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风险识别及防范

2019-07-17唐若

价值工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办学风险管理

唐若

摘要: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强化风险管理是有效规避办学风险、提高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流程图法,对即将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成遴选合作项目与报审批、培养地软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生源招徕、过程培养与反馈检验五个阶段,列出了面临的共16种风险,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is a core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ffectively avoid school risks and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is paper uses the flow chart method to divide the upcom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into five stages: selection of cooperation projects and approval,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ns, student recruitment, process training and feedback testing. A total of 16 risks are listed, a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in risks faced in each stage are analyzed by AHP. Finally,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风险管理

Key words: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cooperative education;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4311(2019)10-0062-05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促进了教育逐步走向全球化,更多的学生逐步融入了国际化教育的进程中。目前,关于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合作办学内涵、背景和模式、以及国际合作办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有学者研究了国际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而针对国际合作办学风险管理的研究,则多为梳理办学项目面临的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但对风险的梳理缺乏系统性,也较少有学者在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风险识别后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本文作者在大学从事国际项目合作工作多年,结合实际经验对国际合作办学风险进行梳理后,以大学开展国际项目合作为例,尝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1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教育国际化需求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日益增加,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和引入,内容和层次逐渐丰富,而背后的问题也在积聚和发酵,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风险管理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国际化合作项目整个流程较长,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风险,本文通过流程图法来对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风险按照逻辑联系进行阶段划分,共分为遴选合作项目与报审批、培养地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招选生源、过程培养与反馈检验五个阶段,按照不同阶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图1)

1.1 遴选合作项目与报审批阶段

1.1.1 战略风险

大学选择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决策者进行战略决策,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办学的目标、战略定位、实施方案。一旦战略决策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或是战略决策脱离学校本身,亦或是根本不进行战略决策,那么大学在国际化合作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盲目、失去发展的方向,甚至丧失发展的先机,导致国际合作项目的失败。

1.1.2 组织风险

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属跨国合作项目,又是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时间过程长,影响面大,关注度高,因此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来从事相关的运作。很多大学国际化合作项目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只是从原有的组织机构中抽调一部分人员过来,对岗位职责缺乏清晰的界定,且组织结构往往过于僵化、封闭,相关人员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从而产生组织风险,不利于合作项目的运营管理。

1.1.3 筹资风险

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那么如何保证资金的及时性、可靠性和充足性就成为大学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大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是考虑到国际化办学项目的特殊性,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筹资的渠道和内容将决定后期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在资金运作方面的风险。

1.1.4 合作院校的选择不当风险

合作双方因为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在合作目标、办学宗旨、教学模式、以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的认知容易产生理解上误差,最终导致合作中冲突不断,甚至合作失败。另外,跨国距离使得对合作院校难以深入了解,例如国外大学名称的相似容易误解合作对象,“李鬼”冒充“李逵”,引进一些“野鸡大学”,不仅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上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国际化高水平教育,并且最后取得的学历还无法在国家教育部获得认证。

1.1.5 项目报审批问题

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的报审批主要体现在经教育部门审核为计划内招生项目和中外高校之间校校直接合作报备教育部门。不论是哪种类型都需要通过教育部门严格审核,审核过程中需要准备完整的材料,接受相关部门的抽检,如果审核未通过就贸然开展项目运营,那就属于非法运营,随时可能被相关叫停。并且项目报审有一定的时效性,超出时效同样影响项目的开展,也会导致最终学生取得的证书无法认证。

1.2 硬件设施及师资建设阶段

1.2.1 硬件设施是否达标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比较高,要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要求。例如国际化教学教室通常要达到多媒体、小班制、可分组、自由排列桌椅等需求,同时在实验室、图书馆、智能化、网络等方面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实验设备配备不到位,难以满足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师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另外还要配备必要的外教公寓、西餐厅、外教办公室等,这些辅助设施不到位也会影响外教来华教学的积极性。

1.2.2 师资因素风险

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欠缺都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方派遣师资来华任教在时间上难以稳定,阶段性师资难以实现教学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愿意较长时间来华任教的外教良莠不齐,很多外籍教师只是语言类教师,专业课师资很少。而中方自行培养的教师也常常是临时选调,仍然沿用过去一贯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国际化特色。

同时,在师资的引进方面,很多大学由于自身实力的原因,缺乏对海外一流人才的吸引力,部分大学对国际化师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或是门槛较低,导致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群体中年轻人聚集,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在师资的管理上,对海外人才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手段,很难真正让海外人才融入国内的教育发展中,难以调动起积极性。

