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特级教师陈凌云教育思想初探

2019-07-14崔绍怀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语文特级教师陈凌云老师的教育思想包括:备课要深,意在吃透教材;设计要精,讲究恰到好处地点拔与讲解;知识要实,体现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教法要活,常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态要亲,注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陈凌云的语文教育思想至今依然影响深远,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键词:备课要深;设计要精;知识要实;教法要活;教态要亲

d01:10.16083/j .cnkl.1671-1580.2019.06.013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9) 06-0062-05

听特级教师陈凌云老师的语文课,实在是一种享受。在不知不觉间,一节课就飞快地度过了。看陈老师的教案、教学后记、教学论文等,确实发人深思、受益匪浅。读着读着,就被陈老师日常教学中“备课要深、设计要精、教法要活、知识要实、教态要亲”[1]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吸引住了。截至目前,尚无研究者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陈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因此有必要进行探索。

一、“备课要深”:吃透教材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关键。老师们都知道这一点,但讲课的效果却大有不同。一节节语文课能不能讲得清楚明白,能不能教得好,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与备课是否深入密切相关。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教师才能在备课方面有所探索,有所收获。陈老师的语文课娓娓道来,入耳人心,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这实际上与其日常的深入备课是很有关系的。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方面,陈老师的备课表现了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十分深入的特点。

在现代文教学方面,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陈老师探讨了读者对这篇散文相传不止、诵读不厌的原因。她说:“关键在于:人们从美的享受中获得了精神力量。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感这一点。”而有的老师在教学此文时,常常落人到怅然若失、幽怨哀愁、感时伤怀的俗套中。这显然是没有读透、读懂朱自清写此文的真正意图,即追求、探索、惜时、拼搏、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比如在准备《桃花源记》一课时,为了解决“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中的“士”字应该怎样解释的问题,陈老师以刘子骥的出身为依据,接连提出了“刘子骥是做什么的”“陶渊明为什么说刘子骥是‘高尚之‘士呢?”“陶渊明为什么特别赞赏刘子骥的这种操守呢?”“陶渊明为什么要把刘子骥写到自己的《桃花源记》里呢?难道只是二人经历相似,情趣、志向相象吗?”[2]等一系列问题,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起来自然得心应于。在讲《记王忠肃公翱事》时,面对“有的学生认为忠肃公不调女婿进京为官,用桌上器皿击伤大人,这是无情;好朋友送给他的纪念品他不要,这是无义”的不正确认识,陈老师组织大家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这个人刚正廉洁的品质不仅在当时是应该称颂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应该赞扬和效仿的。学生联系当前的不正之风谈,认识很有深度。”

在备课过程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之外,老师还要阅读诸多相关材料,甚至是一些好像没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在绌读、分析了这些看似“辅助”,实际上却是必要的准备之后,教师在课上所做的相关工作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陈老师能渐次加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与其“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对待问题,努力解决问题”[3]的工作态度、教学思想和治学方法息息相关。

二、“设计要精”:恰到好处

初高中语文教学,课时少,任务重。这样的现状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重新整合,有所筛选,要少而精,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阅读教学中的设计要精

从一篇篇课文的教案或课堂教学看,陈老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作业、练习、板书等设计,充分体现了精要的特点。如她教授《警察与赞美诗》一课,关于作者的介绍,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再如,从《荷塘月色》一课的提问设计看,陈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具有提挈全文作用的问题:概括作者的游踪,体会作者的心绪。朱自清夜游荷塘的行踪:走出家门。在小煤屑路上踱着。观赏荷塘(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观赏荷塘四周。同到家门。虽然很多人都这样讲,或者陈老师也可能参考前辈画出行踪的讲法,但讲析朱自清写“心里颇不平静”。小煤屑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荷塘四周蝉声与蛙声。“到底惦着江南了”等心绪的变化,从外在到内心两条线索的梳理,则是陈老师精心思考结构脉络、整体感悟全文内容的所在。从《母亲的同忆》[4]的教学过程设计看,在两课时里,陈老师依次设计的预习检测、词语解释、作者简介、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母亲高尚品质的概括、第14到1 7自然段的作用等教学内容,精干简洁、要言不烦。从《社戏》[5]第一课时布置的以“我的XX家”为中心,仿照本文第1节写一段话(百字左右),第二课时布置的背诵“一出门……赵庄便真在眼前了”和写3 00字左右的《社戏图》小说明文,第三课时布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写一篇600字以上的《忘不了,童年美好的生活》的作业看,陈老师紧扣教学内容,精心构思作业,有讲有练,相得益彰。下面是《母亲的同忆》《藤野先生》的板书设计:

母亲的回忆。

德 语言——朴实 选材——有目的、有重点 组织材料——按时间顺序 领句和结句[4]

藤野先生

鲁迅

组织材料的特点:

内容 在仙台的学习生活;

