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烟壶:方寸壶里乾坤大

2019-07-19雷虎

南都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京派鼻烟壶手艺

雷虎

鼻烟壶,是一种盛放鼻烟的容器,源于西方,在玻璃鼻烟壶瓶的内侧进行绘画,称为内画壶。直至今日,中国古代鼻烟壶依然是许多古董收藏家的爱好。

乾隆狩猎、百官上朝、宫女游春,灯前教子、钟馗嫁妹、三顾茅庐,各种传说典故都被塞进方寸一壶……原本只是一种传教士引入装烟草的器具,却机缘巧合成为一种集工艺大成的精致艺术品。

从故宫归来后,刘守本回到十几平米的工作室内,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画壶——左手托着巴掌大的玛瑙瓶,右手用狼毫细笔轻描慢绘,画面上有隐者携童子在大雪中骑驴慢行,瓶左上角写着几个蝇头小楷:一夜风雪石桥斜,此老骑驴觅酒家,世外不知战争事,卧龙岗上看梅花。

“大家都知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的人生很光鲜,但却不知二顾茅庐时,卧龙岗上雪有多大!”刘守本停下手上的狼毫勾笔,像是勾起了什么回忆。这位刚刚为各国政要表演鼻烟壶绝技,又接受了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匠人,又继续拿起了画笔。

京城四大家

宫廷风在鼻烟壶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但与“北京雕漆”、“花丝镶嵌”、“京漆镶嵌”等其他“燕京八绝”被“流放”到顺义、通州甚至天津、河北不同,京派鼻烟壶传承人刘守本的工作室安置在寸土寸金的二环内。

那是在一所连操场都没有的小型技工学校内,三层的教学楼,刘守本的鼻烟壶工作室就位于二楼楼梯拐角处。我们抵达时,工作室门开着,刘守本正在教室讲课。台下十几位年轻的学生,正照着他手中拿着的鼻烟壶在临摹。

“看来鼻烟壶的传承状况还不错,不像外界说的‘濒危物种啊?”下课后,我问坐在工作室内的刘守本。“那要看你怎么看待传承,如果仅从招生人数来说,这间教室里学鼻烟壶的学生就比我做学徒那会儿,全国做鼻烟壶的人还多几倍,但三年后他们从这鼻烟壶专业毕业后,还有几个人会以画鼻烟壶为业,谁也不敢保证。”

这是一所技工学校,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选了鼻烟壶这门专业的学生,并不能称之为刘守本的传承人。刘守本讲起了鼻烟壶的历史和自己的师承:“最开始,大家只知道鼻烟壶而从来不在意做鼻烟壶的人,直到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这‘京派内画四大家出现。鼻烟壶画师才终于有机会在鼻烟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内画四大家各有特点:周乐元,是给宫廷中画宫灯出身,山水、布谷、草虫、花乌都很有特点,内画半工半写:马少宣,以黑白肖像名闻天下,给清末民初的很多名人都画过肖像,鼻烟壶的特点是一面字一面画;丁二仲比较写意,在金石篆刻造诣最高;叶仲三的书画艺术上都不及前三者,但工艺味道更强,内画题材多选自《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等名著。但可惜的是“京派四内画四大家”除了叶仲三这一支,其他的三家都没有传下来……

刘守本师承的,正是唯一传承下的叶家这一支。那时,因为吸食鼻烟的传统消失,鼻烟壶从实用器逐渐变成一种单纯的把玩器,各种奢华元素叠加,鼻烟壶变成小众欣赏的极品。这样的结果是,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北京甚至找不到一个还在做内画的手艺人。

1954年,鼻烟壶进入政府“保留艺术”名单,所谓“保留艺术”,就是只做保护性传承,不作发展。政府找到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和叶摹祺来“保留”鼻烟壶这门手艺时,两人已经转行多年,一个在银行当服务员,一个在学校做工友。

1957年叶摹祺之女叶澍英加入这个内画队伍。要保留一门手艺,仅靠一个家族三个人是远远不够的。1958年,王习三作为第一个外姓弟子被招了进来。两年后,已学了两年珐琅的刘守本和师姐丁桂玲也拜入叶晓峰、叶莘祺门下,成為叶家内画第三代传人。至此,北京内画在经历“京成内画四大家”后的空当期后,进入了“保留手艺六人组”时代。

内画虽小,诗书画印

吸食鼻烟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习惯,在中国最先是在满族、蒙古族等草原民族间流传,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后。鼻烟成为满清皇帝打赏王公贵族的礼物。于是吸鼻烟很快在全国的各阶层流传开来。甚至慢慢在海外享有盛誉。

