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研究

2019-07-13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李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1200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患者, 依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注射组(623例)和口服组(577例)。注射组患者采取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口服组患者采取口服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结果 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4%, 明显高于口服组的8.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2~5 d, 平均发生时间(3.7±0.6)d;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2 d, 平均发生时间(1.2±0.3)d。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平均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口服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喹诺酮类药物, 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用药, 且发生时间明显更长, 而在临床中注射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 因此, 在临床实践当中, 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

【关键词】 喹酮类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38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quinolones in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LI Hua. Rizhao Wulian County Songbai Town Health Center, Rizhao 26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quinolones in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quinolone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into injection group (623 cases) and oral group (577 cases). Injec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injection, and the oral group was trea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occurrence tim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Injec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18.94% than 8.32% in the or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injection group for 2-5 d, with an average time of (3.7±0.6) d, and in oral group ≤2 d, with an average time of (1.2±0.3) d. The average tim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injec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or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quinolone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y inje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y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time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Clinical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injectable drugs i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erefore the best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Quinolones;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Adverse reactions

喹諾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 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可有效对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等。而伴随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也有不少报道表明其对人体存在一定潜在损害, 易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医护建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注射组(623例)和口服组(577例)。注射组患者中男368例, 女255例;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45.6±

11.5)岁;疾病类型:泌尿感染125例, 消化道感染125例, 呼吸道感染187例,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61例, 口腔感染125例。

口服组患者中男340例, 女237例;年龄20~79岁, 平均年龄(45.5±11.4)岁;疾病类型:泌尿感染115例, 消化道感染116例, 呼吸道感染173例,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59例, 口腔感染1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 2 方法 注射组患者采取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口服组患者采取口服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具体如下。①注意用法用量, 减轻胃肠道反应与局部刺激。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药物的用法与用量。②重视患者个体化差异, 有效处理过敏反应。喹诺酮类药物极易产生过敏反应, 轻者会发生局部红肿、四肢瘙痒、全身皮疹等症状, 重者会产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 医护人员应依患者个体化差异,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以便更好地处理过敏反应。③加强预见, 防治结合。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是人们有目共睹, 但其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为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加强预见, 重视对症处理的同时更要加强预防, 采取防治结合, 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在临床实践当中, 医护人员应保证科学、规范用药, 保持充分警觉, 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 及时了解新药的药性与禁忌。

1. 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 并将结果做好详细登记。其中不良反应包含过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系统以及其他等[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注射组患者中118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4%;口服组患者中48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患者过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口服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比较 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2~5 d, 平均发生时间(3.7±0.6)d;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2 d, 平均发生时间(1.2±0.3)d。注射组患者不良反应平均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口服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些年来, 国内外屡见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如曲伐沙星会对患者肝功能产生损害、替马沙星会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格帕沙星会引发严重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患者死亡、加替沙星会引发心脏功能障碍等。因此, 在临床当中要加强重视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包括了解其格禁忌证和适应证、使用方法、使用剂量等, 尤其要重视其给药途径[3]。

本院通过对1200例因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 623例采取注射用药方式给药的患者, 其中有118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4%;577例采取口服用药方式给药的患者, 其中有48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 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注射给药较口服给药更易产生不良反应。但临床实践也表明[4, 5], 相比于口服给药方式, 注射给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更佳, 这也是临床多选择注射给药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不管是口服给药还是注射給药, 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过敏, 另有部分患者会发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不良反应, 且注射组不良反应的平均发生时间(3.7±0.6)d明显长于口服组的(1.2±0.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实践当中, 患者的不良反应一方面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另一方面也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最终影响治疗效果[6-8]。因此, 必须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 对于喹诺酮类药物, 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用药, 且发生时间明显更长, 而在临床中注射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 因此, 在临床实践当中, 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

参考文献

[1] 邹涛.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1):163-164.

[2] 徐东旺, 石亮.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报道. 中国处方药, 2017, 15(2):61-62.

[3] 赵辉. 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探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9):139-140.

[4] 黄凰.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资料的临床分析与报告.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0):179-180.

[5] 黄文强.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合理应用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116-117.

[6] 王磊, 周孟春. 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2, 10(10):640.

[7] 叶长东.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5, 15(59):168-168.

[8] 周兴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8):3138-3140.

[收稿日期:2019-01-03]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