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7-19张晓蓉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睡前服黄体酮孕激素

张晓蓉

(重庆市两江新区鸳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1122)

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中,对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病症的治疗一般以补充黄体酮为主,以此作为恢复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方式,能够使得子宫内膜脱落恢复正常。为研究不同剂量下的孕激素对于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选取了120例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孕激素下的治疗研究观察[1],以下为本次试验详细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7年6月~18年5月治疗的120例患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分为四组各30人,Ⅰ组:30例,平均年龄(25.24±3.72)岁;Ⅱ组:30例,平均年龄(25.73±4.11)岁;Ⅲ组:30例,平均年龄(25.43±4.08)岁;Ⅳ组:30例,平均年龄(25.01±3.61)岁,以上选取患者,停经时间均大于1.5个月。四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经检测有黄体酮禁忌症;(2)子宫内膜厚度<0.5cm;(3)正处于妊娠期间或哺乳期;选入标准:(1)无合并子宫内膜癌;(2)无子宫器质性病变者;(3)家属知情且支持该实验。

1.2 观察方法与评测标准

四组患者均服用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10 d,并记录相关临床症状,用药剂量如下:Ⅰ组睡前服用黄体酮100 mg/次/d;Ⅱ组早起睡前服用黄体酮100 mg/次/d;Ⅲ组睡前服用黄体酮300 mg/次/d;Ⅳ组早起睡前服用黄体酮200 mg/次/d。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不良反应记录观察,对于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出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并记录,同时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评测标准如下:明显有效:撤药性出血发生,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月经出血量恢复正常;有所好转:撤药性出血发生,月经出血量恢复较少,月经期过去后三天左右,子宫内膜厚度减少,但数值在正常范围;基本无效:撤药性出血未发生,依旧停经,子宫内膜厚度没有变化。总有治疗效率=(明显有效+有所好转)/组例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疗程结束后,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预后效果观察中撤药出血、血量及持续时间方面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它三组,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四组治疗效果对比

3 讨 论

月经失调又名月经不调,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原因多为女性体内的激素紊乱缺失,临床具体表现为: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出血量过多和过少、月经前中后期阵发性疼痛。本次研究中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由于女性排卵障碍导致的孕激素水平偏低,以至于月经过程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2]。

在临床治疗中,多采取使用补充孕激素的方式治疗该类疾病,治疗目标一般以恢复子宫内膜厚度、促使排卵和恢复周期三个方面为主。根据相关文献[3],及时补充孕激素,可恢复月经正常。疗程结束后,四组患者状况均得到改善,四组患者其余方面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使用不同剂量的黄体酮对于该病症都有显著的疗效。黄体酮是保护子宫内膜,提升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临床常用药,又称孕酮激素、黄体激素,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能够对子宫做到一定的镇定作用。Ⅰ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随着黄体酮的使用量越多,不良反应率越高,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均较好,但是低剂量的服用对于患者而言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睡前服黄体酮孕激素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保胎药须小心服
四类药物不宜睡前服
睡前服药的做法科学吗?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雌、孕激素水平检测与过期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