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体位干预结合下肢按摩对妊高症产妇产后DVP的影响研究

2019-07-19刘燕妮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位体位下肢

刘燕妮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妇幼保健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妊高症属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发病之后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下肢肿胀与DVP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如若不能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将会导致产妇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0例妊高症产妇,评价早期体位干预以及下肢按摩法在其中的应用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于2015年9月~2018年9月时间段之内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当中,选入1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年龄:2 5 岁~4 0 岁,中位年龄(31.11±1.22)岁。孕周:36周~41周,中位孕周(34.11±1.11)周。

实验组:年龄:2 6 岁~4 1 岁,中位年龄(3 1.1 5±1.2 6)岁。孕周:3 7 ~4 2 周,中位孕周(34.15±1.14)周。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妊高症的诊断标准;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

排除标准:拒绝参与此次研究;精神异常。

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予以SPSS 23.0软件处理,未见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正确进行用药方面与病情方面的指导,合理的进行体征指标监测,开展饮食方面的指导工作,定期进行翻身。

实验组:早期体位干预以及下肢按摩相互联合的干预法,①在生产以后的两个小时对脚后跟进行垫起处理,使得小腿处于悬空状态,降低对腓肠肌的压迫。②在生产两个小时以后,要求护理工作者从上到下对小腿的肌肉进行环形按摩处理,轻轻的揉捏小腿肌肉,交替对双腿进行按摩,重点对左侧下肢按摩,时间为10分钟。③在生产之后的三小时到六小时左右,可以参与到活动操中,足背屈伸、两个足部内收与外展,双侧下肢进行交替性的抬高,并且进行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合理运动,9次左右。④在生产以后的六小时,引导产妇进行床上的翻身。⑤在生产第二天应指导产妇进行主动的锻炼,合理的等长收缩下肢肌肉与足背,每天三次。

1.3 判定指标

记录下肢肿胀以及DVP的发生次数,评价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下肢肿胀以及DVP,采用百分比形式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 23.0软件,当具体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2 结 果

实验组的下肢肿胀以及DVP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下肢肿胀以及DVP的发生率(%)

3 讨 论

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妊高症属于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病症,如若不能合理的治疗与干预,将会诱发下肢肿胀与DVP等并发症问题,严重影响其康复效果,难以更好的进行协调控制。因此,为了促使妊高症产妇的康复,应探索最佳的治疗措施[2]。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早期体位干预与下肢按摩的结合方式对妊高症产妇产后DVP影响,对照组的下肢肿胀问题与DVP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实验组,P<0.05。对于DVP而言,属于产妇妊娠过程中、分娩过程中与分娩之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问题,主要就是腓肠肌位置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血液的合理运行受到阻碍,使得患肢出现疼痛感与肿胀感,而进行下肢按摩与体位干预,能够使得淤积的血液顺畅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血栓问题,增强治疗与干预工作的效果,形成科学化的工作模式,促使治疗与干预工作的合理落实与发展[3]。

综上所述,在妊高症产妇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体位干预方式与下肢按摩的方式,有助于预防DVP并发症问题,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猜你喜欢

中位体位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4)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