1.3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阶段

1.3.1 课程设计不合理

中外合作办学是否能合理设置课程,是国际化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得以实现的重中之重。但在现实中,该类项目的课程设计常常只是机械地照搬国外的课程表,一味地按照所谓国际标准进行学科建设,却忽略学科发展的规律性,轻视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或者只是在国内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语言课程。很多国际项目,为了学生今后更多地选择出国学习做准备,更重视语言课程的培养,而专业课程反而成了摆设。这种拼拼凑凑出来的课程,缺乏系统性设计,不但谈不上先进性,更是容易出现“四不像”。

1.3.2 专业建设模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的选择是否能体现出两个合作主体的优越性是项目培育成功的关键。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该集各家之长,实现1+1大于2的目的。而实际过程中,专业建设模糊,常常被所谓的市场热门牵着鼻子走,近年来大部分国际合作项目的专业都是商科为主,使得专业单一。在专业建设方面合作双方还存在职责不清晰,没有做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1.3.3 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针对的学生对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应该制定相一致的管理制度,普通的大学生学籍管理不能完全满足这类学生的管理。学生在接受中外两方的教育背景下,容易產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甚至出现文化不适应,所以没有完善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很容易出现管理的漏洞与风险。

1.4 招选生源阶段

1.4.1 生源质量风险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是否有良好的成效另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生源质量的高低。现阶段因为就读国际合作项目费用较高,使得在招生过程中出现降分录取。较低分录取导致生源质量偏低,制约办学的成效。而项目的低成效又将影响下一轮生源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4.2 生源数量风险

质量难以提升还将进一步影响学生就读国际项目的积极性,使得办学规划缩小或影响招生计划,导致项目无法优化,甚至难以延续。生源是办学的命脉,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经审批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名存实亡,或者一届之后就没有再合作下去的可能。

1.4.3 宣传手段不当风险

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外一所或多所大学之间的合作,不仅和中方大学的知名度有关,而且和外方大学的知名度有密切联系。学生选择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对合作项目双方学校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这就需要中方大学进行适当的宣传。宣传手段不当,会导致项目的影响力、覆盖范围、知名度受限,影响项目的招生和发展。

1.5 过程培养与反馈检验

1.5.1 培养质量风险

大学国际化合作项目承担着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任务,但是很多因素往往会影响培养目标的达成,产生培养质量风险。教学过程管理经验不足,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师资水平不高、日常管理不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等原因,都可能使得国际合作项目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产生违背培养目标的结果。

1.5.2 突发事件风险

在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的运作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会因为人为/自然原因造成的伤、病、死亡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产生也会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1.5.3 学生不能顺利毕业风险

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可能由于对环境无法适应、或是语言问题、课程设置问题以及自身的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完成学业,或是不得不放棄学业,这会影响整体的项目运作的绩效。

1.5.4 海外证书回国不能认证

许多国外社区类大学因教学质量低,专业水准不够,入学门槛不高等因素无法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认可。但因其容易毕业,年限短等因素吸引部分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从而吸引部分学生就读。使得部分“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够,最终无法得到国家教育部对其学历的认证。

2  大学开展国际化合作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防范国际办学项目风险。第二层是准则层,即5个风险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遴选合作项目与报审批阶段、培养地硬件设施建设阶段、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招选生源阶段、过程培养与反馈检验阶段。第三层是指标层,即16个风险评价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下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三个层级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为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风险评价体系(见表1)。

本文按照层次分析法,针对专家意见开展调查,构建判断矩阵。本次调研对象主要包括Kaplan、纳维、into等国际教育集团的专家和负责人,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相关领域的转接学者,以及选择国际项目的部分学生及家长。由受调查人员对指标进行两两比对,相比重要程度哪个更大,并对重要程度参照标准进行打分。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得到各项指标得分,再计算得出综合指标得分,从而判断风险程度和风险等级。通过计算,各个阶段的风险指标的权重如表2。

合作伙伴选择与审批阶段6大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27、0.18、0.21、0.08、0.09、0.17。

硬件设施与师资建设阶段(A2)师资因素风险、课程因素风险、教学条件因素风险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41、0.38、0.21。

招选学生阶段(A3)生源质量风险、宣传手段不当风险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72、0.28。

培养阶段(A4)培养质量风险、跨文化适应风险、教学管理风险、突发事件风险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38、0.21、0.32、0.09。

反馈阶段(A5)学生不能顺利毕业风险和海外证书回国不能认证风险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65、0.35。

整个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阶段(A)四个阶段的风险指标权重分别为:0.29、0.23、0.15、0.26、0.07。

综上,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重点关注合作伙伴选择与审批阶段以及培养阶段的风险因素,且在合作伙伴选择与审批阶段,应该重点关注战略风险、组织风险和经费风险;在硬件设施与教育计划制定阶段,应该重点关注师资因素和课程因素风险;在宣传招生阶段,应该重点关注生源质量风险;在培养阶段,应该重点关注培养质量风险和教学管理风险;在验收阶段,应该重点关注学生不能顺利毕业风险。

