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种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2019-07-17李蔚明廖为财涂冲冲卢和平刘甫祥赖水长邱玉平何益民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蚁巢毒饵红火蚁

李蔚明,廖为财,涂冲冲,卢和平,刘甫祥,赖水长,邱玉平,何益民



五种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李蔚明1,廖为财1,涂冲冲1,卢和平2,刘甫祥3,赖水长4,邱玉平5,何益民1*

(1. 赣州市植保植检局,江西 赣州 341000;2. 章贡区植保植检站,江西 赣州 341000;3. 龙南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龙南 341700;4. 石城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石城 342700;5. 南康区植保植检站,江西 南康 341400)

以工蚁减退率和活动蚁巢减退率为指标,评价了灭蚁威、舒绝、杀蚁、红蚁灭和红净5种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活动蚁巢和工蚁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杀蚁饵剂对工蚁和活动蚁巢也有较好的防效;红蚁灭饵剂对工蚁防效较好,对蚁巢防效一般;红净饵剂尽管对工蚁防效较好,但对蚁巢防效不理想,其颗粒太细呈粉末状不利于红火蚁取食,蚁巢防效只有14.8%;舒绝饵剂尽管在南方多数疫区使用较为普遍,但本试验结果却表明其对工蚁和蚁巢的防效都一般,没有表现出与南方疫区使用大户相匹配的效果。

红火蚁;饵剂;防治效果

红火蚁(Buren)是一种原产于南美的危险性入侵有害生物,2004年入侵中国大陆有害生物之一[1-2]。江西2008年首次在赣州市章贡区发现红火蚁,同年又在龙南、定南和全南发现红火蚁。近几年疫情快速扩散,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共有18个县(市、区)发现了红火蚁疫情(包括开发区和蓉江新区),分布在乡镇82个,发生区域由城区向农田(菜地)、果园扩散,发生面积82 265.8亩,部分县疫情为害较重,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红火蚁的一种有效手段,毒饵是化学防治中重要的剂型。国外已有多种毒饵制剂,有效成分主要有氟蚁腙、苯氧威、多杀菌素、氟虫腈、蚊蝇醚、烯虫酯、阿维菌素等[3-6]。国内毒饵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也取得了一定进展[7-8]。但从近几年实际应用防治效果来看,目前市场上的毒饵防治效果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为了筛选出更好的防治药剂来指导疫情防控,选择目前使用的几种饵剂做了对比试验,以活动工蚁减退率和蚁巢减退率为指标,评价不同饵剂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A:灭蚁威饵剂(有效成分为0.45%胺菊酯+0.05%氯氰菊酯),揭阳市为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B:舒绝饵剂(有效成分为0.1%茚虫威),安徽喜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C:杀蚁饵剂(有效成分为1%氟虫胺),罗定市永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D:红蚁灭饵剂(有效成分为0.50%氟虫胺+0.05%氟虫腈),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E:红净饵剂(有效成分为0.05%氟虫腈),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监测材料:火腿肠、体积分数为75%乙醇、直径5 cm离心管、小刀、镊子、小红旗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安排在赣州市章贡区章江国家湿地公园章江北大道北端绿化带。整个绿化带有一些水泥便道隔成大小不一的小绿化带,每个小绿化带相对独立,互相没有干扰。选取有活动蚁巢20个以上的单个绿化带作为一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1 000 m2,小区随机排列。试验设5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不设重复。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施药。药前和药后10,20,30 d分别调查一次,统计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和活动蚁巢数量。以活动工蚁减退率和蚁巢减退率为指标,评价饵剂的防治效果。

1.3 施药方法

以蚁巢为中心,在10~30 cm范围内将饵剂作环形撒施,施药时不扰动蚁巢。综合考虑每种药剂登记用量,按照蚁巢大、中、小3种类别,分别施药20,15,10 g[9]。每个试验小区内没有明显蚁巢的区域,按每亩500 g用量均匀撒施。

1.4 调查及计算方法

1.4.1 工蚁调查方法 诱集法。将火腿肠切成厚约0.5 cm的片状作为诱饵诱集工蚁。每个小区内设置8个诱集点,诱集点尽可能设置在蚁巢附近,每次调查的诱集点相对固定。每个诱集点放一片诱饵,两个诱集点之间间距5m以上。60min后用装有乙醇的离心管收集诱饵,带回实验室统计诱集的工蚁数量。

