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GF、PPARγ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2019-07-19蔡林林胡玉红冯晓娜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腺癌新生内膜

蔡林林,胡玉红,冯晓娜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子宫内膜癌是目前呈上升趋势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绝大多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常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雌激素水平相关。大量相关研究表示恶性肿瘤的快速发展、侵袭与肿瘤的新生血管密不可分,调节肿瘤血管新生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可能成为肿瘤预防、筛查诊断以及靶向治疗的关键问题。P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中细胞因子,属于分泌型糖蛋白。PlGF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促进作用[1-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s)属于转录因子,通过与配体结合发挥其作用,PPARγ属于其中一员,PPARγ拥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中包括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另外还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实验组)中,PlGF及PPARγ的表达情况,期待为子宫内膜腺癌的发展及治疗方向和预后干预提供新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来源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选择2015~2019年子宫内膜癌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40例,年龄40~69岁,年龄>50岁25例,≤50岁15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9例,其中淋巴转移5例,淋巴未转移14例。年龄40-69岁,年龄>50岁25例,≤50岁15例。浸润深度<1/2组23例,≥1/2组17例;分组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相符,病理分级:G1(高分化)24例,G2及G3(中低分化)16例;选取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未行放射线或激素治疗。对照组另择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所有病理数据由病理科主任医师确诊,并提供完整。

1.2 主要实验试剂

PlGF兔抗人多克隆抗体(Abcam)、PPARγ兔抗人多克隆抗体(Abcam),DAB显色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

1.3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标本切片后的脱蜡、水化处理;(2)高温高压抗原修复;(3)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后,再加入一抗,恒温保存;(4)加入二抗,缓冲液清洗;(5)染色、脱水、封片镜检。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完成。PlGF及PPARγ阳性判断标准:依据以下评分标准行半定量分析。①染色强度评分标准:未着色0分;由浅到深,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最深为棕褐色3分;评分时可见Pl GF主要表达细胞质,PPARγ主要表达细胞核。②细胞数评分标准:高倍镜(×400)下随机观察5个视野,阳性细胞数≤5%者0分,6%~25%者1分,26%~50%者2分,>50%者3分。两项评分的乘积作为最后得分:0或1分表示阴性,2~3分表达弱阳性,4分及以上表示强阳性,弱阳性及强阳性记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行卡方(x2) 检验样本资料阳性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lGF、PPARγ相关性。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与对照组中PlGF及PPARγ的表达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PlGF的阳性表达率是40%、72.5%,PPARγ阳性表达率是:75%、32.5%。由此得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PlGF呈高表达;PPARγ呈低表达。差异均有统计表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lGF、PPARγ在不同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2.2 PlGF、PPARγ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

PlGF在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2组与≥1/2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50组与≤50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PARγ在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2组与≥1/2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组与无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50组与≤50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lGF、PPARγ的相关性

本实验显示,在4 0 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lGF(+)且PPARγ(-)25例,PlGF(-)且PPARγ(+)9例;PlGF及PPARγ(+)表达4例,PlGF及PPARγ(-)表达2例。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r=-0.65,P<0.05)PlGF、PPARγ相关性,表示二者可能存在负相关。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常见病理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血管新生与侵袭能力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方面。胎盘生长因子(PlGF)于众多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故被报道称潜在肿瘤标志物。Parr[4]研究显示,在乳腺癌中,PlGF处于明显高表达,且与转移及预后相关。研究发现,在肾细胞癌[5]、肝癌、肺癌[6]等多种恶性肿瘤中,PlGF均显现高表达且正比于微血管密度(MVD)[7],提示PlGF主要通过影响血管新生对肿瘤生长、进展起促进作用。PPARγ可表达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且作用于血管生成多个途径,通过多种方面抑制血管生成,[8]且近年的研究已证实,PPARγ与脂肪细胞分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9]已有报道多种肿瘤的发展过程,与PPARγ密切相关。提示PPARγ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进展存在相关性,并可能在以后预防、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PlGF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呈高表达,且随着病情进展阳性表达越高;PPARγ则呈低表达,且随着病情进展阳性表达越低。两者于子宫内膜样腺癌都与年龄无明显关联。(P>0.05)。

综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PlGF及PPARγ的异常表达对肿瘤的生长、转移具有促进作用,但通过不同机制发生各自作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长过程中,PlGF主要促进血管新生,PPARγ则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管新生及肿瘤细胞生长。PlGF、PPARγ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进展及转移中作用相反。根据PlGF、PPARγ与众多肿瘤的血管新成以及发生、进展密切相关,PlGF、PPARγ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有助于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但二者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腺癌新生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重获新生 庇佑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的建立
新生娃萌萌哒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