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乐之音莫非人之声

2019-07-16温馨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声合唱交响乐

温馨

【摘要】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开始,交响乐中加入了合唱,开启了交响曲的新纪元。之后,很多作曲家采用这种形式,在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人声这种有丰富的音色、力度、节奏变化,还有宽广的音域。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最天然质朴的音乐表达方式,向观众直接传递音乐的情感,增强交响乐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合唱;交响乐;人声;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大约创作于1819-1824年,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在第四乐章,他独创地加入了人声,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的声乐独唱、重唱和合唱主题,表现了一部宏大而又充满哲学的颂歌,通过作品向人们传递一种寻求自由,不向命运屈服,扼住命运的喉咙,这部作品是他的音乐成就的最好的总结。

一、合唱交响曲

合唱交响曲,是指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这些合唱交响作品主要有奥地利作曲家马勒三部;《第二(复活)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八(千人)交响曲》;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二部《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英国作曲家班陶克二部:《阿塔兰塔在卡里顿交响曲》《四大皆空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第一交响曲》;美国作曲家麦克当纳《傅玄伤咏交响曲》。下面,我们拿其中的几部典型作品来介绍一下。

(一)马勒的《千人交响曲》

1.作品简介

马勒的作品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Symphony No.8 in E flat major),创作于1906-1907年,因为作品编制庞大,加上有合唱的加入(两个混声合唱队、一个童声合唱团、七个独唱演员),需要上千人的演奏演唱来共同完成这部作品,所以又名《千人交响曲》。在1910年9月12日在慕尼黑由马勒亲自指挥首演。对于这部作品,马勒自述道“我过去的交响曲,只不过属于这首交响曲的序曲。过去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主观性的悲剧,这首作品却是歌颂伟大的欢乐与光荣”。

2.配器

长笛4,短笛2,双簧管4,英国管1,单簧管5,低音单簧管1,大管4,低音大管1;圆号8,小号4,长号4,大号1;定音鼓3,大鼓1,钹1,大锣1,三角铁1,管钟1,钟琴1,钢片琴1,钢琴1,簧风琴1,管风琴1,竖琴2,曼陀林1;五重弦乐组;外加的小号4,长号3。

(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1.作品简介

贝多芬作品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125号)(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在末乐章加入合唱,歌词内容根据席勒的《欢乐颂》写成。这部交响作品是贝多芬一生中音乐创作生涯的巅峰,他开创性地加入了人声(独唱、重唱、合唱)。人声与器乐声相互交映,才有了这一部英雄史诗般令人传颂的颂歌。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演奏全曲时长1个多小时。

2.配器

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松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号2,法国号4,长号3,定音鼓2,三角铁,钗,低音鼓,弦乐组。

二、合唱在交响曲乐章中的设置

(一)马勒的《千人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原本有4个乐章,后来取消了中间了的谐谑曲与慢板部分,变成了两部分。人声贯穿全曲。第一部分中,“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有合唱、独唱;第二部分分为三段。第一段稍慢,有合唱、独唱;第二段以女独唱为中心;第三段有8名独唱。

(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全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庞大的诙谐曲式。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不规则的变奏曲式。第四乐章:急板。分为两个部分:序奏和人声。在主题“欢乐颂”出现之前,乐器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演奏,回忆了前三个乐章,之后便是合唱“欢乐颂”,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在多次变奏之后将全曲推向高潮。

三、合唱和交响乐的交织与融合

(一)从美学角度来看

人声是一件最感人的乐器,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最天然质朴的音乐表达方式。人声与器乐相比,人声有着它独特的优越性,比如它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演唱者可以用演唱的情绪来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创造出“感动人心之至”。人声可以通过力度的控制、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多变的节奏、不同的速度讓音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人声可以驾驭几乎不同时期、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几乎所有作品。通过演唱歌词内容,可以直接转达音乐作品的内涵,直达听众的内心深处。

人声演唱的形式有多种。独唱,齐唱,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生合唱,混声合唱。人声与乐队融合在一起,就好像交响乐队的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之间的配合一样,不同的人声组合会有不同的音乐效果。合唱会形成多个声部,在各个声部的和谐和统一、对立矛盾下,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声乐表现形式中是“群雄之首”。所以人声与交响乐器在一起会有很多火花。

合唱是由旋律和和弦做构成的一个音乐整体。旋律是横向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可以塑造最主要的音乐线条和音乐形象;和弦是纵向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可以增加音乐的厚度和张力。

(二)从艺术角度来看

合唱与交响曲的“联姻”,从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要让主题旋律与其余各个声部之间有统一又对比。在和声上面,在配器方面,要结合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以及人声合唱的特点,以求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有不同的音乐效果。比如在演奏悠远绵长细致的主旋律时,弦乐组就担负重任。在表现雄壮浩瀚的气势和节奏时,铜管组就发挥重要作用;人声的特殊和特色在纵贯全曲时,要跟整个乐队游刃有余的相互配合,既不能冗杂烦乱,主次不分,又不能单薄无感。要想发挥好每个乐器和人声的特色,就要有很用心的安排、高超的技术和特殊的天赋。所以,每增加一类器乐组别便是增加了整个作曲的难度,更不用说时人声这这样有多种变化和多种效果的音色。用的合适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艺术的巅峰。如果没有与器乐配合得当,反而会影响交响乐整体的效果。

乐队和合唱人声之间的平衡需要指挥家很好的控制。各个器乐组之间要寻求平衡,实现和谐。人声之间要平衡,男声、女声等不同的音色,不同的组合要融合在一起。最后还要让人声与器乐声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这一步一步都是对指挥很大的考验。像是马勒的《千人交响曲》,上千人站在舞台上同时演唱和演奏,把这些所有的所有加在一起不仅仅求声势浩大,还要有音色的不同层次和变化,这是多难完成的一件事。三个合唱团十几个声部、十几支管乐管、管风琴、上百作弦乐器和一大堆打击乐轩轩嚷嚷,如果没有很好的平衡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三)从哲学角度

人声和器乐,一个是人发出的,一个是物发出的,把他们联系在音乐中,很好地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是一个开创性的举动,为交响乐的创作打开了一扇大门,可以看出音乐创作是不断的革新和发展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不断的变奏,让主题深化,在变奏是不断地摒弃不需要的东西,这是经过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燕超.人声与乐队的交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人声合唱交响乐
种种疼痛
浅谈人声的音高修正对歌曲情绪表现的影响
爱乐之城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地铁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