內容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线索——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4]

由此可以看到陈老师对朱德、鲁迅作品内容的理解是准确的和到位的,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有所取舍、十分精练的。教师如果对课文的内容达不到十分熟悉的程度,就很难提取如此简洁的概括语,也很难恰如其分地让学生明了文章的精髓与精华。

(二)口语表达教学中的设计要精

陈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挖掘学生的语言矿藏,发挥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创造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自1986年3月开始,她倡导并实施的“课前‘一分钟讲话在全国堪称首创”,[1]在设计方面体现出时间精短、方式简便的特点,在口语表达方面表现出条理清晰、语言精彩的特点。她指出:“所谓‘一分钟讲话,即每堂语文课由三位同学,每人讲话一分钟左右。内容不限,可是新闻消息、名人轶事,也可是知识介绍、格言警句,按学号顺序进行,每人可于课前做准备,也可即兴讲话。三位同学讲完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三言五语的简评。这样每堂课要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这项活动。每学期每位同学可以讲4~5次。”[6]每位讲话者仅讲一分钟,时间精短,讲到精彩处,便戛然而止。师生讲评点到即止,教师把握节奏恰到好处,听众听得意犹未尽。讲话稿内容广泛,大约200字左右。这项活动,不仅讲话者训练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听众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三、“知识要实”:朴实无华

在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的落实、精段的背诵等,是较为突出的特点。不仅是在阅读课文中如此,在讲课过程中也着重指出字音、字形、字义,即使学生读错一个字音,写错一个笔画,陈老师都要及时纠正过来,绝不留下问题。

(一)在阅读教学方面,实事求是,以正面教育为主

在“文革”期间,由于没有同定的语文教材,陈老师结合时政要闻,经常选摘适合的文章,如毛泽东诗词、报刊评论等,讲给学生。即便后来有教材时,陈老师在讲正课前,也常常“介绍一些精彩的材料,其内容多属社会生活,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她从不大量罗列反面社会现象,因为她不愿影响到我们去用灰色的眼睛观察社会和人生,她要求我们做人要积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地去看待人生”。[7]她还选择一些和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以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讲《梁生宝买稻种》时,学生认为梁生宝不肯花两角钱住店,是由于“穷”“吝啬”的问题。陈老师接连追问“为什么舍不得花这两角钱呢?”“仅仅是因为凑钱不易吗?他省下钱来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学生认识到:“梁生宝买了稻种,他们互助组的庄稼就可以一年两收。这个试验成功了,互助组就可以保住了。这个经验一推广,仝县都这样做了,社会主义道路就走稳了。”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梁生宝节约的两角钱是与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梁生宝是一个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是在当时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忠于党的农村好干部。中国广大农村在当时之所以能很好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梁生宝起了重要的作用。很显然,这种正面引导,有助于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真正地落实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

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所以众多师生都不重视。在他们看来,在这方面下力气,毫无用处,只能白白地浪费时间,划不来。朱绍禹先生为此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中,陈凌云老师竟然能重视说话教学、坚持说话教学、总结说话教学,就不能不使人钦佩了。”[8]正因为有这种扎扎实实的教学态度,真抓实干的教学风格,步步推进的实际行动,所以促发学生的讲话主题丰富多彩,讲话内容包罗万象。陈老师说:“他们谈论的内容极其广泛,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粒子。他们在讲述着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他们在谈论着人类的历史、社会的进步、祖国的成就。也谈论宇宙之浩瀚、自然之奇观、科技之先进。还在谈社会、谈人生、谈进取、谈奉献……”

这些富有实效的讲话内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地推动语文综合性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在书面表达教学方面,引导学生既向书本学习,又向生活学习,写出实实在在的作文

陈老师发现学生描写人物时,总是使用同定的套路。她在文章中写道:“为了改变学生描写人物模式化的弊病,我经常通过人物散文向学生讲解外貌描写与性格刻画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的观察,洞悉人物心理、思想、性格。”[9]

结合阅读,训练写作,真正地落实了以读促写、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有效地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为了写出比较有质量又有一定认识深度的作文,学生既要联想所学的课文,又要大胆地构想、想象。陈老师说:“我在指导课上比较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能联想开去,把观察到的客观现象扩展开来,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内容充实,具有感染力。”[10]实际上,这些朴实无华的做法是从具体的学情出发而制定的,也是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因此是有效的。

