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州区甘蔗螟虫发生消长规律及综合防治探寻

2019-07-12林茴兰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摘要:甘蔗螟虫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如果不能有效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甘蔗植保领域中甘蔗螟虫的有效防治一直是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江州区甘蔗螟虫的发生现状,分析江州区螟虫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而针对性的提出甘蔗螟虫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江州区甘蔗螟虫的防治水平,提高江州区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甘蔗螟虫;江州区;消长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54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农药,使得螟虫天敌种群不断减少,且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难度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是甘蔗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江州区甘蔗近年的主要虫害就是甘蔗螟虫,为更好地探讨甘蔗螟虫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本文结合江州区螟虫的发生消长规律探讨防治技术,希望能为其它地区的甘蔗生产提供参考与借鉴。

1探寻甘蔗螟虫发生消长规律的目的

蔗螟是江州区甘蔗的重要害虫,发生种类主要有黄螟、二点螟、台湾稻螟、条螟、大螟5种,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在甘蔗生长的前期,受到螟蟲危害后会导致出现枯心苗,在甘蔗生长的中后期,受到螟虫危害会导致出现枯梢死尾、螟害节、风折茎等,严重影响甘蔗的糖分和产量。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甘蔗生长的前期危害最多的是二点螟,由此导致的枯心苗高达6%~16%, 严重的甚至高达30%以上[2]。江州地区受第 2、 3代条螟为害也较严重。

由于江州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便是甘蔗,因此相关部分也非常重视蔗螟的防治工作,近些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螟害有所下降,但是不可掉以轻心,还要不断的探索新的高效防治技术,确保江州区甘蔗稳产高产。

2蔗螟猖獗发生原因分析

2.1不合理使用农药

片面强调化学防治,忽视其它防治技术。长期以来,对于甘蔗螟虫的主要防治技术便是依赖化学药物防治,效果非常显著,以至于忽视了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而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不仅污染环境,也会使害虫产生抗性,防治效果逐渐下降。在20世纪80年代初,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螟虫的有效率可以维持在70%长达3~4个月,但是现在,同样的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仅能维持1个月左右[3]。

农药施用时期未能把握住虫害高峰期。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消长规律,但是很多农民施用农药依然按照传统的种植和培土时间,忽略了虫害的高峰期,导致施药效果差,达不到满意的防治效果。因此施药的时间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适当调整,一定要抓住虫害高峰期,才能达到最好的灭虫效果。

大量使用农药,杀灭了蔗田有益生物。大量使用农药的同时,也会使得螟虫天敌种群不断减少,如螟黑卵蜂、螟卵赤眼蜂等,从而有利于蔗螟的繁殖。

2.2植期多样

蔗农为了提高甘蔗产量,种植不仅有春植和宿根,还有冬种蔗,这样就延长了甘蔗的生长期,导致害虫一年四季都有适宜的寄主,有利螟虫的越冬、传播和为害[4]。

2.3种植行距过密

有些蔗农为了盲目追求甘蔗产量,不按照试验结果把握行距,而是随意缩小行距,这样就会导致苗期枯心和后期虫害节 (茎 )的大幅上升。

3甘蔗螟虫的主要危害与发生规律

3.1甘蔗螟虫的危害及影响

甘蔗螟虫的危害期很长,且不同的时期出现的螟虫种类不同,对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危害,具体如下。

3.1.1幼苗期二点螟

二点螟是危害甘蔗幼苗期的主要害虫。且二点螟的更换代数多达5代,世代间相互重叠,严重影响甘蔗幼苗,导致甘蔗幼苗出现大面积枯心苗。

3.1.2中后期条螟

条螟幼虫在初孵时期群集于心叶,啮食叶肉中的组织,造成甘蔗“花叶”。在3龄期时也可能导致枯心,但是不严重。较严重的是侵入蔗茎而造成的螟害节。条螟的更换代数约有3~4代,且后期危害更大。

3.1.3全生长期黄螟

黄螟1a的更换代数可达6~7代,且各代发生时间均匀,可危害甘蔗的全生长期。黄螟尤其在潮湿的环境繁衍最快,可造成甘蔗出现枯心苗和螟害节等现象。

3.1.4甘蔗螟虫为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

甘蔗从种植到砍收的全过程都可能受到虫害影响,幼苗时若受到虫害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期可能出现枯心苗,中后期若受虫害,会破坏甘蔗的茎内组织,影响甘蔗正常生产,影响甘蔗的糖分含量。虫害若不能得到有效防治,将会导致枯心率大大提高,所产甘蔗的糖分含量低,甘蔗大量减产,从而严重影响蔗农的经济效益和糖厂制糖效益。

