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生若梦,悲欢几何?

2019-07-19农东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

农东东

[摘   要]文章立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分析了文体同为宴集序的三篇文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试从细微处咀嚼文本,从“人”“景”“情”三个角度去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以更好地发掘三者的主旨所在,促进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实现。

[关键词]《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文本异同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20-02

一、比较视点一:宴会的“人”

1.同:群贤毕至,贤主嘉宾

《兰亭集序》中提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永和九年,当时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众多贤才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滕王阁序》里参加宴会的人物都是当地的贤才俊秀,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则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意思是: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这里用了謝惠连与谢灵运的典故。谢灵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而谢惠连是谢灵运的堂弟,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赏识,在此用这一典故比拟李白与众堂弟——一个名扬天下的长兄与一群毫不逊色的后生,再恰当不过了。虽李白的话语里有自谦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宴会也是“群贤毕至”。如此,我们便可知,这三篇文章中提及的参加宴席的人,不论身份、地位、年龄如何,都是满腹才学的俊秀之辈。

2.异:主客有别,地位悬殊

王羲之,出身东晋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和叔父是东晋的开国元老,家族亦是东晋的精英家族,人才辈出。他于永和七年出任会稽内史,为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而《兰亭集序》作于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刺史)时。“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人在风景秀丽的会稽郡山阴县兰诸山下的兰亭行‘祓禊之礼。当时参加集会的文人连同王羲之共42位,其中11人赋诗2首,15人成1篇,16人因诗不成被罚酒三巨觥。聚会结束时欲将这些作品编为诗集,羲之为此集作序,是为《兰亭集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家世背景、身份地位、才学修养等方面来看,王羲之作为此次集会的核心人物,在众星捧月中俯仰天地、笑论生死,尽显一代书圣文豪的洒脱自在。李白,名满天下,身份、地位、才华更不消说,所以他在来参加宴会人中是年龄稍长的一位,是整场宴会的灵魂人物。而王勃,与王羲之、李白二人有一定的差别,首先,他没有官职傍身,社会地位比前两者低微。王勃写作《滕王阁序》是被贬官之后,其因为写下《檄英王鸡》而被罢官去职。其次,他不是宴会的主持、焦点或者灵魂人物,他只是一个不速之客,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客人。相传当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当时,东道主阎公让女婿宿构,目的是为了扩大女婿的知名度,具有明显的“推销”成分。阎公席间“请众宾序,至勃不辞”,宴席上的其他宾客都心知肚明,只有临时闯入的王勃不明就里。最后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滕王阁序》,也用才华征服了阎公。试想,如无才华加持,王勃只能是淹没在宴席中的一个无流小辈,不可能在文学长河中激起浪花。

二、比较视点二:宴会的“景”

1.同:一觞一咏,宴会盛景

喝酒、吟咏是这三场宴会的共同宴景,也是古代文人宴会中的重要活动。《兰亭集序》中:“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滕王阁序》中:“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与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聚集在一起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坐在花丛中摆开筵席,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2.异:二春一秋,各有风姿

兰亭聚会发生于“暮春之初”,是阴历三月三,春季的末一个月。既然还在春季里,王羲之是这样写兰亭周边的自然景致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远有峻岭丛山,近有茂竹密林;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王羲之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淡雅的兰亭简笔画。山、竹、泉三者附上文人的清冷气息,给人一种清新欢愉的畅快感。文章表现了王羲之独特的写作风格,写尽了贤士聚会时的雅韵。而李白宴请从弟也是发生在春天,不过与王羲之不同的是,他描绘的是春天的晚上,“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他们在夜里相聚于一个开满桃花的园子里,李白提及:“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他,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声色赐予他。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赏花畅饮吟诗,场面虽不似兰亭聚会雅致,但带有一种如开放的桃花般繁密浓烈的“及时行乐”之感。王勃用了不少篇幅来描写一幅波澜壮阔的滕王阁秋景图。这幅秋景图,王勃用了华丽的辞藻,用尽浓墨重彩却不乏自然生动,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豪放飘逸的情怀。有名传千古的绝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深秋美景描绘得生动活脱,秋水做镜,碧水蓝天,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

三、比较视点三:宴会的“情”

1.同: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在贤主嘉宾毕至,一觞一咏的宴会上,这三位文人,他们开怀享受着视听盛宴,沉浸在宴会那种真实又稍稍抽离现实的快乐中。所以王羲之说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样纵展眼力,开畅胸怀,穷尽视听的享受,实在很快乐。王勃在宴会上也“遥襟甫畅,逸兴遄飞”,面对美景盛宴,他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文气贯通,使得文章一气呵成。李白则写下:“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大家吟诗清谈,陶醉在视听的享受之中,还依照晋代石崇于金谷园立下的“或不能者,罚酒三斗”的规矩来助兴。

2.异:浮生若梦,悲欢几何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天地和躯体只是暂居之地,所以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同样是写春日宴游,王羲之感慨的是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会消失,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所以他效仿古人在《古诗十九首》里所说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与他的兄弟们在一个美妙的春夜聚会,尽情享受美景、美酒,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吟诗、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对李白来说,唯有美景和美酒不可辜负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就表现出了这种特点。王勃写尽了嘉宾贤主、宴会盛况之后,笔锋陡转——“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欢乐逝去,悲哀袭来,他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这与王勃的个人经历分不开,有着“神童”美誉的他,年轻气盛之时连受打击,这几句中饱含着王勃对生命短暂渺小的感慨,还有自己在短暂的生命中命途坎坷,不能实现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的悲愤。所以他叹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点,王羲之与他有相似之处,王羲之说:“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他们对生命、际遇,都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悲慨。而同中有异的是,哪怕王羲之与王勃都有“兴尽悲来”之感,但是他们的“悲”还是有些许不同的。

不同在于:王勃是一个乐观的后生,而王羲之是一个失望的暮者。即使王勃写了不少人生不如意之事,但他从“悲”中走出来了。他认为贾谊被贬,非无圣主;梁鸿被逐,非乏明时。那么可以推想,王勃对自己的不得重用,是有一种“ 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的感慨的,他的内心是渴望被重用、是想奮发有为的。所以,他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让我们从原先的委屈、压抑当中感受到了振奋。

王羲之却没有从“悲”中走出来。兰亭之悲,是一种勘破、无力之悲。当时王羲之已经历了宦海的沉浮,看透了当权者苟且偷生的本质。因感到报国无门,便愤然回到家乡会稽任职,不久,又辞官退隐。“可以说,他是参透了世事的。因此,他的这种悲叹也可能是对世事的失望。再者,作者身处东晋那个乱世,苟活于乱世的人,多有种世纪末的悲哀。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王羲之摆脱不了的悲,既是个人的身世之感,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感叹。”而“王勃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势昌盛,在那个泱泱大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还是很有信心有所作为的,这可能是王勃最终走出情感低谷的时代根源。”

如此看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悲慨沉郁,王勃的《滕王阁序》奋从悲来,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始终高亢明朗。同是欣赏自然风光,同是记叙、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这三篇文章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天民.《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的文体比较[J].语文学刊,2003(3):18-19.

[2]  丁艳萍.谈《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情景的异同[J].语文教学之友,2013(7):31.

[3]  何登保.一觞一咏    亦乐亦悲:《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比较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05(15):2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
对《兰亭集序》文学鉴赏
浅谈古诗词翻译—以《兰亭集序》的翻译为例
浅谈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的审美教育
《兰亭集序》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探微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