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北杏村到英雄山

2019-07-17吴永强陆洋

齐鲁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王尽美济南

吴永强 陆洋

从诸城北杏村到济南省府前街,从五龙潭到大明湖畔,从上海到山海关,从秦皇岛到青岛,王尽美短暂的一生,足迹踏遍中国的许多地方。近日,本刊记者跟随王尽美的人生足迹,走进一个个历史现场,探寻先辈的革命生涯。

诸城市枳沟镇北杏村

佃户家的耕读少年

1898年,中国风雨飘摇,德国租借青岛,临近的诸城、莒县一带遭遇旱灾,不少人饿死。6月14日清晨,大北杏村地主冠山堂后院的一处偏房里,诞生了一个乳名叫仓囤的男孩——王尽美。

当时的生活可谓凄惨,王尽美的祖父投奔亲友来到大北杏村,成了冠山堂的佃户。后来祖父早逝,父亲也在为地主贩粮运货的路上得急病去世,4个月后,遗腹子王尽美出生。他的出生,成为王家两代寡妇唯一的希望。

他家没有地,母亲和奶奶即使早起贪黑劳作,也填不饱肚子。两位亲人白天干活,晚上还要披星戴月纺线织布;逢年过节要去地主家帮厨,少则三五天,多则半月二十天。

王尽美生性倔强,从不到母亲和奶奶帮厨的地主家乞食。

王尽美7岁时,地主王介人为8岁的儿子祥儿设塾启蒙。因为祥儿养尊处优,无法适应,想找一个年龄相当的人陪读。王尽美母亲立即托人去说情,并领着儿子登门相求。王介人因为跟王尽美同是王氏家族,又见他聪慧伶俐,就答应了。王尽美最早的名字就是私塾先生取的——瑞俊,字灼斋。

一天,地主家来了位贵客,问起祥儿的功课,私塾先生说了些赞扬的话。客人叫祥儿拿他的大仿来看,祥儿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就把王尽美的大仿本拿来冒充。客人看到工整清秀的字迹,赞不绝口,地主在一旁也暗自高兴。事后,私塾先生把实情讲了,地主恼羞成怒,抱怨私塾先生把精力用在了陪读身上,颠倒主次。后来不久,祥儿得急病去世,学馆关闭。

不久,王尽美再到地主谋耕堂家为地主儿子春儿伴读,不到半年,春儿又暴病身亡。地主诬蔑王尽美是“穷命”,“妨”死了他的孩子。王尽美非常气愤,发誓再也不为地主孩子陪读,从此在家劳动,直到1910年才又到村塾上了两年学,后再转入枳沟高级小学读书。

这里聚集着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比如王新甫,倾向于革命,经常讲革命家邹容、陈天华的事迹。王尽美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对进步书刊产生了兴趣。高小毕业后,他再次失学,回家务农。

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他在1915年8月結婚,娶妻李氏。再有一件事,时任莒县县长周仁寿听说王尽美对时局判断独到,亲自跑来求教。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重修莒志》记载,王尽美“自幼砥砺学行,四书没读完,就能作议论”。

1918年,20岁的王尽美离开故乡,报考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临行前,他登上村南的乔有山,作诗抒怀:

沉浮谁主问苍茫,

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

铮铮乔有看沧桑。

7月9日,本刊记者走进大北杏村东南角的三间偏房——王尽美故居。

虽几经修缮,但和周围更加“豪华”的建筑比起来,这三间房子依然堪称简陋。即使简陋,当时也只是地主家的后院,王尽美家几代人只是赁屋而居,无片瓦,无耕地。

大北杏村后来划归诸城,现在成为北杏社区的一部分。当地依托“一山一水一尽美”文化底蕴,以王尽美故居为中心,正在推进王尽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19世纪末的大北杏村,呈“口”字形,位于诸城西南与莒县、五莲交界处。村子处于平原和山地的边缘,村北是平坦的昌潍平原,潍河绕村而过,村南是乔有山。

那时候的村庄,四周有高大的围墙,村内有前后左右四条大街呈“井”字形,称为棋盘街。全村300多户人家,除10余户地主外,其余全是佃户。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尽美从这里走出,革命生涯中又数次回到这里。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儿媳也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

在王尽美故居,本刊记者听到了一个“照片的故事”。

鲜有时间陪伴家人的王尽美,在北京的廊坊照相馆拍下一张意气风发的标准像,托人带给母亲,照片的背后是他的手迹:二三年九月摄影于北京——瑞俊。

抗战时期,因是革命家属,王尽美的母亲将这张照片用纸包起来,藏到墙洞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指示收集王尽美同志遗物。照片被取出,经过精心修复,送到北京,经毛泽东和董必武辨认,确定就是王尽美。