四、“教法要活”:灵活多样

陈老师常说,如何能把自己准备的内容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教给学生,这需要有表达能力,要讲究教学艺术。教师的课要讲得透彻明白、干净利落,要使得学生爱听,听得懂,记得牢,想得深,用得活。在语文教材中,文章的体裁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训练目的不同,学生听课时的情境不同等,这就要求教法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陈老师经常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学生思考:《分马》中的郭全海、《荷花淀》中的水生、《百合花》中的不知名的乡干部等,与《梁生宝买稻种》中的梁生宝相比,有哪些异同?如引导学生讨论:《伐檀》和《硕鼠》中奴隶的形象,封建社会中陈胜、吴广、文天祥的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的形象,外国文学作品中葛朗台、于勒、菲利浦大妇、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等,从而调动学生多角度認识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尤其是陈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魏巍的《路标》时,所展开的关于“两个发动机”的探讨,使学生懂得了公与私之间的辩证关系。其实,《路标》中蕴含着人生道路选择的大问题,而选择走哪条路,会影响选择者的一生。学生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深意。通过讨论,学生自然会形成合理的判断,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不会“迷路”了。

在表达教学中,从一分钟讲话训练的实施方式与过程看,这种教学方法“简便灵活,它不受设备和场地的限制”。[11]讲话者的讲话主题较多地联系现实,材料鲜活可感。作为听众主体的台下的学生,在进行评价或有感而发时,是动态的,而不是由老师提前指定的。在写作教学中,陈老师“采取‘范文引路,一篇一得的办法,使学生仿有样,写有路,逐渐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10]进而独立写作文。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陈老师就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作者是怎样写的等问题,并要求学生模仿《春》写一篇作文:《秋天来了》。

除模仿之外,在写作教学中,陈老师也使用观察法,充分调动学生灵活的思维。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看一次电影,做一件好事,玩一场球赛,游一次南湖等。如在“六一”前夕,她组织学生到距长春二百多里的星星哨水库野游。学生在高兴、盼望中,写出的日记都显示了一种思维的灵动。陈老师说:“葛兰曾写了一页日记,叙述了她的心情,题日是《想……》。日记中写了她想到野游时要带什么,想老师要求了什么,想星星哨是什么样子,想到那里都有什么,想……”

可见,多样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高效率。

五、“教态要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听陈老师讲课或与陈老师交流时,总能感受到充满真心实意的亲切的态度。这与她长期坚持的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课的观点有关。因为语文本身就具备育人功能。所以,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质时,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这种功能是符合人的自身发展要求的。她说:“語文课以简单的形式(书面语言)在学生面前铺展了大干世界。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文学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作风、意志、毅力的培养与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这样的育人思想,自然反映在她的教学中。

在讲《社戏》时,她的导人语亲切,感人,十分吸引人,很快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发学生想知道文章的内容。

“师:我们许多同学小时候,甚至现在,都愿意随妈妈到外祖母家去。鲁迅小时候也是这样。他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以至到1 922年,他4 1岁时,还写出了同忆少年时期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戏》。”[5]

富于亲和力的简洁明了的导人语,迅速把学生引入到社戏的情境中,专注于“戏情”。

其实,这种亲和力源于师爱、责任心。陈老师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她深知:“精神上得到的关心和爱,往往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它能引导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走向健康、成熟,走向成功。”[12]知情者都说:陈老师的责任意识很强,从来不疏忽、怠慢任何一个学生。“陈老师常说的话是,读书求学每个人一生只有一次,老师出了废品是不能同炉的,因此做教师首先就要有师德。”[1]这平凡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感人至深的话语,不仅包含着师爱,也包含着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新一代的育人思想。“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3]

总之,陈凌云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的备课要深、设计要精、知识要实、教法要活、教态要亲等教育思想,揭示了语文的教育教学规律。当下常见的备课选点要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于段要新,辅导要绌,质量要高,主体要动,精讲多练等,未必直接受到陈凌云老师的影响,但至少在语文教育思想方面,他们之间是有共鸣的。可喜的是,陈凌云的“五要”思想直至今日依然管用、好用。

[参考文献]

[1]赵宝中.笑看人生桃李红[N].城市晚报.1997-08-29 (04).

[2]陈凌云.从“士”的解释引起——备《桃花源记》一得[J].语文教学,1980(06).

[3]颜振遥.读《从“士”的解释引起》[J].语文教学,1980(06).

[4]吉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中学语文教案选(初中部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5]《语文学习》编辑部名师授课录(初中语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陈凌云.语文课堂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谈“一分钟讲话”[J].演讲与口才,1987(08).

[7]董元星.作文与做人——兼记我的老师陈凌云[N].语文报(高中版),1997-10-07( 01).

[8]陈凌云,王江.一分钟讲话集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

[9]陈凌云.从生活中学习观察方法[J].吉林教育,1984 (04).

[1 0]陈凌云.方法·认识·想象——谈作文的指导[J].吉林教育,1983(10).

[11]陈凌云.“说”的训练及思考[J].吉林教育,1991(07-08).

[12]国芳.给孩子多一些精神上的关怀[N].长春商报,1997-09-10(07).

[1 3]崔绍怀,朱惠娟.“一分钟讲话”训练的综合性功能探索——以语文特级教师陈凌云的口语交际教学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