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美影片对比分析

2019-07-12昆明理工大学6505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版特写镜像

张 姣 (昆明理工大学 650500)

一、影片主题对比

美版《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和中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都是以时间为线索,女主对男主与爱情的追寻为主旨。不同的是马克斯•奥菲尔斯在人物设定及故事情节上做了改动,讲述的是1885-1900年间发生在奥地利的爱情故事。男主音乐家的身份设定,女主成年后变成服装模特的设定,女主与丈夫主动坦白提出离婚以及女主绝望离开追寻了一生的人的结局符合美国观者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而徐静蕾执导电影讲述的是1930-1948年间发生在中国北平的爱情故事,以女主对生平回顾的角度去凝视男主,表达一份卑微、倔强、坚贞不渝的单方面的爱情。男主作家的身份设定,女主成年后变女大学生的设定,女主作为有夫之妇不顾一切做男主情妇的情节和最后被男主以妓女的身份对待的凄凉结局更满足中国观者的期待视野。

二、影片表现形式对比

(一)镜头语言表现

1.一次“邂逅”与三次“造访”

两部影片都有的一次“邂逅”是女主给男主开门的桥段。美版“邂逅”是女主主动跑去提前为男主打开门。男女主同框,隔窗四目相对,西式的热情奔放与勇敢表达,镜头运用亦与结尾的男主回忆视角相呼应。中版“邂逅”是一次“意外”,男主帮女主捡起掉地上的沙包后,女主低头转身为男主把门打开,全程没有抬头,没有对视,均为女主的跟镜头近景或特写拍摄,甚至没有男主的面部展现,只是部分肢体移镜头拍摄。

两部影片女主都三次“造访”过男主。

第一次(童年时代):两部影片女主均借帮忙之意走进男主家中。不同的是美版女主惊奇喜悦的神情无法掩饰,脸上眼中都充满了对这一切的好奇,镜头随着女主的脚步一路跟拍;中版影片则使用很多细节表现,进门第一个镜头不是房间内的陈设,而是女主脸部特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随后便切换到女主视角,空镜头俯拍房内环境,接着便是空镜头与女主特写或近景镜头切换的蒙太奇手法,将女主第一次“造访”男主的心情微妙地表达。

第二次(青年时代):美版影片在女主成年后归来预谋邂逅男主,并接受男主邀请第二次“造访”男主,跟拍男女主镜头绕过螺旋形楼梯,从门口一直跟拍到室内,接着便是激情时刻;中版影片的第二次“造访”依然是人物、空镜头交叉表现,长达2分钟的特写、近景描述:跟拍女主抚摸沙发与书架的手指。随后进入激情镜头,镜头由中景、近景逐渐变为特写,局部刻画成年后的女主将自己献给深爱多年的男人时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同时也表现了男主的鲜明个性。

第三次(中年时代):美版影片中,女主已是有夫之妇,剧院偶遇之后,女主便不顾一切,再次追寻男主至男主家中。自女主进入男主居室,像第一次的镜头运用一样,跟拍女主,环绕整个房子,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新奇的心情,是满满的怀念与感伤。男女主角镜头的交叉切换,一步步表现女主的绝望,男主认不出自己,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欲言又止的绝望,对眼前这个男人的绝望,更是对爱情的绝望。中版影片女主依旧深爱男主,即使他把她当做玩偶。就如片尾独白:“只要这个男人呼唤,即使躺在了尸床上,也会起来,去到他的身边,自尊,不算什么。”

2.镜像表现

镜像对比之一:

第一次“造访”男主时,中版影片中有一段是女主在照镜子,将碎发别到耳后,除了饱含初次接触到深爱之人住所的欣喜心情以外,深情又满怀期望地幻想着自己与他的未来的心情跃然脸上。美版影片中也出现女主在镜子中的一个桥段,不同于中国版的是美版女主没有驻足镜子前细细打量自己,而只是一个摇镜头,重点在于女孩对面前所有一切的好奇和一颗想要了解男主的一切的心。在这里,中美镜像表现之不同,笔者认为,是由于人物性格塑造的差异导致的。中国女孩温婉贤淑,更多的是心理的细腻变化,而美国女孩热情奔放,敢于探索,因此,中国女孩的心理活动由镜像表达,美国的女孩镜像则一带而过。