1.4.2 活动蚁巢调查方法 目测法。药前调查每个试验小区内活动蚁巢数,为方便下次调查在边上用小红旗做好标记,统计数量。药后调查,用竹签垂直插入蚁巢深约10 cm,60 s内有3只以上红火蚁爬出视为活动蚁巢。同时察看是否有新增蚁巢,一并计入活动蚁巢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018年10月28日下午施药,总共施药一次。施药前(10月28日)和药后10(11月7日),20(11月17日),30 d(11月27日)分别调查一次。

试验期间日均温度13~25 ℃,施药后前10 d均为晴天多云或阴天,无明显降雨,最高温度均在20 ℃以上,工蚁活动能力较强。后期有零星小雨和降温(表1)。

表1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2.1 工蚁的防治效果

工蚁防效见表2。药后10 d,各处理区工蚁的防治效果均大于90%。其中灭蚁威饵剂和杀蚁饵剂工蚁防治效果达到100%,舒绝饵剂、杀蚁饵剂和红净饵剂的工蚁防治效果分别为99.9%、100%和90.7%。药后20 d,灭蚁威饵剂、红蚁灭饵剂和红净饵剂3种药剂工蚁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杀蚁饵剂工蚁防效为99.8%,舒绝饵剂的工蚁防效下降明显,只有70.7%。药后30 d,灭蚁威饵剂、红蚁灭饵剂和红净饵剂工蚁防效仍然为100%,杀蚁饵剂工蚁防效也达到96.2%,而舒绝饵剂的工蚁防效只有67.8%。试验后期,可能由于温度降低影响了工蚁的外出活动能力,空白对照诱集到的工蚁数量也明显减少。

表2 5种饵剂对红火蚁工蚁的防治效果

2.2 蚁巢的防治效果

活动蚁巢防效见表3。药后10 d,灭蚁威饵剂、舒绝饵剂、杀蚁饵剂和红蚁灭饵剂的蚁巢防治效果分别为79.5%、70.6%、58.1%和56.6%,而红净饵剂的蚁巢防治效果仅为8.5%。药后20 d,各种饵剂的防效均有提高,灭蚁威饵剂、杀蚁饵剂、红蚁灭饵剂和舒绝饵剂的蚁巢防治效果分别为87.6%、84.4%、82.9%和79.6%,红净饵剂的蚁巢防治效果仍只有13.2%。药后30 d,灭蚁威饵剂蚁巢防治效果88.4%,明显高于其他药剂;杀蚁饵剂蚁巢防效79.7%,略有下降;红蚁灭饵剂和舒绝饵剂的蚁巢防效下降明显,分别只有62.8%和61.3%;红净饵剂的蚁巢防治效果变化不大,为14.8%。试验后期,可能由于温度降低的影响,空白对照的蚁巢数量也有所减少。

表3 5种饵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活动蚁巢和工蚁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杀蚁饵剂对工蚁和活动蚁巢也有较好的防效。红蚁灭饵剂对工蚁防效较好,对蚁巢防效一般。红净饵剂尽管对工蚁防效较好,但对蚁巢防效不理想,其颗粒太细呈粉末状不利于红火蚁取食,蚁巢防效只有14.8%。舒绝饵剂在南方多数疫区使用较为普遍,但本试验却表明其对工蚁和蚁巢的防效都一般,没有表现出与南方疫区使用大户相匹配的效果。另外,在试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个处理在蚁巢周边都有“排尸”现象,死亡的主要为有翅生殖蚁和少量工蚁,“排尸”量的多少与蚁巢防效基本呈正相关性。受试验后期气温、地表温度降低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工蚁外出觅食活动能力明显降低,诱集到的工蚁数量明显减少,影响了各处理区工蚁防效的结果,使得活动蚁巢防效和工蚁防效没有表现出预期明显的正相关线性关系。

利用毒饵诱杀防治红火蚁,是由工蚁通过交哺作用将药剂传递到红火蚁种群,尤其是传递到蚁后,最终使整个蚁巢死亡[10]。因此,活动蚁巢的防效在饵剂防效评价中比工蚁防效更有意义。化学活性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是决定一种毒饵能否起到好的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化学活性物质、同一化学活性物质的不同浓度以及不同种化学活性物质的组合对红火蚁的防效都不同。如果化学活性物质对红火蚁的中毒作用太快,毒饵将无法扩散到整个红火蚁蚁群,如果浓度偏低,也起不到致死以及杀死蚁后的作用,防治效果将受到影响[11]。另外,饵剂载体的种类、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投放量都对其防效有较大影响。因此,对市售饵剂开展筛选试验,对指导防控实践很有意义。

