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染bFGF基因的B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2019-07-18王倩任琳张鹏宇李芳杨桂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组间引物

王倩,任琳,张鹏宇,李芳,杨桂凤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造成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AMI可导致心肌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且心肌细胞较难有效自我增殖和修复[1]。目前,AMI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干预、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可恢复缺血后再灌注,但仍不能有效修复已受损心肌细胞,正常心功能较难恢复[2]。因此,亟需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以减轻AMI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移植技术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通过应用诱导剂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治疗AMI再灌注后所致心功能不全,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多种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心肌细胞受损后修复关系紧密[4]。因此,本研究将PBR322-bFGF质粒转染至BMSCs中,观察转染bFGF基因的BMSCs移植对AMI再灌注后心功能、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中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AMI再灌注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4周龄,体质量90~11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1,小鼠均自由摄食(普通饲料)、饮水,饲养于(24±1)℃,60%恒湿、12 h/12 h明暗循环条件下。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质粒PBR322-bFGF(军事医学科学院)、低糖DMEM培养基(GIBCO公司)、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R&D公司),逆转录试剂盒(Takara公司),BCA蛋白定量分析试剂盒(Thermo公司),小鼠抗大鼠CD90、CD105、CD34、CD45单抗(Biolegend公司),兔抗大鼠bFGF多抗,MM-9单抗、TIMP-1多抗(Santa Cruz),HRP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Sigma);DH-150动物呼吸机(浙大医学仪器厂),ECG-6511型心电图仪(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DSX100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公司),RM2245徕卡切片机(Leica公司),3550UV酶标仪、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PE2400电泳仪、CheniDoc XRS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Bio-rad公司)。

1.2 方法

1.2.1 BMSCs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引颈处死后,无菌条件取股骨及胫骨,去除两端干骺端,用低糖DMEM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1000 rpm离心5 min后弃去上清,DMEM重悬后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纯化细胞,接种至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取第3代BMSCs细胞,消化后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个/ml,接种于含有盖玻片的细胞培养板中,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成单层生长时取出盖玻片,洗涤3次后与95%酒精中固定15 min,洗涤后3%过氧化氢服用10 min,加入蛋白阻断剂室温封闭10 min,甩掉阻断剂后滴加鼠抗CD90、CD105、CD34、CD45抗体4℃摇床孵育过夜,加入FITC标记羊抗兔二抗避光孵育30 min,洗涤后晾干,甘油封片后置于纤维镜下观察,选择CD90+、CD105+,CD34-、CD45-即为骨髓BMSCs细胞。

1.2.2 质粒bFGF转染BMSCs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法,将纯化的bFGF质粒、脂质体及BMSCs细胞混匀后,置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6 h,换液后继续培养36 h,将培养液换为含5 mg/L的Blasticidin培养基孵育过夜,之后每3~4 d换液1次(含5 mg/L的Blasticidin),经10~12 d筛选后,获得转染bFGF基因的BMSCs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BMSCs转染bFGF成功)。进行移植前,加入50 mg/L的BrdU同条件培养48 h进行标记。

1.2.3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模型建立及分组干预取40只大鼠,其中30只用2.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四肢连接心电图检测仪,气管插管连接实验动物呼吸机给予正压通气,于左胸第4肋间开胸,乳突牵开器牵开肋骨,暴露心脏,6-0无创带针缝合针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过,进针深度约1.5 mm,在缝合线下放置直径为2.0 mm的聚乙烯管进行结扎,当心电图出现ST弓背向上型抬高提示AMI成功,100 min后剪短结扎线恢复血供,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且结扎线以下动脉充盈并由搏动提示AMI再灌注造模成功[5],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BMSCs组、BMSCs+bFGF组,模型组在梗死周边心外膜区用微量注射器分4点注射DMEM培养基,每点200 μl,BMSCs组同部位注射等量未转染BMSCs,BMSCs+bFGF组同部位注射等量转染bFGF的BMSCs。其余10只大鼠同前手术操作步骤,仅穿线不结扎持续100 min,设为假手术组,在心脏同位置分点注射培养基。术后逐层缝合切口,呼吸平稳后拔出气管插管,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操作过程中死亡大鼠采用同期饲养大鼠补入。