镜像对比之二:

第二次“造访”男主,两版影片女主都已成年,镜像镜头均出现在男女主角发生关系之后。中版的女主又一次伫立在镜子前,细细打扮着,紧紧盯着镜子看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自己和他的未来的期盼,是对这份爱的忠贞不渝,是笃定,是无所畏惧,是她此刻幸福又珍视的甜蜜时光;而美版镜像镜头出现在男主来找女主取消约会并提出离开的时候,女主没有照镜子,只是镜子反射着她当时的表情。一种刚得来的幸福瞬间溜走,一种无法挽留的痛苦,一种欲言又止还要假装坦然的表情表现的那样让人那样怜惜。

镜像对比之三:

第三次“造访”男主,女主均是有夫之妇。中版影片女主在镜子前梳妆,戴首饰,镜子里隐约看得到男主的身影,通过镜子反射看到自己深爱的人将钞票塞进自己的衣兜(将她视为妓女),即使他从来不知道自己为他所做的一切。而美版影片中的中年女主在丈夫提出离婚后,不顾一切主动跑来“造访”男主,想要将一切真相告知与他。结果,站立于曾经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环境中,那个人面前时,她感到更多的是绝望,几次的暗示无效,他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不知道一直被凝视着。天才音乐家的眼里充满世俗的欲望,堕落到放弃了自己的音乐。她在交谈中的镜像镜头几次都表现出奔溃的神情,对爱情的绝望,对这个执着一生不顾一切爱着的男人的失望。

总而言之,三次“造访”,三次镜像对比,足以明确中美两部影片的结局的差异。中版女主不顾一切的笃定的爱注定随时听候他的呼唤,投入他的怀抱;美版女主亦义无反顾地爱着这个毫不知情的男人,但在镜像中表明的态度和心理注定了最后弃之而去的迥异结局,该片为女性留了一块自己的理性与自尊,尽管仍然深爱着他。

(二)音乐节奏表现

美版影片在节奏、背景音乐表现方面多用钢琴、小提琴、号等乐器;而中版主要以中国特色的琵琶、笛子、古筝等乐器表现。例如:

美版影片中,女主童年时在离开公寓的最后一晚,独自去男主门口等他回来,耳畔响起的是凄凉的背景音乐;女主成年后第一次与男主邂逅的时候,是欢快温馨别具节日气氛的街头艺人曲风;接着约会去餐厅、公园、音乐厅,都是钢琴伴奏或者小号;最后了解到他堕落的想法之后,绝望一步步凸显,惋惜,忧郁,充满悲痛气息的背景音乐随之响起......

中版影片中,片头便以一首《琵琶语》引入,此刻是悠扬轻松由远及近的音响因子。在女主烂漫孤独的童年时响起,在女主成年后搬回男主隔壁时响起,在女主独自一人承受战争的颠沛流离时响起,在女主含泪将男主的钱转手递给管家时响起......一首清幽深情、饱含中国味道的《琵琶语》贯穿整个影片,陪我们看过女主执着的一生。

三、结语

茨威格的这部不朽杰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一个濒死女人强撑着垂危躯体,而撰写的一封凝聚着血泪与爱的书信。这封书信既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对其一生挚爱的临死告白,又是其以饱蘸着生命的痴情谱写而成的一曲穷其一生追寻爱情、以生命袒露真情、以生命道尽痴情的爱的绝唱。

通过对同一题材不同民族的影视作品《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影响一个民族影视作品主题、形式或其他方面差异的是该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民族性格、传统习俗以及对情感的理解与心理活动表达等因素,这也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精彩之处。

猜你喜欢

美版特写镜像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镜像
从特写到长镜
镜像
大红斑的特写
美版《甄嬛传》观众不买账
镜像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