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白局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19-07-1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曲艺南京文化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21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和重新认识。南京白局于2008年被文化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分析南京白局的产生与兴衰,研究现状,文化价值等基础上,探究阻碍南京白局发展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挖掘南京白局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一、南京白局之起源与发展

“南京白局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云锦织机房”1,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云锦工人在闲暇生活中一说一拉、一哼一唱而形成的一种方言说唱形式,主要用来宣泄心中对封建统治者对他们剥削压迫的不满。后来逐渐演变成规范化、专业化的曲艺形式。因其在表演时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所以被称为“白局”。白局属于联曲体说唱曲艺,即用曲牌和念白串联说唱。其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所用方言也是最正宗的城南官话,极具江南韵味和金陵特色。但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加上当地政府对南京白局不重视等原因,白局濒临绝迹,目前省级传承人只剩下四位,并且都已年逾古稀,可以说其传承和发展形势相对严峻。

白局作为南京地区惟一的方言说唱艺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与金陵本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将南京历史、方言、音乐、民俗等融入自身。因此白局不仅仅是一门地方曲艺,更是金陵本土文化的杰出代表。白局作为一种多元文化的载体,将金陵本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背后蕴含的是几百年来南京这座古城的时代兴替和文化变迁,生动地再现了古城南京的故事和遗留的传统,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很高。

二、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

白局的一大特点就是“唱新闻”,即把南京城发生的新闻通过白局表演传唱四方,既有艺术特色,也有传播价值。以《机房苦》为例,这是南京白局的代表性曲目之一,“整曲采用曲牌“数板”,为单曲体结构。“数板”又称“新闻腔”,白局的新闻性曲目大多是以“数板”为主演唱的。”2其用南京方言,如:叫头鸡,削零,腰子箩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织锦工人生活的不易,具有地方特色,感染力极强。白局的曲牌唱法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同一种曲牌在不同人物、不同内容、不同情境之下唱腔曲调会有所变化,并非是单一的程式化表演,这也是白局艺术的特征所在。南京白局表演大多为三到五人不等,一般用二胡、响板、梆子、碟筷伴奏,简单易学。唱词虽然听起来十分的诙谐幽默和口语化,实际上却很有层次感。全篇可分为四段,每一段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第一段:“引子”部分唱词铿锵有力,并点名主题:机房苦。第二段:以总体叙述衬托出织锦工人老板的冷酷无情,不顾工人们的身体,一心只为了赚钱。第三段是对第二段内容的补充叙述:以初二十六这一天发生的事情为例子,运用讽刺辛辣的语言侧面烘托出织锦工人生活的艰难困苦:仅有的八块肉还像纸一样薄,风一来就刮到了北极阁(南京城的另一头),连忙穿上烂鞋头去追,还被茅草桩戳破了脚,回到家连汤都不剩了。最后一段:写了“我”除了在街上叫卖之外,也没有其他行业能做的惨况。这首唱词和其他同类的相比巧妙地加入了语气词,从而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老少皆宜。

南京白局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白局的唱词中所采用的南京方言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因而它对南京古汉语的发音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次,“南京白局对当今时代的曲艺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白局过去曾有“百曲”之誉,足见其曲目、曲调均相当丰富。它的曲调经一些音乐工作者初步考证,认为它们的历史流传较久,虽未得过去文人雅士之青睐,却也幸免于篡改。它依靠艺人世代口口相传,得以在群众口头上保存下来,至今尚有明清两代、大江南北以及秦淮两岸民间俗曲的淳厚、古朴色彩,这也可为研究古代俗曲提供一份较可靠的资料。”3

三、南京白局的继承现状与保护研究

(一)继承发展困境分析

1.继承人群显老龄化

南京白局在经历了文革之后,目前省级传承人仅存四位,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他们都已经高龄,就算会有一些演出活动邀请这些老一辈的艺人,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尽管这些传承人愿意无偿进行教学,但是大多数年轻人也只是凭借着一时的兴致,之后也就了无音讯了。因此,在当下需要靠有活力的青年人去传承南京白局。

2.传播平台欠缺

自南京白局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发展状况一年比一年好了,但目前曲艺类节目普遍在走下坡路,其原因是缺少有力的平台传播。譬如上不了像春晚那样的大型晚会,现在许多综艺类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却很少有像南京白局这样的曲艺类节目,自然也就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了。曲艺没法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即使在南京也几乎没有书场,大街小巷都充满着商业化的气息。个别的也只是流于形式。毕竟人群不同,有些人喜欢坐在书场里安静的欣赏,听书,不喜欢吵杂的歌舞类表演。

3.曲调与大众审美略有偏差

南京白局属于中国曲艺类,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诞生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是正宗的老南京方言。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听惯了普通话,当他们听到这种“奇怪”的唱腔,不免觉得难以接受。另外,大多数人对白局唱词的内容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没有感同身受过,也无法准确的理解当时织机工人生活的那种艰苦环境,殊不知,越陈久越有味道。

