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痹解痉汤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肢体痉挛性偏瘫68例

2019-07-18范金玲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散寒痉挛性偏瘫

范金玲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本研究探讨了通痹解痉汤联合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发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并发肢体痉挛性偏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观察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1~76岁,平均60.22±8.31岁;脑梗死40例,脑出血28例。对照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40~78岁,平均60.29±8.29岁;脑梗死39例,脑出血2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①针刺。主穴为患侧极泉、尺泽、大陵、合谷、梁丘、血海、照海及三阴交;上肢不遂明显加曲池、手五里;下肢不遂明显加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吞咽困难严重加天突、金津、廉泉、玉液;二便不调加天枢、气海、关元。毫针泻阳补阴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7天为1个疗程。②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站立平衡、坐位、翻身、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等速肌力训练、步行锻炼、抗痉挛手法锻炼、关节被动性活动等,每次训练30min,每日2次。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12周。

2.2 观察组:加用通痹解痉汤:伸筋草、葛根各30g,天花粉、党参、当归各20g,赤芍、木瓜、生地、桃仁、红花、川芎各15g,地龙、鸡血藤、威灵仙各10g。上、下肢不遂严重分别加羌活、独活各10g;大小便失调加车前子、柏子仁各10g。水煎分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12周。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痉挛指数(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Ashworth评分)比较: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比较:见表2。

4 体会

表1 治疗前后CSS评分、CSI指数及改良Ashworth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CSS评分、CSI指数及改良Ashworth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n=68)对照组(n=68)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SS 36.76±4.91 9.05±1.77ab 36.65±4.88 14.56±2.81a CSI指数13.88±2.68 7.67±1.59ab 13.79±2.72 10.26±2.13a改良Ashworth评分3.13±0.51 1.09±0.35ab 3.09±0.64 1.94±0.43a

表2 治疗前后FMA及BI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FMA及B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n=68)对照组(n=68)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MA 60.27±7.46 88.79±9.13ab 60.31±7.34 74.58±7.05a BI 41.45±5.18 60.58±8.11ab 41.36±5.04 52.59±6.76a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是由于病后筋脉失养所导致的,治当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解痉止痛。针刺的选穴中,极泉穴缓解肩臂疼痛、上肢麻木;尺泽穴缓解肘臂挛痛;大陵穴缓解腕关节疼痛;合谷穴激活脑功能;梁丘穴通经活络;血海穴治疗关节疼痛;照海穴治疗足踝关节疾病;三阴交治疗下肢痿痹;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配穴,可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清热通痹汤中伸筋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葛根生津养阴;天花粉、党参、当归养血养阴;赤芍、桃仁、红花、木瓜、生地、川芎、鸡血藤、威灵仙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地龙清热镇痉。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通痹解痉之效。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CSS评分、CSI指数及改良Ashworth评分明显减少,FMA及BI评分均明显升高;提示自拟祛风散寒通痹解痉汤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并发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散寒痉挛性偏瘫
秋日调养 用桂花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解表散寒 苏性舒畅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