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大创项目”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科研竞争力

2019-07-16齐素华黄琳燕李世宝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考研医学检验

顾 兵 ,薛 存 ,齐素华 ,陈 莹 ,周 愿 ,黄琳燕 ,李 颖 ,蓝 婷,李世宝 ,杨 欢 ,张 畅 ,马 萍 *

(1.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十二五”期间由教育部在国家层面部署实施,针对新形势下的本科教育改革,旨在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性综合人才的全新教学模式[1-2]。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必定被时代淘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既是社会主义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加快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需要。我校始终坚持创新性发展,立足人才培养实践。为评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现进行研究报告。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我校2013—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5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5—2018年参与“大创项目”的64名学生作为大创组,其余47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推行模式 围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我们设计了以“大创项目”为依托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学生,立足行业需求,通过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协助相结合的模式,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院及其他学科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与科研培训(见图1)。

图1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推行管理模式

1.2.2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对我校2013—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参加“大创项目”的6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其性别、申报原因、申报时间、项目类型、课题来源、项目成果、参与前后对于科研的认知水平、掌握的实验室技术、2013—2014级毕业生考研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学生对“大创项目”发展完善的改进意见等。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大创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就业以及考研情况。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大创项目”立项情况

2.1.1 立项数量 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立项共14项,年度立项分别为1项、4项、3项和6项,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省级重点项目最多(共5项,1项同时为国家级项目),其次为省级一般项目(4项)、校企合作基金项目(3项)、省级指导项目(2项,见表1)。

表1 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立项情况(项)

2.1.2 课题来源 随访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4位“大创项目”负责人,统计立项课题来源情况。学院向来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导师润色,但由于本科生缺少科研基础,想要通过自主选题获得立项仍有较大难度。本专业14项立项项目均为教师科研课题的分支。

2.2 学生参与情况

随访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4名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对其性别和参与时间进行统计。

2.2.1 性别 2013—2016级学生共536人,男女比例约为1∶3.2。大创组中男生12人,女生52人,男女比例约为1∶4.3;对照组中男生117人,女生355人,男女比例约为1∶3.0。可见,在参与“大创项目”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积极性。

2.2.2 申报项目时间 2015—2018年共有64名学生参与到“大创项目”中,申报时间以大二为主,占70.3%,其次为大三和大一,分别占18.8%、10.9%。

2.2.3 申报项目的原因 随访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4名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对其参加原因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大创组学生参加“大创项目”的原因

据统计,学生参与“大创项目”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发表论文,提升科研实力,占87.5%;其次是想要提升操作能力,占78.1%。此外,参与“大创项目”还能够培养科研兴趣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参与文献调研,积累论文写作经验,掌握实验室基本技术等。

2.3 效果评估

2.3.1 科研认知水平 随访64名大创组学生,了解其参加“大创项目”前后科研认识水平,结果见图2。

学生在参加“大创项目”前后科研认识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参加前18.8%的学生不了解科研,29.7%的学生比较了解科研;而参加后64名学生均对科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48.4%的学生比较了解。因此,“大创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科研认知水平。

2.3.2 考研情况 由于2015级学生目前正在实习且考研成绩尚未公布,故我们只统计2013—2014级25名大创组毕业生考研情况。结果显示,大创组毕业生考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5名学生中有4名考研成功,占16.0%;对照组266名学生中17人考研成功,占6.4%。

2.3.3 就业情况 在25名大创组毕业生中,44.0%的就业于三级医院,高于对照组的39.1%,而对照组在二级医院就业率高于大创组(见图3)。

图2 参加项目前后大创组学生科研认知情况

图3 两组2013—2014级学生就业情况

2.3.4 项目成果 2015—2017年立项的8项项目中6项已结题,目前共发表论文9篇,无学生发表专利、调查报告等。其中省级重点项目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共4篇,省级一般项目发表论文3篇,省级指导项目发表论文2篇。2018年立项的6项“大创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暂无成果发表。已发表论文情况见表3。