3.2江州区主要甘蔗螟虫发生规律

据相关研究显示,甘蔗条螟在江州区每年发生4代,且虫世代间虫态虽有所重叠,但各代螟娥盛发高峰期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由于年初天气寒冷,此时在3月中下旬—4月中旬末盛发第1代螟娥,这一代螟娥在4月上旬初—上旬中达到高峰;5—6月中旬初开始盛发第2代螟娥,高峰期在5月下旬中—6月上旬中;7—8月上旬中盛发第3代螟娥,高峰期在7月中旬中—7月下旬初;9月上旬初—下旬中盛发第4代螟娥,第4代螟娥在9月上旬中—中旬末达到高峰。具体情况要根据当年的不同时期的天气关系来作判断,推算出螟虫发生规律,尽量提高发生峰期的预报准确率对于有效的实施防治技术具有很大的作用。

对江州区甘蔗螟虫2a性诱数据和田间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江州区甘蔗条螟以F1代发生为害最重。除2013年在驮卢镇观测点呈现从F3代起发生量复多以外,2a中多数观测点F2、F3代发生为害表现为明显减轻,直至F4代的发生为害才重呈为回升增加,与外地相关资料上描述该虫发生为“逐代递增型”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蔗农在上年对F4代防控较难、实际防治投入较少,同时对蔗地过冬虫源一般不作处理,冬后F1代出蛾顺利,以及甘蔗苗期植株嫩弱,条螟幼虫易于钻入蔗株为害关系较大。同时尚与农户重视防控F1代,致F2代虫量减少相牵连。而F4代发生量呈现回升,与农户在甘蔗生长中期习惯性对F3代防治较少,虫源重新累积扩散有关。

通过2a应用条螟性信息素诱芯对该虫作观测预报表明,江州区各代条螟发生期虽略有重叠,但各代盛蛾期及蛾峰间距明显。对相应推计出该虫各代防治适期指导蔗农集中防治有参考作用。初步认为该项诱测技术在测报应用上是较为成熟的。

4江州区甘蔗螟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4.1做好螟虫虫害监测预警

4.1.1认真做好螟虫虫害监测预报

确定江南街道木排村甘蔗区作为甘蔗螟虫系统定点监测区,安装6个螟虫性诱盆,每天安排人员轮流监测,掌握甘蔗螟虫发生动态。进一步结合面上大田普查及天气情况、历史资料,及时准确发布虫害情报,科学指导虫害防控。

4.1.2加快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

植保植检站按照先进、适用原则,推进智能虫情测报灯的使用。在甘蔗害虫观测区安装1台智能虫情测报灯,对螟虫信息的采集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数据准确度的极大提升。

4.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4.2.1狠抓技术培训

重点组织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新型主体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宣传推广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培养一批掌握善用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新型农民,推进防控方式的转变。

4.2.2建设示范基地

在江州区甘蔗螟虫较突出的地区建设示范基地,进行甘蔗螟虫防治的相关实验。在示范区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有研究表明,甘蔗螟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因此可以利用灯光将其引诱并集中杀死。还可以采用辐射对螟虫进行照射,如60CO、137Cs射线放出的γ射线或者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就可以对甘蔗螟虫的虫蛹和成虫进行照射,让雄虫丧失生殖机能。采用这种非农药的防治方法,经过虫情监测比照,螟虫为害降低70%~90%,效果顯著。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绿色防控0.47万hm2左右,降低了剧毒农药的使用量。

5 结束语

甘蔗螟虫虫害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不仅会导致甘蔗大大减产,还会导致所产甘蔗含糖量不够,品质较低。因此有效探寻江州区甘蔗螟虫虫害发生的消长规律,有助于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进行防治,从而保证蔗株质量,提高甘蔗产率。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甘蔗螟虫的防治技术还在不断进步,要不断努力向着更符合生态农业的方向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文凤, 尹炯, 黄应昆, 等. 甘蔗螟虫为害损失研究[J]. 植物保护, 2016, 42(4):205-210.

[2] 许汉亮, 林明江, 李继虎, 等.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 38(3):589-594.

[3] 陈丽丽, 覃保荣, 谢义灵,等. 放蜂+性诱集成模式对甘蔗螟虫的防控效果[J]. 广西植保, 2016, 29(2):1-4.

[4] 黄志武, 管楚雄, 刘福业, 等. 2% SP003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及其对产量和糖分的影响[J]. 甘蔗糖业, 2016(2):12-16.

作者简介:林茴兰 (1969-),女,大学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凉山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浅谈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