1.2.4 心功能检测术后4周,异氟烷麻醉大鼠,采用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末期内径(LVIDs)、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所有检测值均取4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1.2.5 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检测术后4周,大鼠眼眶采血5 ml,3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10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酶标仪检测450、460、462 nm处吸光度值,设570 nm为校正波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TNF-α、IL-1β、IL-10含量。

1.2.6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4周后,处死大鼠后立即开腹暴露心脏,取紧靠左心室前侧壁心肌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24,常规酒精梯度脱水、石蜡包埋后,制作4 mm连续切片。切片经二甲苯脱蜡后、酒精梯度水化,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进行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1.2.7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检测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心脏制作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常规脱蜡、水化后,滴加3%的过氧化氢孵育5 min,然后加入蛋白酶K于37℃孵育30 min,滴加pH6.0枸橼酸盐缓冲液进行高压修复1.5 min。严格按照TUNEL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张切片滴加TUNEL反应液混合液25 μl,37℃避光孵育1 h,洗涤后,滴加DAB显色液100 μl室温孵育3 min,苏木精核染1 min、盐酸乙醇分化1~3 s、碳酸锂返蓝20 s,晾干后中性树脂封片,光镜下观察,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拍照,用应用Image Pro Puls 6.0软件分析,计算AI=阳性细胞/细胞总数×100%。

1.2.8 bFGF、MMP-9、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处死小鼠取心脏组织,加入液氮并研磨后,Trizol法提取组织中总RNA。用逆转录试剂盒将mRNA逆转录cDNA。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设定反应体系:SYBR Premix Ex Taq 12.5 μ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cDNA 2 μl,ddH2O 9.5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2 min;94 ℃变性1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60 s,重复40个循环。以β-actin为管家基因,2-△△CT为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强度,所有实验重复3次取Ct平均值。采用凝胶成像系统测定bFGF、MMP-9、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bFGF:上游引物:5'-GCTAGCTGATCGTAGTC GTACGT-3';下游引物:5'-CTATCGTACGTA GCTAGCTAGTCG-3';MMP-9:上游引物:5'-ATCGATCGATCTCGTATCTGTATC-3';下游引物:5'-CGTAGCTAGCTAGCTGTACGTAT-3';TIMP-1:上游引物:5'-CGTAGCTAGCTAGCTA TCGTACA-3';下游引物:5'-GTCAGTCGATG CTAGCTAGCTAG-3';β-actin:上游引物:5'-CTGACTAGTCGTACGTAGCTACA-3';下游引物:5'-CGTAGCTGATCGTATCGTAGCTC-3'。

1.2.9 bFGF、MMP-9、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检测取75 mg左右心肌组织,液氮中研磨后转至离心管,加入0.5 ml细胞裂解液,置于100℃水浴中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二喹啉甲酸(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取60 μg样品加入等体积上样缓冲液混匀后,100 ℃水浴加入3 min,12 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分离,电转仪电转40 min,加入封闭液室温摇床2 h,加入封闭液稀释一抗(1:500),4 ℃摇床孵育过夜,加入封闭液稀释二抗(1:10000),常温孵育0.5 h,暗室中曝光、显影及定影。应用凝胶成像系统扫描并进行灰度值分析,以bFGF、MMP-9、TIMP-1蛋白灰度值与内参β-actin灰度值比值表示蛋白相对表达量。

1.3 观察指标①BMSCs细胞分离及鉴定结果;②心功能指标对比;③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对比;④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AI对比;⑤ bFGF、MMP-9、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对比;⑥bFGF、MMP-9、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AI、基因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样本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MSCs细胞分离及鉴定结果原代BMSCs培养第3 d开始贴壁生长,呈多边形或纺锤形,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体积增大,呈长梭行,大小均一。免疫细胞荧光法鉴定BMSCs特征表型,CD90、CD1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03%、95.44%,CD34、CD45均呈阴性表达,符合BMSCs的典型特征表型(图1~2)。

图1 BMSCs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

图2 BMSCs表面特征抗原鉴定(×200)(图A:CD90;图B:CD105;图C:CD34;图D:CD45)

2.2 心功能指标对比LVIDd、LVIDs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F、FS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高、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低、模型组最低,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对比血清TNF-α、IL-1β水平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组间比较,BMSCs+bFGF组最高、BMSCs组其次、模型组稍低、假手术组最低,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AI对比AI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图3~4)。

