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家庭农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9-07-12方錄许诺韦子平宇雯雯马昌盛邓明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安徽省乡村振兴

方錄 许诺 韦子平 宇雯雯 马昌盛 邓明磊

摘  要: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安徽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扶持下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省培育家庭农场9.5万余个,省示范家庭农场1646家,形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独特模式——郎溪模式。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初步了解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央与安徽省陆续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文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难题推动安徽省家庭农场的发展,从而推动安徽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家庭农场;农村经济社会;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1-0010-4

Abstract:Family farm have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 under the support of relevant policies issued in Anhui Province. The province has cultivated more than 95,000 family farms and 1,646 demonstration family farms,forming a unique model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 Langxi mode. Through field visits,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 to ge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Anhui Province,and contact to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proposed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implementation document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issu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Anhui Province,to a certain extent breaking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Anhui Provinc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Anhui Province,thus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Rural vitalization;Family farm;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Anhui Province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安徽省结合中央文件的精神与本省实际于2018年2月13日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就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全面的部署。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2]。

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农业是乡村产业中的基础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多种经营实体不断涌现,其中家庭农场是农场的1个主要模式。家庭农场是农村改革1项新生事物,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在如今农村空心化严重的状况下,国家鼓励进行土地流转,安徽省已经在文件中明确指出“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向家庭农场倾斜。按照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推进土地流转。[4]”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家庭农场发展为支撑,一方面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利于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生产要素向农村的聚集,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社会重新繁荣。另一方面,“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5]。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时机,实现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乡村振兴战略成果,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有利渠道。

2 调查方法

为了解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团队成员集中在2017年6月至8月、2017年10月、2018年4月、2018年7月4个时间段里,深入合肥、马鞍山、滁州、宿州、六安、宣城、黄山市7个地级市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家庭农场负责人进行访谈,对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3 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安徽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18年底,安徽省各地级市家庭农场数量分别为:合肥市7646家,淮北市3397家,亳州市8151家,宿州市7487家,蚌埠市2464家,阜阳市17571家,淮南市1938家,滁州市8167家,六安市12478家,马鞍山市1565家,芜湖市5398家,宣城市8592家,铜陵市1659家,池州市2714家,安庆市5640家,黄山市1066家;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65407家,畜牧业家庭农场12187家,渔业家庭农场4326家,种养结合家庭农场10050家,其他3963家①,家庭农场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资金 家庭农场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6-8]。所调研的家庭农场在其成立初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是自筹(见表1)。但是家庭农场成立后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其它的费用(见表2),在其不断的经营发展中所需相关费用愈来愈多,成立初期所使用的资金筹集办法不再适用其后续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偏少,且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有严格的抵押担保要求[9-10],家庭农场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安徽省家庭农场数量众多,金融机构贷款无法满足所有家庭农场。

通过在问卷中设置成本主要支出方面的多选题发现,劳动力雇佣以及种苗费是选择最多的(如表2所示)。而苗种和劳动力价格近几年在上升,所以经营成本也愈发提升。

3.2 家庭农场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技术 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需要现代农业技术和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11]。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承包者多为年纪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走访的家庭农场负责人的年龄多集中在46岁及以上(见表3),且学历多集中在初中或高中学历(见表4),雇佣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也偏低。走访的家庭农场多为最初级的生产经营加工方式。

家庭农场缺乏互联网[12]、培优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竞争力。由于安徽省地形多样,一些现代农业生产工具不能完全得到应用。调研发现家庭农场负责人没有或者只是利用最简单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种子培优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使得自身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3.3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单一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14家家庭农场中发现纯种植的家庭农场最多为42.9%,在图1中发现家庭农场中年收入8万以上的复合型农场占比大。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安徽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政策宣讲、务必政策下乡 乡村振兴+家庭农场,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领会文件的实质精神,认识到乡村振兴相关文件上政策落实的重要性,兢兢业业努力奋斗。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使得广大农民了解乡村振兴中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政策。

4.2 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合作 在省级层面设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有利于协调各部门行动。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统筹负责全省的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局上发挥合肥、芜湖等城市的辐射作用,并负责开展与河南、江西、长三角地区的农业、技术等合作。省农业农村厅可成立家庭农场处,统筹负责全省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划,具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中关于家庭农场的政策,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问题,汇总全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组织参观示范家庭农场,推广示范家庭农场的经验。

4.3 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策、资金、技术等必定向农业、农村汇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形式,是资金、政策、技术扶持的重点,为了使资金、政策精准落实,纪检监察部门扮演着促使政策成功地传递到基层、检查监督政策落实的角色。

4.4 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决策、咨询和监督作用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突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深入基层对本地区的家庭农场进行了解,向政府提出建议,向家庭农场负责人提出指导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既可以帮助党和政府完善一些政策,纠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偏差,又可以起到监督政策落实的作用。

