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早期宫腔探查可预防宫腔再次粘连临床观察

2019-07-19李荣华王雪花沈会明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探查宫腔宫腔镜

李荣华,王雪花,沈会明

(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宫腔粘连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引起内膜纤维化改变,使宫腔内产生疏松或致密粘连带,从而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临床上可出现月经稀少甚至闭经,育龄期女性引起不孕。常见治病因素有:子宫创伤如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或手术流产)、刮宫术、取环;感染如产后胎盘残留、宫腔严重感染等;有报道遗传因素也可以发生宫腔粘连倾向。发生宫腔粘连应尽早行宫腔探查及时治疗,及早恢复和改善宫腔形态和修复子宫内膜,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

1 料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科就诊宫腔粘连性不孕症患者114例 (年龄23~37岁),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治疗遵守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研究组57例,对照组57例,本研究镜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经医务科备案。对患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内分泌检查等排除影响研究结果因素。

1.2 研究方法

研究组于术后给予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并联合中药“定坤丹”服用,并于术后第14天实施首次宫腔镜探查,之后每次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宫腔镜探查,连续3个月。对照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3个月并给予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疗并联合中药“定坤丹”服用。

1.3 观察指标

所研究病例均于术前、术后3个彩超查看月经中期、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厚度,随访1年内自然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资料使用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技术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宫腔粘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宫腔粘连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5),宫腔粘连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两组自然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2。

表1 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各项指标比较

3 讨 论

子宫内膜是子宫内壁的一层,受性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因受物理化学各种因素损伤可导致子宫内膜功能层变少变薄,常见的有人工流产史、宫腔感染史、药物影响、内分泌疾病等,同时因患者术后饮食、劳累、或过早性生活等合并感染等因素,引起或轻或重的宫腔粘连,造成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受孕困难,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诸多研究证实孕卵着床时子宫内膜厚度小于6 mm时宫腔不良妊娠率很高,因此生殖专家开始从分子生物、生理与解剖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增加子宫内膜的方法,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子宫容受性差的难题,提高良好的妊娠率。宫腔粘连患者行分离术后行早期规律宫腔镜探查,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再粘连情况,服用天然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增长,中药定坤丹有滋补气血、调经舒郁 、行气除淤、疏通冲任气血、温肾助阳、活血通经作用,两者相辅有助于子宫内膜修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月经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表2 术后分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

猜你喜欢

探查宫腔宫腔镜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