表3 2015—2018年大创组部分学生论文发表情况

2.3.5 实验室技术掌握情况 随访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4名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统计其参加项目后对实验室技术掌握情况,结果见表4。

表4 参与“大创项目”后学生对实验室技术掌握情况

在“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走进科研实验室,自主筹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细菌及真菌培养、提取DNA和RNA、PCR等技术,切实提升了操作能力。

2.4 “大创项目”改进建议

随访2015—2018年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4名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统计其对项目提出的改进建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大部分学生建议学校组织开展更多项目申报指导培训,以便自己真正了解“大创项目”。同时,学生还提出了适当延长项目开展周期、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导师或研究生给予更多实验帮助等想法。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3-4]。医学检验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性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自“大创项目”实施以来,我校立足行业需求,积极组织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研究调查结果,进行以下思考。

3.1 推广“大创项目”的必要性

现如今,在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演变的压力下,本科生就业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据相关报道,各级医疗机构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基础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血涂片的制备、显微镜的使用、平板划线等[5]。除操作能力不足外,本科生创新意识缺乏,科研能力薄弱的短板越来越凸显。因此,本科阶段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应不断创新优化,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依托“大创项目”,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走近科研,走进实验室,自主创新,切实提升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实力,适应岗位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3.2 “大创项目”取得的成效

2015年以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快速发展,实现“大创项目”零的突破以及立项数量的逐年增长。这充分说明在现行管理模式下,“大创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科研意识增强,科研积极性以及参与热情更高。学生通过参加“大创项目”发表论文9篇,包括SCI论文,不仅实现了学院、学生科研实力的提升,也达到了树立典型、榜样引领、良性互动的目的。

此外,参与“大创项目”后对科研比较了解的学生占48.4%,非常了解的学生占18.8%。因此,参与“大创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科研认知水平。在当前就业压力下,除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这些传统考量标准外,科研水平也逐渐成为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本次调查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大创组学生考研成功率和三级医院就业率更高,这可能与其科研经历密切相关。同时,参与“大创项目”后,大创组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更多课堂以外的实验室基础技术,如细菌和真菌的培养、PCR技术等,既提升了操作能力,又养成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3.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3.1 项目启动前指导帮助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项目申报前得到导师或研究生更多的指导帮助。由于本科生平时接触科研机会少,存在对项目规则不熟悉、申报要求不清楚、标书制作没经验、实验准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学校或学院应积极组织专家、教师以及参与过“大创项目”的学生开展专题报告指导会或经验交流会,详细解读项目申报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申报。除此之外,考虑到本专业教学规划为三年在校学习加一年临床实习,且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时间一般为寒暑假,因此,建议学生在大二申报为宜,大三结题完善,大一则以积累经验为主。由此努力构建学生自主选题、导师润色和团队实施的框架,保障“大创项目”申报以及完成质量。

3.3.2 项目进行中监督较少,建议加强过程管理 部分学生反映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团队成员急功近利、消极懈怠的现象。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应认真负责,有始有终,面对困难要团队共同努力解决而非轻易放弃。因此,应进一步强调责任意识,加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完善奖惩制度,对于不负责任、擅自退出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应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刚进入实验室时往往处于迷茫状态,遇到问题应主动思考并多向研究生请教,若解决不了应及时与导师沟通,充分发挥导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导师应要求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定期汇报实验进度,推进项目季度报告、中期审核以及论文发表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如期完成。

3.3.3 项目成果单一,建议加强产学研转化 本次研究中,大部分项目组按计划完成了项目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学术成果过于单一,并未形成专利、实物等,这也反映出本专业学生思想比较局限。因此,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倡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整合利用资源,发挥环境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备创新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检验人才[6]。

综上所述,“大创项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科研的认知水平,培养了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和科研能力,增加了考研和业优势,值得推广。我校将在此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入总结经验,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创项目”的发展完善。

猜你喜欢

考研医学检验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苯中水分的检验
我的考研故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