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开展

2019-07-15陈鑫

甘肃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案例

陈鑫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072-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成为新课改势在必行的趋势。下面,笔者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案例来探讨合作式学习如何开展。

案例一:合作学习氛围中的引导

教师在课堂中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分步骤独立思考。第一步:你想把圆如何分割?你分割的依据是什么?第二步:将圆分割后,你是否能够拼成一个我们熟知的图形?你是怎样思考的?第三步:观察你所拼割后的图形与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在经历三个思考步骤之后,开始在小组内交流拼割的方法,边交流边演示,并根据拼成的图形与圆之间的关系得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再进一步将方法归纳总结为计算公式。此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要注重探究过程的展示,及时将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各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案例二: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将实践、探索、发现展示出来,请学习伙伴共同评议、相互启发,使思维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因思考成果得到肯定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如何将梯形转化成为已学图形并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独自探索出多种解题思路,并且现场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这样教学,必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

要引导学生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任务。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题: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装在一个纸筒里,然后问学生:“如果仅露出一个角来,你能够判断出它是哪一类三角形吗?”一名学生回答:“能够判断,如果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对于前两个角的分析,学生们表示赞同,但对于锐角的分析学生们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见。针对这个学生的发言,如果笔者直接说出结论,这样不利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于是笔者说:“这位学生说得很好,他利用了角的特性推导出了三角形,请问谁还有不同的观点呢?”此时,一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他说的不全对,我来补充一下。他的前两个说法是对的,但第三个说法就不正确了,如果只露出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具体是什么三角形就说不定了,因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当中都有锐角,所以只根据一个锐角就去判断出它是怎样的一个三角形这种思考是不对的,所以说它们都有可能是。”这時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双向的,而且存在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碰撞和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弥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案例四:建立完善合理的合作机制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差异等因素来合理搭配的。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起能够形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学习氛围。小组的成员数量一般以四人到六人最为合适,人员过少就失去了相互学习的契机,人员过多又会让部分学生的主动性有所下降。合适的人员数量可以起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合作共享的效果,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将竞争机制有效应用于小组学习活动当中,让小组长作为小组学习过程的管理者,让其他学生承担一定量的任务,如谁记录、谁陈述、谁制作学具等等。最后,教师应根据各组的学习效果,肯定和鼓励那些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学生。这样合作,真正是把知识发展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相信经过学生的讨论和质疑,学生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学能力。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案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