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杀菌剂对梨果实采后青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019-07-17李树成赵显阳王子凌王印宝向妙莲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梨果吡唑青霉

陈 越,李树成,赵显阳,王子凌,王印宝,朱 峻,向妙莲



不同杀菌剂对梨果实采后青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陈 越,李树成,赵显阳,王子凌,王印宝,朱 峻,向妙莲*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省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与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

为筛选防治梨果实采后青霉病菌()有效药剂,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的毒力。结果表明:所供9种药剂对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中20%抑霉唑对的抑菌效果最好,其50值为2.032 mg/L,30%丁吡戊唑醇、50%啶酰菌胺和12%咯菌腈次之,50依次为4.065,24.178,48.090 mg/L,而25%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最差,其50值高达510.023 mg/L。

梨青霉病;扩展青霉;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梨(spp)属于蔷薇科苹果亚科植物[1],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拥有悠久的梨树栽培历史,是世界上梨树的栽培起源地之一[2],其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为世界第一[3]。

翠冠梨属砂梨系,为江西省梨主栽品种[4]。因其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味道浓甜的特点[5],受到广大生产者与消费者青睐[6],但翠冠梨在采后贮藏期以及货架期易被各种病原菌侵染而腐烂,其外观品质、商品价值严重下降,从而导致我国梨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7]。其中,由扩展青霉()侵染引起的梨青霉病,是造成梨果实采后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扩展青霉寄主范围非常广泛,除危害梨外,还可危害桃、杏、板栗等,目前主要通过化学药剂控制梨青霉病。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是防治该病害的常用药剂,但是随着用药量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不仅造成农药残留影响果品品质,还会引起病菌抗药性等问题,因此急需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理想替代药剂来减少病害发生[8]。

本实验采用牛津杯法[9],测定不同药剂对扩展青霉()的室内毒力效果,以期筛选出有效杀菌剂,为梨果实采后青霉病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扩展青霉(),从感染青霉病菌的翠冠梨病果中分离纯化,实验前于PDA培养基培养7 d,备用。

1.1.2 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葡萄糖20.0 g,琼脂18.0 g,马铃薯20 g,蒸馏水1 000 mL。

1.1.3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9种,分别为20%抑霉唑水乳剂,30%丁吡戊唑醇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咯菌腈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由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提供。

1.2 实验方法

采用牛津杯法:用无菌水与供试药剂配置1×104,1×103,1×102,1×101,1,1×10,1×10-2mg/L 7个不同的质量浓度,以等量无菌水代替药剂作为对照;用0.9%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1.0×106spores/mL的孢子悬浮液,再将6 mL孢子悬浮液注入54 mL冷却至50 ℃左右的PDA培养基中,摇匀,制成含扩展青霉孢子液的平板;待平板凝固之后,分别在培养基中心放置一个直径为8.0 mm的牛津杯。将25 μL各浓度药液和无菌水分别注入牛津杯中,每个处理重复3次,置2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逐日测量各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按以下公式计算各处理抑菌率。

抑菌率=[各处理抑菌圈平均直径/(培养皿直径-对照抑菌圈直径)]×100% (1)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质量浓度对数-几率值”的直线方程[10],其中因变量()为抑菌率换算而成的几率值,而自变量()为实验药剂浓度对应的对数值,并分别得出各供试药剂的50值(mg/L)和其相关系数值。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9种供试药剂对扩展青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同杀菌剂的抑菌效果不尽相同。其中20%抑霉唑对扩展青霉抑制作用最好,其50值为2.032 mg/L,30%丁吡戊唑醇效果次之,50值为4.065 mg/L,50%啶酰菌胺、12%咯菌腈、42.4%唑醚氟酰胺、41.7%氟吡菌酰胺、40%吡唑萘菌胺和29%吡萘嘧菌酯的敏感性相对较低,50值分别为24.178,48.090,83.502,144.181,184.091,254.206 mg/L,25%吡唑醚菌酯的效果最差,50值为510.023 mg/L。由各药剂的50值可得,20%抑霉唑和25%吡唑醚菌酯抑菌效果差异显著,而20%抑霉唑和30%丁吡戊唑醇抑菌效果差距不大,可为梨青霉病防治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指导。药剂对青霉病菌的影响程度可由毒力测定线性回归方程斜率获得。

