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剧翻拍为何难?
——当下武侠翻拍剧艺术与商业的博弈共生

2019-07-12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66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天龙八部商业性武侠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66000)

董 茜 (青岛大学 266000)

武侠翻拍剧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既具有艺术属性又具有商业属性,在时下商品经济的时代,电视剧作品的商业性逐渐掩盖了其艺术性,称得上精品的电视剧越来越少。武侠剧翻拍剧又是从原著小说改编而成,与原创剧本电视剧不同,具有IP改编剧的特征与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为武侠翻拍剧在保持作品艺术性的同时发掘其商业性造成了一定困难。事实上,电视剧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并不相悖,两者相互限制又相互促进,对武侠翻拍剧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艺术与商业博弈共生之路。

一、忠于原著还是创新求奇

但凡从原著小说进行剧本改编以搬上电视荧屏或电影荧幕的创作中,都会涉及一个问题,即究竟是应该尽量贴合原著,还是进行艺术创作再加工?因为文字跟影像本身具有的差异性,文字中描写的一朵花可能不仅仅是一朵花,在用影像表达时就要把借花所指的内在蕴含表达出来,因此照搬原著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实现的。在翻拍过程中不乏制作方为获取商业利益或捧红某位“小花”“小鲜肉”,随意改编剧本,故意制造噱头博取眼球或进行生硬的广告植入。所以如果进行再创作,那么该怎么避免改编过度作品走样的问题呢?

我们对于一些改编后的好剧本有时会夸上一句“符合原著”,尤其是原著书粉更是时刻注意着剧情与原著的相符程度,这里的符合其实并不是指与原著某一个场景或者某一句台词的符合,而是指符合原著所带来的那种精神愉悦感,比如我们看到英雄卧薪尝胆后报仇雪恨,看到有情人历经坎坷后终成眷属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因此原著剧本改编并不一定要逐字逐句的符合原著,但要努力创作与原著相似的韵味,把握好对原著情节高潮点、转折点的还原,讲好故事,以期观众得到好的观看体验。

在1997版《天龙八部》中,舍弃了原著三个主角故事线并行的讲述手法,把萧峰作为第一男主角,以其为主线展开整个故事。针对原著中大量人物心理描写,剧改中增加人物的独白台词以展现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电视剧版《天龙八部》中增添了许多原著中没有的过渡情节,使得剧情进行更为顺畅。与之相对的是2003版的《天龙八部》,三个主要人物集中在前几集出场,三线并行,对于观众来说,难免有杂乱之感。更有在2013版《笑傲江湖》中,直接将东方不败的性别改编为女,并为其安排了与原著不同的结局,这样的尝试在增加改编新意之外,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因此在原著改编剧本的过程中要学会适度取舍,注意原著中的关键情节与关键情感,遵循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原著中的文字描写找到恰如其分的影视表现手法,在保证改编后的艺术美感的同时,要符合受众观剧需求。

二、挖掘深意还是跟风从众

近年在武侠剧翻拍中新兴起了一个分类——古装偶像武侠剧,如2013版《天龙八部》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该剧集结了一批偶像级演员如钟汉良、张馨予,其中大理王子段誉的扮演者是韩国偶像金基范,难免让人怀疑他来扮演这样一个中国传统谦谦君子形象是否合适。金庸先生的武侠系列之所以在武侠小说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其中展现的武侠精神,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武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华夏血统中流传了千万年,这样的精神内涵不是小儿女情爱可以比拟的。

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深刻的精神内涵,“美人在骨不在皮”,只有以足够丰富的精神内在做支撑,才能使得整个作品饱满鲜活,韵远流长。然而在时下一些武侠翻拍剧中,并未重视对于原著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的展现,反而跟风大热的偶像爱情剧,以明星+爱情+特效+武打的模式,将明星与爱情作为剧中主打亮点,在获取了商业效益的同时,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艺术性。

这里并不是说偶像武侠剧是失败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在80后90后00后占据社会主导力量的现当代,人们更加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很自然地把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向往投射到了影视剧中,荧幕上俊男美女之间美好的感情被观众视为电视剧构成的重要部分,但是情感的表达需要更加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做支撑,两者不能顾此失彼。2003版《倚天屠龙记》、2006版《神雕侠侣》都是以苏有朋、贾静雯、高圆圆、黄晓明、刘亦菲的现代偶像为主演,但因为对家国情怀与儿女情爱的巧妙结合,依然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且捧红了一众演员。因而武侠剧的翻拍要注重在根植于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对武侠小说中的文化内涵、精神根源的深入挖掘。

三、艺术美感还是经济利益

金庸武侠的翻拍一直在持续,近些年也陆陆续续有新剧面世,如2014年的《神雕侠侣》、2017年的《射雕英雄传》,然而观众还是愿意将之前的版本翻出来看,对新剧兴致缺缺,这固然有怀旧情怀的影响,但最大的原因还是新剧“不好看”,既艺术性的缺乏。

不好看中很大的一个部分是画面不好看,包括布景、服化道具、武打效果等,金庸剧对于制作者最大的挑战,在于想象力,各种绮丽诡秘的空间描写如桃花岛,神奇莫测的武功绝技如降龙十八掌,世上难寻的宝物珍奇如倚天剑屠龙刀,甚至还有战争场面,都给制作者带来了很大挑战。2003版的《天龙八部》投资3499万元,拍摄实景多在北京、浙江、云南,剧组投资修建了“天龙八部影视城”“永康天龙八部城”两处实景城,有80%外景都在这两处拍,并不一味地依靠后期特效,于敏导演利用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深林等场景来衬托人物形象,以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使整部剧具有高级又自然的艺术美感。反观现下一些武侠翻拍剧中,使用绿幕扣像、后期合成等技术手法完成拍摄制作,这样能够为制片方节省拍摄时间与经费、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好的视觉效果,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技术能够弥补的。因此制片方在制作过程中不应为了经济效益牺牲艺术美感,在科技水平发展迅速的今天,应该更加深入研究科学技术为艺术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在保留艺术美的同时寻求更大经济效益的获得。

文化产业先天具有商业属性,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得到利益回报才是一部电视剧的最终目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颠倒错位才是当下武侠翻拍剧难再出精品的根本原因。然而在影视剧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的现在,大量的资金涌入影视市场,影视剧的商业性在限制了其艺术性的同时,也为艺术性的发挥铺设了更大的舞台,影视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在博弈中共生。因此,影视翻拍剧导演要建立精品意识,做到“忠于原著,注重审美,适度创新”,同时注重艺术性、文化性和商业性,能够同时让观众和投资方都满意的影视剧的大量涌现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天龙八部商业性武侠
武侠风
极限之光
武侠影后郑佩佩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浅析《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悲剧形象
预防过量用药的“天龙八部”
化妆品店 吸引顾客的“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