这张照片,成为王尽美留存后世的唯一一张单人照。照片背面的文字,也是他的珍贵墨宝。

除了王尽美父子,大北杏村还有几位引以为傲的“名人”:

王道,王尽美侄孙,早年毕业于济南政法大学,曾任八路军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政协常委、省体委主任等职;王东年,早年参加革命,任莒北县县长,建国后曾任国家科委国际技术合作局局长、全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王盈,王尽美族侄女,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曾任山东省卫生厅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参观结束后,本刊记者登上大北杏村南头的乔有山。这是王尽美儿时经常攀登的小山,他曾无数次在此耕读、徘徊,站在山上遥望整个世界。不远处的山坡上,曾是他的墓地所在,1959年他的遗骨迁葬济南后,这里是他的衣冠冢。

布政司大街20号(今省府前街)

“齐鲁书社”的启蒙时代

数百年来,省府前街是济南府的历史文化名街。

元朝时,此街称为“宪衙街”“同知巷”“澄清里”;明朝,称为“布政司街”,御赠“海岱雄藩”;清朝时称为“布政司大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省府前街”。因与贡院近在咫尺,官宦人家及书香门第聚居,故经营书籍、碑帖、文具、古玩的店铺较多,是文人雅士的徜徉驻足之地。

齐鲁书社,可谓济南无产阶级革命的“红泉”。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王乐平在济南创办“齐鲁通讯社”,第二年扩充为齐鲁书社,推销进步书刊,宣传新知识新思想,成为山东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对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尽美频频光顾,如饥似渴地阅读《资本论入门》《新青年》《每周评论》《曙光》等各类书刊,开始倾向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齐鲁书社的存在,给徘徊、彷徨中的王尽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山东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如今的省府前街,北起省政府南门,被珍珠泉、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四大泉群环抱,南至泉城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虽再难寻到当年革命要地的旧址,但它见证了一座古老城市演变的沧海桑田。

上世纪20年代,省府前街还被称为“布政司大街”的时候,与王尽美所就读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济南临湖街21号)相隔不远。

1918年7月,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园分校读预科,1919年下半年升入本科第11班。“五四”运动后,王尽美联络进步学生邓恩铭等11人,发起组织了“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出入闹市作演讲,大明湖畔搞宣传。据励新学会会员王景鲁回忆说:“励新学会的会址,是在齐鲁书社内,那儿有新书可读(如《新潮》《新青年》等),也常请学校名教师、社会名流到会演讲”。1921年下半年,王尽美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

彼时,23岁的王尽美能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离不开齐鲁书社的启蒙。五四的劲风吹到泉城,鼓动着思想的萌芽。当时,文化运动的空气充满全国,北京、上海新的出版物有数百种之多,而所销册数在十万份以上。而济南直到1919年10月,才由山东省议会议员王乐平组织成立了齐鲁通讯社。齐鲁通讯社附设售书部,大力推广介绍有价值的新文化运动出版物,通讯社着重介绍、推销《俄国革命史》《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大纲》及《新青年》《莽原》等刊物。这些进步书刊,对正在追求真理和民主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王尽美和邓恩铭等人经常到通讯社借阅、购买进步书刊,探讨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和方法,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齐鲁通讯社售书部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王乐平即提议将售书部扩建为书社。1920年9月,齐鲁通讯社正式更名“齐鲁书社”,迁址省府前街。自此,齐鲁书社成为济南乃至山东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济南思想文化界进步人士活動的主要场所。

以齐鲁通讯社为基地,王乐平联络结识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由此而名声大振,成为山东新文化运动的一名旗手,受到陈独秀的赏识,并与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齐鲁书社也由此成为驰名全国的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首次决议推陈独秀担任书记,之后陈独秀函约李大钊在北平组织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王乐平在济南组织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王乐平接到陈独秀相约建党的信以后,就以齐鲁书社为基地,联络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王象午及印刷工人王复元等,发起筹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东流水街105号(今五龙潭公园内)

革命火种开始扩散

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位于五龙潭东南侧,是1977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3-1927年初,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秘密办公于此,王尽美和邓恩铭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党中央曾先后派任弼时、邓中夏、关向应来山东视察指导工作,他们均在这座小楼里会见过山东省党的领导人。

小楼原为四合小院,大门朝东,原临东流水街,门牌105号,1985年建五龙潭公园时,东流水街拆除,小楼被划入公园内。

著名的东流水街,位于原济南旧城泺源门(西门)外,北起铜元局前街,南止估衣市街(今共青团路东段),因众多泉水东流经此汇入护城河而得名。此处乃济南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阿胶、染织、造纸、电力、面粉等产业多兴起于此。据《历城县乡调查录》载,1904年济南开埠后,济南华兴造纸厂(今造纸东厂)、丰年面粉厂、民安面粉厂(虞记面粉厂)、济南电气公司等纷纷在此建厂。

