APP下载

基于生态保护视角下的林盘水系修复策略研究
——以聚源镇川西林盘规划实践为例

2019-07-20董中涛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林盘川西水系

董中涛,余 斌,杜 曌,黄 涛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207)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成都市立即开始制定相关规定,推行相关政策,提出了“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总体方案,而“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地区特有的农村聚落形式,更是备受关注。川西林盘地处都江堰的核心灌溉区,是岷江水被导入平原的广大农田基底,形成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聚源镇林盘就衍生于这些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林盘水系保护对于保持健康的林盘环境和居住环境至关重要[1]。

1 林盘水系生态修复的内涵

1.1 水系生态修复的定义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的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前提要先认识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2]。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在1992 年的报告最早对河流修复概念进行界定,提出河流修复就是使生态系统回到接近受损前的状态[3]。而Boon认为修复是一种保护手段,应该使河流生态系统回到自身的状态,而不处于非自然的状态[4]。

综上,水系生态修复就是水系受到人类破坏后,不能依靠自身能力恢复时,基本按照自然规律使水体恢复原生生命活力。

1.2 水系修复的尺度

我国在对水系修复和治理上一般对河流的水文和功能比较重要,而没有考虑到河流水系自身具有的生态、安全、景观和文化传承等功能[5]。因此,在对水系修复时,应考虑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人文因素。且对待不同功能有侧重,对于林盘水系修复这一特定的工程,其基本原则是满足安全的前提,其次尊重水文化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再考虑景观、休闲等方面的修复。其合理顺序如图1所示,在实际对林盘水系修复时应按照此顺序参考。

图1 水系修复尺度顺序(顺序依次递减)

2 聚源镇林盘水系构成及特征

川西林盘水文化主要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是林盘文化的灵魂[6]。水文化是川西林盘形成的源头,也是林盘景观得以存续的发展动力。聚源镇林盘水系丰富,主要包括干、支、斗、农、毛灌渠体系。干渠和支渠保证整个林盘的水资源的供应;斗渠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密如蛛网的农渠和毛渠用于农田灌溉(图2)。

林盘水系连通性较强,水系自然弯曲,景观价值高,部分灌溉水系有人工痕迹。水系沿线分布着聚居点,与林、田、院等交融共生、相互促进,整个水系呈现出一张水网,展现出恒久性和可持续性,林盘在水文化的孕育下得到不断地发展。

图2 都江堰市精华灌区川西林盘聚落示范区 现状水系分布(来源于自制)

3 聚源镇林盘水系存在问题及挑战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业也受到了影响,用地性质也在发生改变,水系生态状况正在遭遇、面临严重的建设性破坏,林盘可持续发展亦面临着诸多挑战。

3.1 水文化的弱化

水文化是川西林盘发展的源头,千百年来孕育着林盘,具有强大的包容和更新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林盘居民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对水的开发利用出现断层,原有的部分水文化资源日渐淡化,面临水文化流失的危险。

3.2 水域污染重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意识的缺乏,部分天然水系遭到破坏,部分水系杂草丛生、淤积严重,连通性降低,水系连通性受阻,水环境逐渐恶化,水资源承载力也逐渐下降,林盘水系数量减少,水安全风险不断加大。

3.3 水资源缺乏

在区域气候、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诸多影响下,聚源镇水资源呈现缺乏。聚源镇水资源管理采用水闸分季节开放,部分水系农忙时节开闸放水,导致部分的水田因缺水改为旱田或变为其他用地。而冬季蓄水、春季补水的功能渐渐消失,不但不能够为林盘的农田提供灌溉,反而加大了春季或夏季的用水需求,人们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

林盘地表水资源不断减少,古井基本干涸,水系宽度逐渐变窄,自然饮水来源于地下水资源,而水系支撑着居民日常生活,居民洗衣、洗菜以及生活排水都在水系中进行,加大了林盘水系生态调节的负担,导致了林盘水系水量减少,水质变差,景观效果大打折扣。水系现状见图3。

图3 水系现状(来源于现场调研)

3.4 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

聚源镇林盘主要以河流和支流、侧向管和外侧网络水系共同构建排水系统。在林盘居民点附近有大量或大或小的水塘,用于收集雨水和地下水灌溉农田,这对改善林盘生物多样性和微气候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家庭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和日常生活管理用房存在着缺陷,林盘内部缺乏污水处理站以及管理用房,居民基本都是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林盘中,导致林盘内涝,土壤承载力降低,许多名贵树种翻根死亡,对林盘生态系统造成大量毁坏。

4 林盘水系修复的目标及原则

4.1 林盘水系修复的目标

林盘水系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林盘水系的原有的生命活力,在遵循自然规律和保证林盘水系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现有水系问题给林盘带来的不利因素,修复受损的水系系统,恢复林盘水系原有的生态功能及弱化的文化功能,实现林盘水资源的可再生循环,促进林盘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林盘的水与人、林的融合。