4.5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動家庭农场发展 群团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要结合家庭农场打造自身创业就业品牌,进而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安徽省妇联将其打造的“徽姑娘”创业就业品牌授予某些家庭农场,推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其他群团组织,如工会、共青团等也可以在乡村振兴中打造自身的创业就业品牌,并将其品牌授予某些家庭农场,给予其资金、技术支持,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4.6 成立家庭农场行业协会,规范行业发展 在党委和政府内部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府际合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发挥党委政府的作用成立家庭农场行业协会,由农业部门官员、高校相关科研人员、律师、家庭农场负责人等组成,其中主要组成人员为家庭农场负责人。家庭农场行业协会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作用。

4.6.1 作为政府、家庭农场与市场相互间沟通的桥梁 家庭农场行业协会以提升家庭农场的竞争力为目的,对本区域内具有互补、互促作用的家庭农场进行引导、联系,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018年2月浙江省衢州成立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3]。

在政府与市场主体如物流商、通信商等达成关于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协议后,由家庭农场行业协会负责具体落实。同时作为政府与市场主体沟通的桥梁,把政府从学校引进的专业人才合理地安排至家庭农场。根据本区域内家庭农场实际情况,将亟待解决的问题向政府反馈。

4.6.2 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家庭农场发展 家庭农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然要形成与之配套的行业标准。家庭农场行业协会需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等相关标准,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4.7 发挥好基层组织、人员作用

4.7.1 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 目前安徽省已经建立起每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由副处级干部兼任的制度,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指导该村的脱贫工作。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在本村的实际情况上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对有条件成立家庭农场的贫困村或已经成立家庭农场的贫困村,第一书记应给予支持并将情况反馈到上级部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4.7.2 发挥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在自上而下中落实,在自下而上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在其中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要把本村的家庭农场情况及时向上反馈,把家庭农场负责人所需要的帮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反馈。落实好上级关于发展好家庭农场的政策,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发展具有本村特色的农产品,真正的做到“一村一品”。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本村需要的相关专业人才向上汇报,数据最终汇总至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进而在官网上公布“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的相应条件,并接受相应条件的大学生报名,从而实现精准选派。在现有“村三委”的模式下,由村党组织负责统筹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上级政策的落实;村民监督委员会吸纳本村一二三产业的带头人,其中包括家庭农场负责人,负责监督财政上下发的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对于家庭农场资金的使用必须由以下5人签字;本村党组织负责人、村委会主任、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本村村民公推的乡贤以及由家庭农场负责人推选出的1位家庭农场负责人代表。

4.8 发展复合型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所以对于有条件发展复合型的农场应该鼓励其发展复合型的家庭农场。由县一级农业部门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如对山区的家庭农场鼓励特色苗木种植与观光旅游相结合。

4.9 完善乡村振兴的第三方评估体制,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 乡村振兴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发展好家庭农场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第三方评估是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一种公正客观评价脱贫业绩的制度,因此乡村振兴也学习这样一种评估体制,由相关专家学者以及高校教师学生等组成。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要求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不打折扣地完成,是否做出一定成绩作出评估(把对家庭农场政策落实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作为评估一部分)。对参与此村乡村振兴相关部门的工作都进行评估,以分批次、抽查等方式进行,将评估结果反馈至组织部门以作为相关人员提拔任用、相关部门被授予表彰的一个指标,反馈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作完善相关政策使用。

评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合理的淘汰机制,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的进一步整合,对于政策大力支持却发展不起来、盈利能力差起不到带动乡村发展的家庭农场在评估过后可以反映至行政部门,由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类似企业的重组,也可以设置相应制度由家庭农场负责人主动申请取消经营家庭农场。在评估中对于发展得好且起到良好带头示范作用的家庭农场负责人,由评估组反映至相关部门,对其负责人进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等表彰。对技术能力过硬、专业知识强的可考虑提拔其任专职干部或提名人大代表人选。

5 结论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该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向农村的流动与集聚,家庭农场的发展抓住时机必定能够实现质的突破。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领与指导的作用,群团组织协同合作,市场主体积极响应,帮助家庭农场拥有独立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家庭农场负责人要摸清自身情况、用好惠民政策,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注 释

文章中涉及的安徽省家庭农场数量、省示范家庭农场数量、各地级市以及各类型家庭农场数量均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5-1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EB/OL].(2018-11-29)[2019-03-31].http://www.moa.gov.cn/ztzl/xczx/yj/201811/t20181129_6163949.htm.

[3]薛亮,杨永坤.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及其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5(02).

[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EB/OL].(2013-09-29)[2019-03-31].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00/2013/12/5/628206882420.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9-03-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478945446065067&wfr=spider&for=pc.

[6]岳建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4):420-424.

[7]陈定洋.家庭农场培育问题研究——基于安徽郎溪家庭农场调研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5(05):87-91.

[8]田慧.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12-13.

[9]倪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0]郁大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苏盱眙县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5(03):288-289.

[11]廖金秀,黄金绿,谭贤杰.家庭农场的优势·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205-211.

[12]蒋琬仪,徐启帆.互联网技术助力安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9(06):262-265.

[13]戚文祥.25个家庭农场成立1个合作社,产生了什么效果?[J].农村经营管理,2019(04):39.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安徽省乡村振兴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