2.5 bFGF、MMP-9、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对比bFGF、TIMP-1

表1 心功能指标对比(x±s)

表2 血清TNF-α、IL-1β、IL-10水平对比(x ±s,pg/ml)

表3 AI对比(x±s)

图3 心肌组织HE染色(×400)(a~d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bFGF组)

图4 心肌组织TUNEL染色(×400)(A~D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bFGF组)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BMSCs+bFGF组最高、BMSCs组其次、模型组稍低、假手术组最低,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 mRNA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6 bFGF、MMP-9、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对比bFGF、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BMSCs+bFGF组最高、BMSCs组其次、模型组稍低、假手术组最低,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5~6。

表4 bFGF、MMP-9、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对比(x±s)

3 讨论

图5 蛋白免疫印迹图

图6 bFGF、MMP-9、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对比

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应激十分敏感,且心肌细胞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差,AMI后再灌注时由于心肌细胞受到再灌注血流的应激,可再次诱发多种病理反应,最终可导致AMI后存活的部分细胞再次死亡[6,7]。因此,在对AMI后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时,应选用有效的预防性手段,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保护患者正常心功能,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BMSCs来源于中胚层,具有遗传稳定、多向分化、免疫耐受及旁分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且BMSCs可自体取材,排异风险低,临床应用较易实现,在细胞移植治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8]。

本研究发现,免疫细胞荧光法鉴定BMSCs出现CD90、CD105阳性表达,CD34、CD45阴性表达的典型特征表型,提示成功分离获得BMSCs。LVIDd、LVIDs、TNF-α、IL-1β、AI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P<0.05),FS、EF比较与上述结果相反(P<0.05);IL-10比较,BMSCs+bFGF组最高、BMSCs组其次、模型组稍低、假手术组最低(P<0.05),提示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可显著改善AMI后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并且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证实[9],在心肌局部注射BMSCs后,处于局部心脏微环境的BMSCs可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功能与机体原有心肌细胞相似,进而改善心功能。bFGF是一种有丝分裂原,可促进血管生成及创伤修复,应用转染bFGF基因的BMSCs,使心肌组织中分泌更多bFGF,有效改善心脏微环境,更利于干细胞定向分化,改善心功能[10]。bFGF可通过促进各种炎性细胞的粘附和趋化,调节炎症因子浸润部位,有效抑制AMI再灌注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合成,增加IL-10的合成和分泌,缓解炎症反应[11]。动物实验研究表明[12],在大鼠AMI后给予bFGF,可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bFGF促进血管生成,血管密度增加可对抗氧化应激的缘由,进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转染bFGF基因的BMSCs移植后,BMSCs与bFGF共同促进AMI再灌注后心功能恢复,并且可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

M M P-9 m R N 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MMP-9/TIMP-1值组间比较,假手术组最低、BMSCs+bFGF组其次、BMSCs组稍高、模型组最高(P<0.05);bFGF、TIM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BMSCs+bFGF组最高、BMSCs组其次、模型组稍低、假手术组最低(P<0.05),提示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对大鼠AMI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心肌组织bFGF水平上调、MMP-9/TIMP-1旁分泌机制有关。MMP-9属于锌离子依赖的内切蛋白水解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心室重构中起关键作用[13]。TIMP-1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含有N端和C端功能区,两端分别与MMP-9锌离子活性中心区及其他部位结合,形成非共价键复合物,阻断MMP-9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14]。生理状况下,MMP-9与TIMP-1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共同维持细胞外基质平衡,AMI再灌注时产生缺血再灌注损伤,MMP-9大量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大量炎性细胞在细胞间隙游走,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分泌增加[15]。移植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后,一方面直接上调bFGF表达,另外BMSCs可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bFGF分泌,bFGF水平升高,促进心肌细胞外基质平衡,进而调节MMP-9与TIMP-1恢复平衡状态,细胞外基质代谢恢复正常,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得以缓解,心肌组织微环境改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也利于干细胞定植和分化为类心肌细胞[16]。因而,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对大鼠AMI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旁分泌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转染-bFGF质粒的BMSCs可显著改善AMI后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缓解炎症反应,并且可显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bFGF水平上调、调控MMP-9/TIMP-1旁分泌机制有关,为临床中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AMI再灌注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组间引物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花菜类杂交种纯度鉴定SSR 核心引物筛选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蟾毒灵对低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