走进五龙潭公园南门,右侧,一座砖石混合结构的二层小楼坚实地矗立在园内。小楼外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原山东省委旧址”等几个字,并注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院东侧,临街为青砖灰瓦白粉墙二层小楼,三间铺面,玻璃门窗。至今仍基本上保留着原先的样子。五龙潭公园内,还保留有东流水街的石刻雕像。小楼的二层,保留着王尽美当年休息室的原貌,陈列着他用过的饭盒……

如今,到五龙潭游玩的游客,无法想象当年先烈们在这里秘密活动时,那种屠刀丛丛、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环境了。

经过“南陈北李”的联络,从1920年8月至1921年春,受五四运动影响较大、工人比较集中、同时有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城市——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相继建立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济南党组织建立,此后不久,王尽美、邓恩铭即择东流水街105号二楼,作为党的秘密机关所在地。彼时,东流水街105号是一阿胶门店,其货行销各地。邓恩铭化装为账房先生,出入其间,密议山东各地党务工作。王尽美则常作教师装扮,一入105号,数日不出,草拟文稿,油印党刊,与外地同志接谈,日夜不辍,染肺病后亦从不顾及。

济南全胜街22号(今正觉寺小区内),也是王尽美、邓恩铭等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活动的重要场所。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人作为济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

共产党组织在济南犹如星星之火,迅速被发展壮大,王尽美功不可没。

1921年8月至1922年7月,中共山东部;1922年8月,中共济南基本小组;1922年8月至1923年10月,中共济南支部;1923年10月,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王尽美均担任主要领导人。

1986年至1987年,济南市进行环城公园建设时,市委决定在新建的五龙潭公园原中共山东省委领导机关旧址北面开辟一处广场,修建王尽美、邓恩铭纪念石雕一座。这座纪念像由著名雕塑家张玉林设计完成,总高5.1米。雕塑中王尽美、邓恩铭并肩站立,王尽美一手拿着《晨钟报》,一手紧握拳头放在讲台上,似在向人们宣讲革命真理。1988年,雕像正式落成,南侧就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机关的旧址,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美铭广场成为一处教育纪念基地。每逢建党日或其他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来此追思和纪念。

李公祠(今稼轩纪念祠)

奋斗在大明湖畔

位于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的稼轩纪念祠,在上世纪20年代称作李公祠,是纪念李鸿章的祠堂。1922年9月16日,在中央代表陈为人的主持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在大明湖李公祠(今稼轩纪念祠)正式建立。

祠院面积约14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三进院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进了大门,院内有一太湖石矗立作障景。旁有国槐郁郁,牡丹飘香。左、右厢房各三间,红柱架厦,分别陈列着毛泽东手书辛词六首及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大明湖的照片。西侧有一跨院,名停云堂,陈列当代书画家颂赞辛弃疾的书画作品。过厅面阔三间,匾额为启功书“义胆忠魂”,两侧门柱楹联“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为马公愚先生题,其从孙马亦剑书。

今日的稼轩纪念祠,以纪念辛弃疾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济南早期共产党人奋斗、工作过的地方。

翻修过的稼轩纪念祠,位于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树木掩映下,露出一古色古香的院落。王尽美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此工作的历史不被人熟知。

1961年,李公祠改建为稼轩祠,用以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大明湖扩建前,稼轩祠局促在公园西南角,门前影壁与省政府宿舍的院墙连为一体,显得很是冷清。现在的纪念祠门前已建成了一个绿植广场,青草茵茵,树林荫翳,令人心旷神怡,稼轩祠有了一种悠然自得的韵味。

门楼为清朝官僚家宅式单开间金柱大门,门楼正脊为高浮雕花卉砖脊,硬山顶小灰瓦屋面。门楼门柱均被油漆成大红色,门楼檐椽及镂空雀替上还绘有鲜艳的官式彩绘。大门上方悬挂着陈毅元帅题写的匾额“辛稼轩纪念祠”。

几乎所有参观的游客都是因为著名词人辛弃疾。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就在稼轩祠西侧100米处,另有一处两进的四合院,才是王尽美的“故居”,“不过那里不对外开放”。

沿着稼轩祠向西,确实有一座灰色院落,正遇工作人员前来打扫,本刊记者有幸得以进院参观。一进大门,是一条长廊,位于正门西侧有一间房;通往里面的大门被锁上了,工作人员说,现已被当做仓库,“听说此院落是王尽美去世后建造的一处‘祠堂,他并未在这里生活工作过”。