(二)继承方式和途径

白局是南京的地方特色,也是非遗项目,是其它地方剧种无法替代的。白局凭借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本应该成为南京乃至世界的一道文化风景,如今却逐渐消亡,这是让老一辈的传承人们十分痛心的。为此,面对这一现状以及根据上述提到的困境,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继承方式:

1.让白局的传承进课堂

老一代的白局传承人们已经唱不动了,目前白局的传承主要靠新一代的年轻人,这其中就包括中小学的学生以及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这些人学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而首先就要取得学校及家长的支持,将白局引入课堂。青年人的特点就是充满活力和朝气,他们具有无穷的探索与创新能力。白局的传承人可以到高校进行演出宣传,吸引广泛的大学生们参与。

2.为南京白局搭建良好平台

白局要想更好的传承下去,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14年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过:文艺要扎根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艺术要百家齐放。当地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白局提供经费以及场地。南京白局素来有民间“俗曲野调,不登大雅之堂”之称,诸多曲目创作的背景都是黑暗的旧社会,民生凋敝。而白局艺人恰恰敢于针砭时弊,用白局说唱来表达百姓心声,为人民抒情咏怀。也正因如此,白局在平民当中才更受欢迎。政府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适当投资书场,让老百姓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去听一听南京白局,显得接地气。相关文化部门也应积极地配合与支持南京白局和各大高校建立传承基地,把白局引入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并学习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3.积极推进白局保护措施

南京白局的保护主要通过公益推广、发展传承人等措施进行,根据南京白局省级传承人徐春华老师讲述:自2009年暑假开始,徐老师就开始举办了少儿白局培训班,并且义务教学,免费授课;早期,南京白局还因为一次机缘走出了国门,进入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课堂。自1999年开始徐先生带徒至今,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不多,其中有一定艺术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其中有夏媚、马培培、梁晓岚以及唯一的男弟子夏天。因此,应该推进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南京白局,使这一南京传统的说唱艺术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四、南京白局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的确受到了重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因此,南京白局未来要发展,则创新是其根本的源动力。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但是因传承断层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南京白局在音乐、曲目、演唱形式等方面都没有较大的突破,并且仍然沿用传统口传心授的方法带徒教学。这些都使南京白局的发展停滞不前。由此看来,没有创新的白局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当下是难以生存的。白局要想重获生机,顺应当前时代的潮流,就必须经历一段改革,在旋律上、唱词里以及演出形式等方面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创新求得自身发展的立足点。笔者以为南京白局在发展中应注意:

1.跨越传统唱法,体现时代性

近年来,为宣传和推广南京白局,促进南京方言的保护和传承,白局逐渐走进了校园。在小学音乐课上,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教唱,会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学生们也无法真正的体会唱词的实际涵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白局的积极性,在教授学生们学唱白局传统曲目如《机房苦》时,可以把这一曲目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们扮演织云锦的工人和机房老板,使学生们不拘于呆板的坐唱,并在表演中穿插白局知识问答,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重新演绎古老的非遗艺术。另外白局的演出形式大多为一人唱,现在最多也就四五人,这样就导致在大型晚会上无法展现舞台效果,整个舞台就显得很空旷,不融洽。这样的演唱形式显然上不了大型晚会、音乐会等舞台。因此,可以在曲目中间加一些舞蹈穿插以及西洋乐器伴奏,同时把南京白局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2.创新传播途径,提升知名度

近年来,白局进入了影视行业。2009年南京白局传承人徐春华老师参演了江苏演艺集团拍摄的影片《在南京的那个夏天》;2010年徐老师受张艺谋导演的邀请给剧组的演员们指导南京方言,2012年又参演了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帝国秘符》,在影片中,徐老师用南京白局唱着600年前的明城墙故事,让白局的曲调进入了大荧幕。但是,伴随着媒介日益多元化,南京白局的影响力逐渐削减。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加大对白局宣传和推广,肯花人力物力财力,如加强白局文化的国外交流。另一方面可采取增加有关白局的微信推送,“并时常举行类似转发赢取白局演出门票的线上活动。”4把白局的说唱艺术与现代音乐中的RAP相结合以及争取上微博热搜等方式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让他们对传统民间艺术有所关注。

综上所述,白局是南京的地方特色,也是非遗项目,是其它地方剧种无法替代的。将南京白局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下去,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白局的传承与创新光靠老一辈的艺人们是不行的,主要还是靠当代年轻人。当然,改革与创新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勇于尝试不怕走弯路,同时在创新的道路上不能脱离原先的本土文化。相信南京白局会重新焕发生机。

注释:

1.参见李凯《南京白局在现代的传承与传播》一文,《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2.参见吴歌《民间曲艺南京白局《机房苦》腔词关系研究》,《艺术百家》,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13年版,第318页.

3.参见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一文,2002年版.

4.参见汤笛《南京白局传承保护的困境和对策》一文,《大众文艺》,2016-14“戏曲论坛”专栏。

猜你喜欢

曲艺南京文化
“南京不会忘记”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南京大闯关
谁远谁近?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