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方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7-12石艳红范文萃徐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容积乳房患儿

石艳红, 范文萃, 徐雯

(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 510130)

性早熟为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是指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疾病[1]。性早熟分为外周性、中枢性和部分性性早熟,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中枢性性早熟,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3]。中医药治疗ICPP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势。本研究运用具有岭南特色中草药为主组方的早熟方治疗ICPP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所有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广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性早熟专科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ICPP患儿,共80例。随机分组:在Casio fx-3600计算器上应用随机数字码完成研究对象的随机分配,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制定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4]。①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以女童出现乳房结节,男孩睾丸容积增大为首发表现。②生长速度>6 cm/年。③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或1岁以上。④性腺增大:女童在B超下见卵巢容积>1 mL,并可见多个直径>0.4 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3.5 mL。⑤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可达青春期水平。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性早熟(修订)》[5],临床表现为阴虚火旺兼肝郁化火者:乳房发育或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声音变低沉,或有阴茎勃起;伴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燥,胸胁胀闷,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ICPP的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阴虚火旺兼肝郁化火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年龄6~14岁,性别不限;④患儿家长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中枢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性早熟患儿;②单纯性乳房发育和单纯性阴毛发育的患儿;③假性性早熟和其他遗传内分泌疾病所致的性早熟患儿;④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原发性疾病患儿。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给予中药早熟方治疗。中药早熟方的组成:风栗壳10 g,荔枝核10 g,芒果核10 g,炒龟板12 g,女贞子10 g,旱莲草10 g,生地黄10 g,牛膝10 g,泽泻10 g,知母10 g,黄柏10 g,佛手10 g,川楝子10 g,山药10 g,甘草3 g。每日1剂,由本院制剂室统一采用JH07240/3002型煎药机进行煎煮并封装为2袋(约250 mL)。用法及疗程:口服,每次1袋,每天2次,疗程为3个月。

1.5.2 对照组 给予甲地孕酮片治疗。用法:甲地孕酮片(青岛国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074)口服,每日6~8 mg,分3次服用;临床上乳核明显变软缩小后,渐减为每日3~4 mg,分2~3次服用,疗程为3个月。

1.6 观测指标

1.6.1 安全性观测 ①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②血尿常规检查;③心肝肾功能检查。

1.6.2 疗效性观测 ①临床症状的观察:观察药物对患儿急躁易怒、胸胁胀闷、睡眠、口干、二便等临床症状的影响。临床症状量化分级表见表1。②临床体征的观察:观察药物对患儿乳房直径大小、疼痛程度、硬结数量和大小等临床体征的影响。

1.6.3 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以下指标。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检测;②乳腺红外线扫描检查;③盆腔B超检测子宫、卵巢容积及卵泡情况;④骨龄(BA)的测定:左手腕关节(包括腕骨、桡尺骨下端)X线正位片测定骨龄。

表1 临床症状量化分级评分标准表Table 1 Grading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1.7 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6]中有关“乳疬”的疗效标准。①临床痊愈:睾丸、乳房缩小到青春前期,女童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出血消失,月经及遗精消失,阴毛生长停止;骨龄与身高龄相等;B超卵巢容积<1 mL;男童睾丸容积≤4 mL,FSH<5 U/L,LH<2.5 U/L。②好转:睾丸、乳房明显缩小;女童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出血消失,阴毛生长缓慢;骨龄与身高龄接近;B超卵巢容积1~2 mL;男童睾丸容积4~10 mL,FSH≤5 U/L,LH≤2.5 U/L。③未愈:睾丸、乳房及外阴无明显变化,女童阴毛继续生长;骨龄与身高龄≥1年;B超卵巢容积≥2 mL;男童睾丸容积≥4 mL,FSH≥5 U/L,LH≥2.5 U/L。

1.8 统计方法 收集所有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40例患儿中,女38例,男2例;年龄6~12岁,平均(8.61±1.39)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0.54±0.34)年。对照组40例患儿中,女39例,男1例;年龄6~12.5岁,平均(8.35±1.30)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0.54±0.34)年。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p/%)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乳房与硬结大小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的乳房与硬结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乳房与硬结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在缩小乳房与硬结大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乳房及硬结大小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breast volume and scleroma siz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d/cm)

2.4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急躁易怒、胸胁胀闷、睡眠、口干咽痛、二便情况等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急躁易怒及二便情况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4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s/分)