本试验对施药方式作了一些改进,除了对单个蚁巢按标签用量投药外,增加了对每个试验小区内没有明显蚁巢的区域按每亩500 g用量均匀撒施,目的是为了防治外出觅食的游蚁和刚刚隆土不明显容易漏掉的小蚁巢,提高防治效果。通过本试验和近几年红火蚁防控的实践经验,得出:(1)目前市售的红火蚁饵剂多数化学活性物质浓度偏高,会出现“排尸”现象,不利于彻底杀灭蚁巢;(2)标签推荐用量太小,单个蚁巢用量应在50 g以上;(3)一次投药达不到扑灭局部疫情的目的,需利用晴好天气反复多次投药,一年投药2~3次,根据发生程度连续投药2~3年;(4)受天气影响,目前各地多数情况下投放的饵剂利用率不高,如果能设计出一款类似灭鼠工具“毒饵站”那样的辅助工具,就可以做到一次投药持续控制,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1] 曾玲, 陆永跃, 陈忠南. 红火蚁监测与防治[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5.

[2] 陆永跃, 曾玲. 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 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J]. 植物检疫, 2015, 29(2): 63-65.

[3] Banks W A, Las A S, Adams C T, et al.Comparison of several sulfluramid bait formulations for control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Hymenoptera:Formicidae)[J]. Jounal of Entomological Science, 1992, 27(1): 50-55.

[4] Klotz J H, Vail K M, Williams D F. Toxicity of aboricacid-sucrose water bait to(Hymenoptera:Formicidae)[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1997, 90 (2): 488-491.

[5] Stiles J H, Jones R H. Top-down control by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J].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 2001, 146(1): 171-185.

[6] Benson E P, Zungoli P A, Riley M B. Effects of contaminants on bait acceptance by(Hymenoptera:Formicidae)[J]. Journal of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3, 96 (1): 94-97.

[7] 曾鑫年, 熊忠华, 郭景, 等. 多杀霉素对红火蚁的毒力及传导毒杀作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6(3): 40-42.

[8] 田伟金, 庄天勇, 程树兰, 等. 红火蚁专性药剂红蚁净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 昆虫知识, 2005, 42(6): 650-653.

[9] 黄俊, 陆永跃, 梁广文, 等. 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52(6): 1397-1402.

[10] 谢毅璇. 灭蚁威对不同生境下红火蚁的药效评价[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 41(4): 63-66.

[11] 黄俊, 陆永跃, 梁广文, 等. 四种毒饵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 30(2): 135-140.

Control Effect of Five Baits on Red Imported Fire Ants (Buren)

LI Wei-ming1, LIAO Wei-cai1, TU Chong-chong1, LU He-ping2, LIU Pu-xiang3, LAI Shui-chang4, QIU Yu-ping5, HE Yi-min1*

(1.Ganzhou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Bureau,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2.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of Zhanggong District,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3. Longnan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Longnan, Jiangxi 341700, China; 4. Shicheng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Shicheng, Jiangxi 342700, China; 5. Nankang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Nankang, Jiangxi 341400, China)

By means of the indexes of decline rates of worker ants and decrease rates of active ant nests, the efficacy of five baits to preventBuren was evaluated, including ‘Mieyiwei’, ‘shujue’, ‘Killer’, ‘hongyimie’, and ‘hongj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its of ‘Mieyiwei’ had excellent control effects on worker ants and active ant nests, which showed a good fast-killing and ever-continuous power; ‘Killer’ also showed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worker ants and active ant nests; ‘hongyimie’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s on worker ants, but its control effects on ant nests were general; ‘hongjing’ were powdery and too fine to fire ant feeding, and theanalysesshowed that its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ant nests were not ideal, with only 14.8%, although worker ants was well controlled; despite ‘shujue’ was widely used in most epidemic areas in the south, the test showed that its control effects on worker ants and active ant nests were general, and did not match the results of leading users in the southern epidemic areas.

Buren; baits; control effects

S433

A

2095-3704(2019)02-0139-05

2019-05-21

李蔚明(1965—),学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指导,zbz713@163.com;*通信作者:何益民,学士,高级农艺师,gzszbzjj@163.com。

李蔚明, 廖为财, 涂冲冲, 等. 五种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 42(2): 139-143.

猜你喜欢

蚁巢毒饵红火蚁
白蚁巢对土石坝渗流影响分析
狼王洛波 (节选)
红火蚁的识别与防控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不同生境的红火蚁蚁巢特征及防治药剂筛选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