3  大学国际化项目风险防范策略

大学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本文将根据上文的分析,对那些重点的风险进行监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3.1 明确国际化项目的发展目标,做好战略规划

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能够对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首先对大学自身及外部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及时把控国际化战略制定的契机。战略目标应该是层次型的,既要有全局性的、总体的战略性目标也要有项目性的、局部的战术目标。在清晰的目标指导下,大学国际化合作项目才不会盲目跟风,才不会丧失发展的方向,才能够科学应对面临的各类风险。

3.2 进行组织创新,健全内部协调机制

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运营,国际合作办学不是一个部门就能承揽所有的活动,需要各个部门间的团结协作,全过程涉及各类资源的配置、理念的共享、信息的互通和以及服务的共识,完成整个项目有赖于强有力的国际化组织团队。校内组织的创新可以从2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工作机制的创新,包括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其次是岗位的创新,包括新设岗位、原岗位职责范围的变动等。此外,国际合作办学全过程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多部门之间的高效协调,建立部门间高效率的沟通协调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成立协调委员会,可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加强组织内部横向沟通,高效调配各部门资源。其次,明确各部门职责,进行目标考核;最后,建立多渠道日常沟通途径。对于出现的国际化创新问题,各部门要统一认识,积极推动,及时解决问题。

3.3 拓宽经费渠道,加强监管

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活动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的拨款毕竟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宽非财政拨款方面的经费来源渠道,充分挖掘项目的社会效应、市场效应、国际效应,努力把民资、个人募捐纳入渠道范围。鼓励成功人士、知名企业捐助或融资,以冠名建筑楼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组织或个人投资。同时加大经费监管,要确保专款专用。随着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办学效益也不断提升,对资本的吸引力也逐步增强。

3.4 优化师资队伍配置,为国际化项目建立人才储备库

为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储备相应的人才队伍,是保证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吸引、保留、激励教师队伍是大学国际化合作项目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强化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的管理政策,以较为优越的条件吸纳一批优秀的人才;其次,优化人才的队伍结构,不要仅仅局限于语言类的教师,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教师;再次,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手段,最大程度的调动师资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要避免刻意降低师资引进的门槛,对人才的引进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3.5 科学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模块化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项目目标能否实现。首先,要体现特色性,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参考一些成熟的项目的做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定制专业化的课程;其次,要避免随意拼凑,目前,很多大学国际化教学模式往往采用“2+2”、“4+1”、“3+1+1”模式,这样就容易导致课程的拼凑,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再次,不能片面强调英语类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专业性课程的学习以及本土化课程的学习,忽视了自身发展的模式。在外教的引入和管理上,可模块化设置课程,有利于外教师资不能长期入驻的情况下保持课程的延续性,教学质量不受影响。教材选用上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对教材的选用进行调整和优化。

3.6 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和质量,确保生源质量

招生的规模和质量有时候会存在矛盾,为了保证大学国际化项目良好的运作效益,需要从源头上确保生源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选择世界排名较好的大学开展合作,吸引更多优质的学生;第二,制定相应的生源选拔方式方法,不唯分,但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学生;第三,重点培养高中生源基地,多和设有国际部的高中学校接触,有相应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学生会更好的适应国际化办学项目,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源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

3.7 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逐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严格把控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只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管理队伍水平,选拔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师资从事项目服务与管理,对从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要让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此外,改进教学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8 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成立专门的辅助团队

国内学生到国外去学习,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文化氛围的变化以及语言的不适应,肯定会产生不适应,需要一个逐步融入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辅导和帮助,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和学习障碍。国内大学国际化合作项目需要成立专门的对接团队,经常联系和关心在外学习的学生,及时解决其生活和学习的困扰,让其快速融入学校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能为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并且有利于确保合作办学各方的财产与人身安全,还可以提高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与管理层次,在提高项目运营效益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列举和分析大学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划分的5个阶段,针对各阶段风险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排序,根据排序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但是,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文对于各阶段风险的梳理,可能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需要后续学者进一步完善。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以更好的防范各类风险进而提高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丁仕潮,戚巍,周密.大学国际化风险及防范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2014(05):22-26.

[2]郭丽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模式:问题与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18-22.

[3]丁仕潮,戚巍,周密.基于AHP的大学国际化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33-37.

[4]朱文,张浒.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支撑体系演进及评析[J].高等教学管理,2016(08):1-4.

[5]杨杨.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3(05):27-30.

[6]朱敏.对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思考和實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1-24.

[7]朱雪波,王绘建.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6):32-35.

[8]张建兵.当前我国高校国际化现状剖析及有效推进途径[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6(01):6-10.

猜你喜欢

合作办学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