2.5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FSH、LH和E2水平比较 表5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FSH、LH和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FSH和LH水平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降低血清E2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患儿治疗前后FSH、LH及E2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FSH,LH and E2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6 2组患儿治疗前后子宫和卵巢容积大小比较 表6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子宫容积和卵巢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子宫容积和2组患儿的双侧卵巢均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缩小子宫容积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组患儿治疗前后子宫和卵巢容积大小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uterine volume and ovary siz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V/mL)

2.7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儿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主要危害在于心理上使儿童易烦躁、焦虑等,生理上使患儿成年后身高矮于同龄人。正因如此,性早熟已日益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如何及早发现和诊治,既是当今的医学难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西医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nRH-A)为主,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患儿家长难以接受,且副作用较大,治疗时间较长,在临床上难于推广应用[7]。中医药治疗ICPP疗效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小,尤其是能显著减缓儿童的骨骼生长过程、防止骨骺过早融合而停止发育,从而较好地改善患儿的最终身高,故近年来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8]。我们在课题组既往研究基础上,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一步观察由滋阴补肾疏肝方药组成的中药早熟方治疗ICPP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客观评价中药治疗ICPP患儿的疗效。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是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针对儿童性早熟的病因病机,提出整体调节的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是多靶点和多途径的,通过调节阴阳,使之回归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广东地属岭南地区,气候、地域及人文等方面都有别于我国的其他地区,疾病的特点也有别于其他地区[9],因岭南地区位于亚热带,终年气温较高,地势潮湿,风、湿、热、雨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加之平素多过度服用凉茶,多脾肾偏虚。因此,我们在广东省名中医徐雯教授治疗性早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及证候规律、地域特点等的研究结果,归纳出性早熟的病因病机主要以阴阳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肾虚肝旺为特征。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具有“肾常虚”、“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性[10]。而性早熟患儿过食滋补之品、摄入含有激素等禽类或食物,使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相火妄动,肝郁化火而出现一系列性早熟的表现[11]。

由此可见,本病以肾的阴阳失衡为本,肝郁化火为标,治疗上以滋阴补肾疏肝为核心,运用以具有明显岭南特色中草药为主的组方“早熟方”进行治疗。方中荔枝核、风栗壳、芒果核等为广东特色药材,芒果核及风栗壳二者性味酸涩,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又属阴味,其性收敛,故酸敛补阴,尤擅长于滋阴补肾,疏肝散结;荔枝核性甘温,味微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风栗壳性甘平,二者甘温并用,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达缓肝疏肝、行气散结之功效。三者酸甘并进,苦温并用,具有行气散结、化痰消肿等功效;配合佛手、川楝子疏肝调达肝气,因川楝子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用于肝郁化火所致的诸痛症。方中还运用黄柏配知母滋阴降火,黄柏泄命门阴中之火,知母清胃之燥热,去火可以存阴;泽泻配牛膝则泻肾中之火,共达滋阴降火之功效;用炙龟板代替山茱萸以滋肾养阴;肝肾同源,女贞子配旱莲草、生地黄可养肝肾之阴,滋阴降火;岭南地区潮湿热盛,易湿热内蕴,损伤阴津,故在滋阴清热平相火过程中,加入山药健脾助运除湿,以顾护脾胃运化功能;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疏肝之功效。全方酸涩并用,温清补益,攻补兼施,诸药配合,并行不悖,使阴阳寒热虚实归复于平和,从而达到治疗性早熟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运用早熟方治疗ICPP患儿,对阴虚兼有肝郁化火证型者疗效显著,临床有效率达92.5%,说明运用滋阴补肾、疏肝散结法治疗性早熟患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在改善性早熟患儿的乳房和硬结大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且在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尤其对急躁易怒、胸胁闷痛及口干咽痛等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提示可能与早熟方中运用大量疏肝行气散结的风栗壳、芒果核及荔枝核等药物,切中性早熟患儿的病因病机特点有关,故临床疗效显著。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FSH、LH及E2等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子宫和卵巢容积大小均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延缓儿童第二性征的发育及骨骺的整合,但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运用中药早熟方治疗ICPP患儿,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较小的优势,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青春期启动有一定的作用,且对改善患儿的身心健康,减轻患儿家庭和社会负担,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故循证医学证据还不充分;同时,如何选用针对HPGA轴有抑制功能的药物来治疗ICPP,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猜你喜欢

容积乳房患儿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