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2019-07-16陈琛琛

北方音乐 2019年7期
关键词:配器

陈琛琛

【摘要】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的配器十分出色。其中,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本论文就《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中的呈示部与再现部两个主部主题中的具体配器方式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配器;主部主题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对配器等作曲理论深有心得,曾撰写配器教学的著作《管弦乐法原理》。他的管弦乐作品的配器十分出色。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作曲家的灵感来源于他早期参加海军、漂泊四方的丰富经历,以及在此期间他心中建立起来的对东方神话的印象。

《舍赫拉查德》的乐队编制为双管编制。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及其标题分别為: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第二乐章——《卡蓝德王子的神圣故事》;第三乐章——《青蛙王子与公主》;第四乐章——《巴格达的节日: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青铜骑士的峭壁》。

一、作品整体结构

《舍赫拉查德》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类型为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分别由序奏、呈示部、再现部、尾声4个部分组成。该乐章包含5个主题,分别为:a主题——“苏丹王”,b主题——“王妃舍赫拉查德”,c主题——“波浪翻滚的大海”,d主题——“平静的大海”,e主题——“辛巴达的小船”。

其曲式结构图具体如下。

二、主部主题的配器分析

(一)两个主部主题的具体曲式结构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分为乐段与乐段重复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为4句的平行乐段。其中,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均为5小节,每一句可细分“3+2”的乐汇结构。而第三句有9小节,可细分为“3+3+3”的结构。力度方面,第一句与第二句力度较弱,从第三句起力度从很弱开始渐强,第四句为强奏。乐段重复时,第一、第二句力度为中强,而第三句又先弱下来,然后渐强,引出第四句的强奏。

再现部的主部主题结构为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该部分仍是4句的平行乐段。力度方面为强起渐强。

(二)呈示部

主部主题c“大海”的织体类型为旋律加伴奏,共分为旋律、和声、律动、低音4种因素。该主题可分为4句,其中,前两句的乐器分配方式一致。第一句的力度为弱,前4小节旋律位于中音区:一提琴、二提琴与单簧管1同度奏出混合音色旋律,在音色上以弦乐为主,但混合了木管音色之后稍显柔和;第5小节高音区的木管旋律与第4小节以弦乐音色为主的旋律形成音色对照,在音色、音区上造成呼应;而一提琴与二提琴声部拨奏琶音对木管旋律进行点缀。静态和声背景在中低音区,由单簧管2与大管等木管声部奏出。而大提琴演奏的四分音符琶音连弓的律动声部是全曲最有特点的地方,并配合中提琴声部时而以高八度的形式加入演奏律动,时而撤离——整个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共同塑造了大海波浪起伏的形象。低音提琴与大管二声部形成八度奏出低音。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旋律上5度模进到达b1音。因此,该音区的木管旋律由单簧管1换成双簧管1很合适。第三句旋律不断上行模进,力度从弱奏开始渐强。在此期间,中提琴声部脱离游离状态,转为分奏大提琴律动声部的和声音,使律动加密加厚。第4句的长度变回5小节,音乐在这一句达到最强,其中演奏旋律的木管增加为两只,即一提琴、单簧管与双簧管共同奏旋律。和声背景由三只圆号演奏,比之前木管奏和声的力度更大。律动声部音区开始拉宽,中提琴与大提琴共同演奏带有和声的律动声部,二提琴则演奏中提琴声部的双音和声音,增加了和声的力度。

主部主题c重复时,各织体层的乐器数量增加,音乐力度得到增强。从第一句起,旋律翻高八度继续往上走,一提琴、二提琴、单簧管1与双簧管1同度奏旋律,其中一提琴与二提琴用和弦奏法强调了旋律的第一个音;第5小节的木管高音区的呼应旋律中加入了短笛的音色进行提亮,同时一提琴与二提琴声部的拨奏双音也变成更为有力的拉奏跳音双音的形式。和声背景由三支长号演奏,与前一乐段结尾的圆号奏和声相比,强质铜管使和声层的力度更强。低音声部加入了大号进行加强。律动织体的配器方面,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形成两层一个八度,均用琶音连弓的奏法。第二句,二者音区继续拉宽纵向形成和声,营造海浪强烈翻滚的氛围。到了第三句,音乐再次弱下来,为此,强质铜管的和声部分撤出,换成两支双簧管与两支圆号演奏。但整个乐队的音区仍继续加宽,旋律也开始扩展为两层:一提琴加两支长笛与二提琴加单簧管分别在中高音区形成八度奏。低音方面,先撤出大号,由大管2和低音提琴同度奏,为渐强做准备。整个第三句随着乐汇的向上模进,音乐开始渐强。到了第4句——整个主部力度最强的地方,旋律音区达到最高,乐队中演奏的乐器数量也最多。一提琴加长笛1与二提琴加双簧管1加单簧管1在高音区形成八度奏,小提琴与各木管在高音区奏旋律,音色十分浓烈。和声与低音方面,长号与大号等铜管声部再次回归,整个音乐情绪十分激昂。

(三)再现部

再现部主部主题与呈示部主部主题相比,旋律的音区提高,织体层数增加,律动音型加快加厚,并加入了由并b主题演化而来的对位声部,配合强质铜管的和声背景与定音鼓的加入,音乐进入高潮部分。前两句的配器方式依旧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第一句前3小节是大海c主题,旋律有两层,其音色是以弦乐为主的混合音色。后2小节b主题进入与c主题形成对比:b主题由所有高音木管齐奏,织体层数达三层两个八度。律动因素方面,第一句的后2小节加入由一提琴与二提琴共同演奏的与中提琴反向的律动声部,二者在音区上形成交织。从第三句到第四句属于强起渐强:在旋律方面,此时,主题c由小号1为主的音色演奏进行加强,而副旋律则以弦乐音色为主,这个两个主题在第三句渐强的过程中时而分开,时而融合;中提琴使用震音手法演奏含有三连音的律动声部;和声背景的声部减少,为后面的强奏留出空间。第四句是高潮句,所有铜管声部进入演奏和声,音响宏大。旋律的音区达到最高,两条旋律在第2小节合并成一条旋律,以小提琴为主的所有高音乐器在极高音区演奏旋律,音响十分明亮。

三、总结

两个主部主题所包含的三个乐段,在纵向方面,每个部分的内部各织体因素可以音色区分,结构层次十分清晰。在横向布局方面,作曲家通过增加乐器数量,增加声部数量、织体层次,音区的逐渐提高来进行渐强:旋律音区位置从中音区逐步上移到高音区;和声背景由木管到柔质铜管(圆号)再到强质铜管(长号,小号)逐渐过渡;律动声部从四分音符变成八分音符在到八分音符三连音;各织体层从一层扩展为两层甚至三层。上述几点,能够体现出作曲家通过层层递进、精细的配器布局来呈现出三个c主题中海浪翻滚势态中蕴含的层层递进,同时对主部主题音乐进行不断的深化,推向高潮。

参考文献

[1]戴宏威.管弦乐配器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

[2]李方.试论音乐的结构与配器的关系[J].音乐创作,2009.

猜你喜欢

配器
交响诗《罗马喷泉》的乐队写作技术分析
歌曲欣赏四部曲
新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音乐形式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及配器编排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配器细节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总谱分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