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综合体规划探析
——以西昌安宁河项目为例

2019-07-20耀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规划

曾 耀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0)

1 田园综合体背景及概念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一词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解读“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当前乡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亮点举措,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 年5 月24 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决定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要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田园综合体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各地推出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田园综合体规划成为规划界的热门业务。

2018年9月,《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发布,明确依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平台,探索形成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及理念

2.1 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目前主要是以农业+文旅+地产(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即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通过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丰富文化生活内容,以多样业态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通过改建或新建,按照村落肌理打造,附着管理和服务,营造新社区。

2.2 发展理念

以产业为基础,以农业为基础性产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以文化为魂,发掘当地风土民情、乡规民约等,让游客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旅游为先导,以旅游业作为驱动性产业,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体验为活力,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让城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农业、农事、满足愉悦身心的事业,形成新业态;以乡村复兴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类资源与凝聚人心,给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3 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实践

3.1 项目区概况

基地位于西昌市樟木箐乡南部,安宁河沿岸, 安宁河“农、文、旅”阳光生态走廊示范段范围核心区域,距成都423 km,距西昌市区约19 km,西部为“茅坡樱红”4A级景区。县道W11从基地中部穿过,规划的成昆快速铁路将从基地东部穿过,交通较为便利。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58 ha,场地东西长约2.4 km,南北长约1.3 km,区位优越,气候宜人,自然环境良好,基地内有山有河有村庄,为打造一个具有“山、河、田、村”意境和人文精神内涵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文、旅”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土地利用现状。基地主要为平坝地形,以安宁河谷平原为主要地势,西高东低,用地形态大体分为平坝、台地、山地三种,农田面积广阔,现状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用地零星分散,土地利用未达到集约化。

(2)道路现状。中安村有县道W11(6 m宽)穿过中安村,村内道路初具规模,且相互贯通,但道路路面狭窄,路况基本为水泥路少量土路,以3~3.5 m宽的道路为主,缺乏一条有组织的环路将其联成一体,道路系统连通性待改善。

(3)产业现状。平坝以传统种植为主,其中主要为洋葱和水稻轮作,山地以旱作农业(玉米)为,水果种植有一定规模,石榴、樱桃、枇杷和猕猴桃等分散于各处,果品单一,集约化与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缺少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3.2 项目发展定位与策略

3.2.1 发展定位

基于对项目背景的研究,将此项目定位于依托安宁河樟木箐南部优良的生态环境,结合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以及西昌市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集生态康养、循环农业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主题定位为“五彩乡村·樱桃森林”,规划目标为建设成为安宁河谷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重要节点、西昌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田园综合体新标杆。

3.2.2 发展策略

结合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发展特色农业链条,打造循环农业生产地。针对目前樱桃种植面积小、果期短、名气小的产业现状问题,根据项目地自身条件,扩大樱桃种植面积,走品质化、品牌化、品味化“三品之路”,通过深度发掘樱桃功效和文化,衍生产业链;发展多种山地水果,例如石榴、猕猴桃、脆蜜桃等,实现四季有果,融合发展。以樟木菁乡村山水田园风光为依托,从文旅、农旅、生态旅游角度,整合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创新协调带动“农、文、旅”融合,配套旅游发展要素,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丰富游客体验,打造西昌旅游新的增长极。

3.3 概念规划

3.3.1 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一轴为连接滨水景观、山下田园景观、山上产业景观的山水林田湖景观轴,两带为滨河湿地景观带、传统民宿风貌带,三区为粮经复合及农耕文化体验区、山地生态果品休闲区、山林隐墅度假区,见图1。

图1 田园综合体规划空间结构

3.3.2 分区规划

滨河湿地景观带:以“碧水串珠帘,生态润绿洲”为主题,以生态水岸为核心,再塑造景观岸线,融入生态手段、贯通绿道空间,以尊重场地现有地形,保留现有植被为原则,保护安宁河滨水生态性,规划打造能观赏、能参与、能体验、能教育的生态景观廊道,成为安宁河沿岸居民和游客亲水休闲活动的空间并成为生态维护的示范场所,包含滨水商业街、漫樱缤纷区、五彩梯田区、柳岸长滩以及湿地保育区等内容。

传统民宿风貌带:以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为设计之本,遵循“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突出山水田园与村落相融相合的肌理形态,进一步优化村落布局,对原有建筑进行风貌改造及提升,最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乡村风貌。在特色民宿风貌带内规划体现民风民俗、地域特色民宿集群,作为生态康养功能的支撑配套。

粮经复合及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以有机稻菜、稻油轮作等为特色的粮经复合生态农业带,同时以彩色水稻和油菜花艺术景观、稻田综合种养、农耕文化体验等为重点建设内容,打造稻田时尚文化聚集地,融合稻田艺术景观、乡野情趣、田园运动等多种元素,通过大地艺术、灯光秀等多种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包含了安宁河谷试验段展示中心、乡村非遗文化街、稻谷生产文化廊、樱花学院、无动力游乐场、开心泥巴洼、萌宠赛场、玉米地迷宫、撒野农庄、艺术田园等内容。

山地生态果品休闲区:通过扩园提升接待量,在低山和丘陵区规模化发展果树栽种,实现“山顶戴帽子、山腰缠带子”;通过引入多类品种实现栽培品种多元化,丰富观感,延长果树观花和采摘时间;通过种植-采摘联动,共建体验性;通过农场休闲度假,丰富产业业态,以此带动山地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蔬菜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保持水土、种养循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子。在山地生态果品休闲区布局樱花观赏园、樱桃采摘园、樱桃科普园,带动漫行游线的发展,提高旅游活动观光人次。

山林隐墅度假区:在梯田的肌理下,以樱桃林为景观背景,在山林隐墅度假区布局山林野奢项目,以满足注重品质生活的人群需求。包括打造一个以樱桃为特色主题的山地野奢酒店,以及望河坡地会所、乐玩后山等内容。

田园综合体文旅产品规划见图2。

图2 田园综合体文旅产品规划

3.3.3 交通规划

规划樟木箐乡旅游环线道路,连接中安村、丘陵村和麻柳村;改建县道W11线以作为中安村主要内部交通道路,该路是与外部衔接的主要通道,也是区域内串联聚居点、其他道路、农田等产业布局的主要道路;改建部分现状道路,作为区内主要道路衔接滨河湿地、农田及主要出入口的交通通道;规划沿山体台地布置的田园绿岛,方便居民及游客休闲骑行及田块之间步行游憩散步道。

4 结束语

田园综合体是继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之 后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载体,是新形势下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各地的实践情况看,田园综合体无疑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因而深入探索其规划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规划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