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的预习

2019-07-16邵文波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拼音生字识字

邵文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人,也应该使他们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的重要性

一节语文课我认为应该分三个阶段完成,即: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感悟、课后的拓展、延伸。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为新课做铺垫,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预习为新课扫除障碍

本学期,我从事的是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学任务。一开始,我认为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预习能力,所以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后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学生不预习,仅靠课堂的40分钟根本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进入课文教学后,没有课前预习,教学流程根本进行不下去。学生不会读文,怎么识字?而且,刚由拼音进入识字、课文,学生独立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还不強,读一句完整的话都难,又怎么品析词句?不预习不行。

在预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自学字词,扫除读文的障碍,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例如:“拉”字,课文中只出现了"lá"的读音。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获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lā”,并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积累相关的很多词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2.预习为新课做铺垫

预习不仅仅是学生为新课在字音、释词上做的准备,学生可以对课文涉及内容的搜集、准备、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简单地说这是语文课前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如果没有课前学生对花草树木的预习观察,二年级的孩子又怎能对夏天、秋天景物的变化进行形象、细致的描述。

3.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机

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责无旁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自主的探究,会独立地阅读和思考,这就是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会加快,思维变得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等能力也会提高,这就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学生学会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二、如何有效预习

有效的预习是一节成功语文课的开始。我在每日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反思着----

一开始,我布置回家把课文读三遍之后再给家长读一遍。我认为前三遍读是学生巩固拼音,并能利用拼音识字的过程,后一遍是请家长帮助检查。最初的两节课都很顺利的完成任务,我也徜徉在老师、家长双相配合成功的喜悦中。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一些奇怪现象:学生把课文读得特别流利,有的同学甚至倒背如流,可是单拿出生字,学生却不认识。通过多方面了解才找到问题的答案:原来是家长一句一句地教会的,而非是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识字的。从这一情况中我意识到,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有效预习的前提条件。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也要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我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内先领着学生预习,当学生对预习的程序、方法有所了解后再让学生独立预习。

随着年级的不同,预习任务及要求也就不同。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低年级预习五步,即:1.借助拼音读准(至少读四遍);2.给课文标注序号;3.在文中或诗歌中找到课后的生字,再把文中的生字音节写在田字格的前面(这个步骤是针对与教科版教材课后、书尾的生字没有音节,不利与学生巩固拼音的这一实际情况。)4.给汉字组词;5.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释意,并记录在书上。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意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很难得。但更难得的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具备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关键。中国古训:“铁杵磨针”、“滴水穿石”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偶尔的预习只能训练学生的预习技巧;坚持不懈地预习才是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保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因素很多,只选择其中几点来谈一谈。

1.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激发其兴趣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课堂上思维活动的乐趣。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测,给予认可和不同方式的鼓励。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让他们意识到学有所值。

2.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

预习时间要在服从学习整体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要保障所选择的重点学科。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的深点。预习的时间过短,预习容易流于形式;预习时间过长,挤占了学习其它科目的时间,使预习成为负担,久而久之就被渐渐地忽视。

3.预习要持之以恒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学习这种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预习的能力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预习的质量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预习不能浅尝辄止,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4.建立评价制度

儿童同成年人一样,同样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被认可的需要。在学生的预习展示中,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用赏识、尊重、鼓励,保护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热情。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预习是合理“抢跑”。如果一开始就能 “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学习主动,自学能力强,于是成绩更好。预习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文更轻松;可以直接提高效率,有助于我们实施有效的教学;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拼音生字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