鼻烟壶自然也成了权贵炫耀的玩物,水晶、玛瑙、玉器、象牙等各种贵重材质都被用来当容器,壶上加以绘画、书法、雕刻等,更能显示主人的格调,于是,烟壶便从单纯的盛鼻烟的容器变成了用来把玩的雅玩。

但随后,内画也走了很长一段路:在进入“保留手艺六人组”时期后不久,新中国就进入了依靠手工艺品出口创汇的特殊时期。而那时国内画内画只有六个人,因而内画—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刘守本学艺不久,两位师傅便去世,而此时技艺精湛的大师兄王习三也被遣返回原籍河北,而另两个师姐因为各种原因,画鼻烟壶的手艺没有学成。因而年纪轻轻的刘守本在技艺还不成熟时,就开始带徒支起了京派鼻烟壶的门户。

“最开始时那时大家天天赶任务,也没时间琢磨手艺。因为工艺品出口,无论画多少,画到什么程度都有人要,也没有提高手艺的动力。后来带的徒弟多了,达到30多人,但手工艺出口创汇的时代也慢慢过去了,这让走在整个行业最前端的刘守本开始思考内画鼻烟壶的本质。

然而每次走过琉璃厂,看到这些最传统的内容越来越没有市场,刘守本心里依然不是滋味,“自己就感觉回到解放前”。令他略为感到庆幸的是,那时叶家把祖传的内画技艺贡献出来。最终,北京以刘守为源头发展出“京派”,河北以师兄王习三为源头发展出“冀派”,令这个行当还有一口气在。

方寸内画小书

“内画鼻烟壶本质上就是一种绘画,只不过是在瓶子内壁上用反手绘画罢了,人物、山水、虫草、书画,都可以在鼻烟壶里边得到反映。每一个内画鼻烟壶,其实是画师创造的一个袖珍世界!”刘守本轻轻地拿起一支内画笔开始画壶。画内画是一件很考验画师定力的事情——画师要把内画笔伸进细小的内画瓶内,用反手在方寸之间创造一个世界。这在很多人看来,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因而老北京称鼻烟壶为“鬼画壶”。

内画笔是一种极为纤细的毛笔,笔尖是用带勾的狼毫制成。先把笔尖放进嘴里蘸了蘸,再把笔尖放进颜料盒蘸了蘸颜料后,把笔尖塞进细口的水晶壶中。在磨砂的内壁上慢慢勾勒起来。慢笔勾勒不难,难的是在内壁作画,但却是在外壁呈现。所以画师必须先在脑海中构好图后,然后把它“翻译”成镜像。最难的是鼻烟壶是一个微观的世界,但绘画的所有要素,诗书画印都必须体现。

“就像我这幅画,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内画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画,在浔阳江上的画舫中画一位怀抱琵琶的仕女,难就难在题诗——《琵琶行》有400多句,就算功力再深,字写得再小,瓶子也写不下。所以只能改诗了。诗也不能乱改,得用最少的字把诗的意境表达完全。于是我把这400多句诗背得滚瓜烂熟,提取了这四句!”刘守本指着鼻烟壶左上角的幾行小字很自豪地说。刘守本指了指墙壁上的国画,每一幅都和桌上摆的鼻烟壶中的画——对应。

刘守本指的那幅画的左上角题着一首诗:浔阳江头月,荻花荡寒船,京城琵琶语,司马青衫湿。

画鼻烟壶最好的年龄段是在四五十岁之间。太年轻,阅历和境界积累不够,画出的东西没有韵味;太年老,身体和眼力都衰退,手已经画不出心境。他坦承,自己画了60年内画,直到快50岁时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可惜画内画最好的年纪已经过去了。“我还有好多故事和想法都没来得及画,但现在在鼻烟壶上已经很难展现出来了!”

只见刘守本拿着内画笔在鼻烟壶内壁画了门下后,放下笔后揉了揉眼睛。幸好,他想到一种方法,可以在纸上创造“鼻烟壶风格国画”,把他最喜欢的传统人物,诗词、文学故事“转变”成内画的素材,这样一来,心、眼、手的步调可以更一致,画幅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刘守本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把画过的鼻烟壶转化成孩子们能看得懂的小书,画一百个传统故事,配一百首古诗,那就是个绝美的画面,每一个都将是进入鼻烟壶这壶里乾坤的小入口。

猜你喜欢

京派鼻烟壶手艺
老手艺
春·手艺
玛丽庄智博夫妇与中国鼻烟壶的半世情缘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
王子学手艺
叶广芩的“京派”回归及内心纠结
“娇嫩”鼻烟壶忌油烟怕日晒
智擒掉包贼
鼻烟壶:收藏界中绽放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