表1 9种药剂对翠冠梨青霉病致病菌扩展青霉生长的抑菌效果

3 讨 论

从本实验的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中可以看出,9种药剂对扩展青霉的生长均有不同抑制作用。其中20%抑霉唑和30%丁吡戊唑醇药效较好,可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应用;50%啶酰菌胺、12%咯菌腈、42.4%唑醚氟酰胺、41.7%氟吡菌酰胺、40%吡唑萘菌胺和29%吡萘嘧菌酯的敏感性次之,而效果最差的为25%吡唑醚菌酯。梨采后青霉病的药剂防治主要可从梨果及贮藏场所两方面入手,在梨果采收前可对其施以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粉剂处理。而在梨果入库前可用硫磺粉或1%~2%的福尔马林对果窖进行灭菌,同时对梨果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11]。据报道,在实际生产中0.05%~1%托布津及多菌灵对防治梨青霉病均有较好效果[12]。此外,刘瑾瑾等[13]研究表明,防腐剂纳米氧化锌和纳他霉素的复合膜对早酥梨青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参考本试验结果,可用多菌灵与20%抑霉唑或30%丁吡戊唑醇交替混合使用或结合复合膜以减轻青霉菌的抗药性。本实验仅对离体扩展青霉提供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存在一定局限性,鉴于实际生产当中病害发生的多变性,为了更好地开展梨青霉病的防治工作,还需在实际生产对其进行研究[14]。

防治梨果实采后青霉病,药剂防控非常关键,同时需要结合梨果实采前采后管理。梨果的碰伤以及虫伤等都可为病菌的侵入提供良好的条件[15],条件适宜时,青霉病菌仅需十天左右便可引起果实的全部腐烂。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防止梨果的机械损伤以防病害侵入,并及时清除病果、烂果,结合药剂防治以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

[1] 滕元文. 梨属植物系统发育及东方梨品种起源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 2017, 34(3): 370-378.

[2] 陈出新, 滕美贞, 刘伦, 等. 部分梨品种资源在南京地区果实性状调查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6): 259-263.

[3] 王田利. 我国梨产业发展浅析[J]. 山西果树, 2013(4): 39-41.

[4] 胡正月, 盛华平, 黄健民, 等. 江西“三北”地区发展早熟梨的优势与技术措施[J]. 江西园艺, 2000(6): 4-6.

[5] 尚海涛, 凌建刚, 朱麟,等. 翠冠梨主要贮藏病害及其冰温贮藏技术的研究[J]. 保鲜与加工, 2014(4): 16-20.

[6] 夏成相. ‘翠冠’梨的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7, 33(4): 198-199.

[7] 张晓宇, 张则君, 韩巨才. 梨采后病害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J]. 山西农业科学, 2013, 41(7): 732-734, 766.

[8] 马晓丹, 康娜, 程浩杰, 等. 梨果实病害的症状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12(23): 31-32.

[9] 谭才邓, 朱美娟, 杜淑霞, 等. 抑菌试验中抑菌圈法的比较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 37(11): 122-125.

[10] 白剑宇, 刘艳祥, 刘正兴, 等. 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初选[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53(9): 1674-1682.

[11]马晓丹, 康娜, 程浩杰, 等. 梨果实病害的症状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12(23): 31-32.

[12] 李英芬, 马聚卿, 常新立. 梨贮藏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 河北果树, 2008(5): 43-44.

[13] 刘瑾瑾, 陆慧玲. 纳米ZnO及纳他霉素对早酥梨青霉病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8(3): 33-37.

[14] 翟凤艳, 郭东峰, 刘英杰. 我国植物源杀菌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8): 120-123.

[15] 陈和美. 翠冠梨种植管理应注意的技术措施[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 29(4): 75-76.

Indoor Toxicity Test of Different Kinds of Fungicides Against

CHEN Yue, LI Shu-cheng, ZHAO Xian-yang, WANG Zi-ling, WANG Yin-bao, ZHU Jun, XIANG Miao-li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Postharvest Key Technology and Quality Safe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 Key Laboratory for Postharvest Technology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Fruits & Vegetables, College of Agronom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oxic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with oxford cup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 againstin this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Imazalil achieved the best inhibition effect with50value of 2.032 mg/L. 30% Tebuconazole, 50% Boscalid and 12% Fludioxonil followed, and the50was 4.065,24.178,48.090 mg/L, respectively. 25% Pyraclostrobin was the worst, with its50value of 510.023 mg/L.

pear blue mold;; fungicides; indoor toxicity test

S435.79

A

2095-3704(2019)02-0092-03

2019-05-04

2019-06-03

江西省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及质量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JXGS-03)、江西省教育厅研究项目(GJJ160355)和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GJJ13255)

陈越(1996—),男,本科,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1978235025@qq.com;*通信作者:向妙莲,博士,副教授,mlxiang2010@126.com。

陈越, 李树成, 赵显阳, 等. 不同杀菌剂对梨果实采后青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 42(2): 92-94.

猜你喜欢

梨果吡唑青霉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梨果飘香富农家——山西省积极发展梨产业扫描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多吡唑胺与金属络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