1921年6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与张国焘在大明湖的游船上就建党问题交换意见。1922年9月16日,在中央代表陈为人的主持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在大明湖李公祠(今稼轩纪念祠)正式建立。

作为生命最为短暂、为民族独立和民众解放最早献身的中共一大代表,济南有不少地方都见证了王尽美“激情燃烧”的一生。

二七惨案发生后,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同盟军建立强大的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共三大接受共产国际国共两党合作的指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王尽美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国民党一大。1924年4月,国民党山东临时党部组建,王乐平、王尽美等9人被选为执行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山东正式形成。

在国共合作时期,山东党组织秘密活动地点之一就在济南育才小学(今三合街小学)。

1924年9月7日,王尽美组织济南党、团地委以山东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的名义,在商埠公园(今济南中山公园)召开30余个团体六七百人参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群众大会。1925年1月,王尽美同基督教徒大辩论演说的旧址即趵突泉岳王庙。

英雄山下

归宿与新的开始

早在1924年,王尽美就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

1925年1月下旬,春节将至,王尽美回到济南准备过节。期间,发生了在趵突泉公园外同基督教徒大辩论的一幕,激辩三天,大大挫败对手。他也因讲话太多,吐血晕倒。后来,青岛沙场第一次同盟罢工胜利,王尽美的身体也被彻底击垮。

后来,他回到家乡养病。

为了隔离,他没有和家人一起住,而是由母亲借了地主家一间粮仓,放上一张门板当床,单独居住。

家人四处奔走,请乡间良医,讨求偏方,组织上也给他寄来治疗费用。然而,当时的医疗水平对肺结核毫无办法,他的病情一天天恶化。

在家养了一个月,他想回到自己战斗过的最后一站——青岛。1925年7月,王尽美告别妻儿,由母亲陪同,村里的几个小伙子抬着门板做成的担架,到了高密。然后,由母亲陪同转乘火车前往青岛。

8月19日,王尽美病逝,灵柩被运回家乡安葬。

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跪在村口迎接。

1952年10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陪同下,沿台阶拾级而上直至“英雄亭”。向时葬于该处的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黄祖炎烈士致哀,深切悼念为中国革命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尔后,当毛泽东主席得知此山之麓安葬着众多革命烈士时,感慨: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有这么多英烈长眠这里,四里山就成英雄山了……

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將王尽美遗骨迁到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他的墓碑正上方,就是毛泽东主席曾经感叹“英雄山”的“英雄亭”。在他墓地不远处,还有刘思齐生父刘谦初、鲁伯峻等众多当年同事的墓地……

鞠躬尽瘁披肝沥胆,英魂万古浩气长存。王尽美的一生,鞠躬尽瘁,“初心”不变,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信仰,践行了自己的选择。

在王尽美背后,闪耀着王氏家族几代女性的光辉。他去世后,祖母、母亲、妻子三代寡妇艰难支撑起家庭重担,养育王尽美留下的两个幼子(长子王乃征7岁,次子王乃恩,又名王杰,3岁)。

4年后,王尽美的妻子和祖母也在悲痛和劳苦中先后去世。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的母亲,一人拉扯两个孙子。

后来,王乃征在诸城人王翔千及其他亲友的资助下,顺利读书,后来考入曲阜第二师范学校。王翔千鼓励他:“如果要参加政治活动的话,就参加你老子的那个党。”

王乃征之子王军回忆道:“我父亲在赵志刚、董昆一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他回到大北杏村后,就发展读书会的王东年、王遇民、王家馨等人入了党,并成立了北杏党支部,他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不久又与莫正民领导的地方武装一起组成了一支抗日队伍,打起鬼子、干起革命来。”

打仗父子兵,上阵亲兄弟,王乃征又将弟弟王杰拉入了革命队伍。从此,兄弟两人一起腥风血雨地抗日。抗战胜利后,哥哥去了东北,弟弟下了江南;哥哥跨江抗美援朝,弟弟上山剿匪安民;哥哥从军,后来当到了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弟弟从政,曾是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委员。

“曾祖母是一个十分坚强的老人,一个人拼命支撑着这个家。反动分子曾把她抓到日本鬼子炮楼,用麻袋装着,要他劝两个孙子(王乃征和王杰)回来投降。老人十分沉着,鬼子和汉奸没达到什么目的。”王杰之子王明华说。

新中国成立后,受组织照顾,老人被接到济南。这位历尽磨难的伟大女性,于1953年去世。

猜你喜欢

王尽美济南
王尽美的理想之歌
王尽美诗歌中的“尽善尽美”
封入土墙的照片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济南拍卖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