4.2 林盘水系修复的原则

4.2.1 历史与现实结合原则

聚源镇林盘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天府源农耕文明作为典型代表,林盘的存在、发展与兴衰与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充分尊重林盘现有自然资源和环境格局[7]。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保护原有的生态水系风貌和水文化,林盘的水源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文化传承和水系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再结合水系生态现实,根据川西林盘水系文脉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以及生态修复的理论,科学合理地衡量林盘水系保护和修复的程度,制定强针对性的保护下的修复策略。

4.2.2 生态原则

对水系的修复必须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协调生物系统间的关系。保持或改善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生息场所,人工填埋和挖掘的水系改变了水体多样性,许多水体生物失去栖息地。故遵循生态修复原则不仅是目前的补救措施,也是为今后谋福利。重视水系边植被建设,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发展水生动物,不仅提高水系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对控制水系周边水土流失带来明显的效益。

4.2.3 社会性原则

聚源镇林盘作为川西典型传统乡村聚落以及未来的休闲旅游区,在对水体进行修复时,应该提倡当地民众参与,包括水系保护、修复和管理,以水来带动林盘的活力,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同时,在修复过程中融入防灾减灾理念,水系的修复更多是增益,减少洪涝灾害给林盘带来损失。

4.2.4 景观性原则

川西林盘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正在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聚源镇林盘正在努力成为天府源农耕文明遗产地,是未来旅游发展的引领,也是居民聚居场所,在修复时应考虑到水系的景观效益。

5 林盘水系的修复策略

5.1 工程修复

5.1.1 疏浚水系,畅通林盘水网体系

水系连通性是整个林盘水系的重要特征,水系的连通不仅能改善整个林盘的水环境,调节林盘的水资源,还能保证林盘的正常生产生活。聚源镇林盘水系构成了一个水网,疏浚、沟通现有水系是水系修复的重要一环,探寻堵塞或退化的自然水系,恢复因人为因素被侵占和填埋的沟渠,保证林盘水系原生动力。

5.1.2 完善林盘排水系统,发展循环经济

林盘是城市空间的绿色环境,完善林盘排水系统不仅能大大的改善林盘生活环境,有效解决了污水随处排放产生异味对林盘的影响,而且避免了因暴雨造成林盘内涝,喜干植物因常年生活在湿润环境死亡。基于生态保护下的水体修复,不易大修大补,根据每家每户修建适量的生态污水净化池,防止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中,同时在林盘中构建排污以及给水设施,配备日常生活管理用房,使排水和给水设施形成一个系统,发展林盘的水循环经济。

5.1.3 打造防洪和排涝系统

林盘是有水网构成的,在水系修复过程中,注重生态防洪排涝系统,维护林盘水系生态护坡,生态护坡不仅具备防洪、排涝功能,还能不破坏生态系统,提升景观效益,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发展。

5.1.4 营造特色水系景观

水系统规划是在现有的农业生产灌溉系统的基础上,改善河流、筑坝、沟渠和河道的堤岸,塑造自然的河床形态。水系规划包括平面形式、断面形式、护坡形式和沟渠绿化坝。需要对主河道局部段、支渠和田间沟的平面形式进行改造,避免单直线的河岸线,具有丰富的水流和景观的增值。

5.1.5 采取水系分级管理

聚源镇林盘水系分为自然水系、人工灌渠、掩埋水渠三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级管理。明确水系管理的主体与客体,明确水系管理的范围、要求,以及不同管理者的责任。自然水系一般用于居民的生产生活应加以明确规定,符合生产生活的标准,人工灌渠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对水质要求仅次于自然水渠,管理上加强水系的排与放。掩埋水渠加强其进出口的监管,保证水质。同时,考虑水系的监管,对乱排乱放,污染水资源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5.2 生态修复

5.2.1 生物多样性恢复

水系驳岸带是水陆的过渡地带,是水生和陆生交汇的区域,这给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营造了很好的栖息场所。恢复生物多样性,首先要恢复特色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栖息地[8],恢复自然原状或半自然的重要先决条件,恢复过渡地带的功能。

5.2.2 种植常年水系缓冲植被

植被缓冲带是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系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9]。缓冲带不仅可以通过过滤和降低林盘水系流速等作用改善水系周边的水质条件、为水陆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通道,为水生生物提供能量及食物,还可以提升河岸景观效益。聚源镇林盘水系缓冲带大量是自生植物,随季节生长,在进行水系修复时,选择景观配置中的当地水生植物来净化水体,建立微生态系统,满足水系自身调节和恢复的功能。

6 结束语

在新时代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林盘众多自然要素造成了威胁,水系是林盘的灵魂,为了保护具有特色的林盘生态系统,营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将生态融入到生活,注重林盘水系的保护。

猜你喜欢

林盘川西水系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大邑开启乡村振兴“林盘+”模式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岁月尽川西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论林盘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川西林盘文化的乡土美学意境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