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损伤、康复效果分析

2019-07-16陶卫东王艳陈海军顾卯林朱景元吴江浦晓洁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低位肛门直肠癌

陶卫东,王艳,陈海军,顾卯林,朱景元,吴江,浦晓洁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外五科,江苏昆山 215300

直肠癌是消化道较为普遍的恶性肿瘤,而且近几年依旧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根据调查显示在大肠癌的发病率中直肠癌占到了60%~70%,并且在60%~70%直肠癌发病患者中大部分都为中低位直肠癌。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要选择,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而且局部复发率高,不受患者认可[1]。因此,该文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男 14例、女 1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12.7)岁,确诊时间 1~2 个月,平均确诊时间(1.5±0.2)个月;观察组男 15例、女 15例,年龄 41~74岁,平均年龄(57.5±12.6)岁,确诊时间 1~2 个月,平均确诊时间(1.5±0.3)个月。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一致。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低位直肠癌最新临床诊断标准,且与最后病例结果比较诊断无误;②利用肠镜检查肿瘤下缘距离肝门边缘小于10 cm;③中低位直肠癌TNM分期均为Ⅰ~Ⅲ期;④入组前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⑤该次研究征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2]。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②排除存在家族遗传史的患者;③排除入组前进行化疗治疗的患者;④排除对该次研究存在争议的患者[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Miles手术:患者取截石位,行常规消毒后选定切口位置,然后逐层分离皮肤组织,暴露病变部位后先进行观察,然后常规游离结扎直肠粘膜下动脉与静脉,自乙状结肠左边开始至肛门周围5 cm处皮下组织以及肝门括约肌利用电刀做对应处理,并且要在做左下腹做好造口处理[4]。

观察组予以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予以患者截石位,进行常规消毒同时建立14 mmHg CO2气腹,腹腔镜选用德国进口,在脐下缘1 cm处穿刺建立10~12 mmHg气腹并且置入30°镜体,而且要在下腹部麦氏点置入10 mm套管,反麦氏点置入5 mm套管,置入套管后再次检查肿瘤位置与形态[5]。提起乙状结肠,将两侧肠系膜充分暴露,利用高频电切术切开骶骨前方腹膜,然后使肠系膜到达动脉底部并及时清理脂肪以及淋巴组织,如有出血可使用钛夹止血。肿瘤清楚路线为:尾骨尖端-肛门附近-直肠间隙-肿瘤下缘,在肿瘤下缘下缘部分将直肠切断并将乙状结肠隔离,各肠系膜处理好后进行残端吻合,将肠管纳入腹腔后重新建立气腹进行消化道重建[6]。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②预后改善情况:远处转移、局部复发、3年无瘤生存;③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7]。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 (2.37±0.52)d、肠道恢复时间(1.23±0.25)d、下床活动时间(4.25±1.47)d 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 (11.58±1.69)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d]

表1 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d]

组别 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t值P值2.3 7±0.5 2 3.6 8±0.6 5 8.6 1 9 7 0.0 0 0 0 1.2 3±0.2 5 3.6 9±0.3 4 3 1.9 2 7 4 0.0 0 0 0 4.2 5±1.4 7 6.5 1±3.2 3 4.4 8 8 1 0.0 0 0 9 1 1.5 8±1.6 9 1 8.6 9±2.4 7 1 3.0 1 2 1 0.0 0 0 0

2.2 预后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0.00%、3.33%、93.33%,对照组方分别为:13.33%、20.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预后改善情况比较[n(%)]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发现,观察组为3.33%(1/30),对照组为 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作为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远期存活率也不甚理想,大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转移、复发等情况,给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8]。直肠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Miles手术虽然可以达到切除病变的效果但是存在的并发症较多,不利于切口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因此,对于如何提高直肠癌效果,延长术后远期存活率成为了消化科重点研究课题[9]。

该文研究显示,观察组肛门排期时间(2.37±0.52)d、肠道恢复时间(1.23±0.25)d、下床活动时间(4.25±1.47)d 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11.58±1.69)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3年无瘤生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为: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采纳的一类手术措施,具有腹壁伤口小、出血少、视野清晰、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将传统手术发现不了的病灶根除,操作更为精准,可以将肿瘤彻底的清扫,有效降低了术后复发率[10]。通过该文研究对照显示,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后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及早恢复,患者可以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其次还可以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再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癌变部位切除比较彻底,因此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低,而且局部复发的可能也有所降低,根据随访发现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较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也显著增加,充分说明采取该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也十分显著,为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1]。而且在手术结束后并发症发生考虑低,深受患者青睐,这也是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受众范围广的关键因素。通过进一步与顾小年等人[12]研究结果对比显示术后排期时间为(2.54±0.87)d与该文中(2.37±0.52)d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说明在中低位直肠癌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损伤小,康复效果效果好,可以将此治疗措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普遍推行。

猜你喜欢

低位肛门直肠癌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