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文化研究关键词

2019-07-12魏鲸酾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5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艺术

魏鲸酾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艺学 550000)

原生态文化成为学术研究的热潮,最初归功于原生态歌舞。杨丽萍的“原生态民间舞蹈集”——《云南映像》第一次提出了“原生态”理念;2004年春节期间,建国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全国范围的大型电视民歌赛事——“西部民歌大赛”在北京奏响民族艺术的旋律;贵州省于2005年举办的首届“多彩贵州”民间歌唱比赛和民间歌舞表演《多彩贵州风》将贵州特有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展现地淋漓尽致;2006年,第12届青歌赛上,“原生态”唱法引起轰动。随着“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原生态一词也获得认同。原生态舞蹈领域内比较知名的有大型舞剧《云南映像》,内蒙古的《吉祥草原》、大理的《蝴蝶之梦》、《云岭天籁》、丽江的《丽水金沙》、西双版纳的《勋巴拉纳西》等,这些原生态舞蹈不断涌现出来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以原生态歌曲和原生态舞蹈为代表的原生态文化在近年来的文化生态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众文化获得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使雅俗界限逐渐模糊并走向相对融合之势。大众文化自身局限性的日渐暴露,使受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审美趣味逐渐钝化,原生态文化则带给已经审美疲劳的受众们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原生态文化迎合了深处浮躁社会的受众们渴望返璞归真、心灵回归平静、获得自我救赎的迫切需求。

一、“原生态”文化的内涵界定

原生态文化这一概念具有浓重含混性,这一概念在理论的反思中进入了人类学、哲学等领域。何为原生态文化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梳理的问题,仍然具有浓重混含性,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梳理。学者们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各抒己见。一般来说,原生态文化大致上可以定义为:生发并成型于民间土壤的、融入民间自然艺术形态的、没有经过特殊打磨雕琢的原始艺术形式,例如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曲唱法、原生态山水画等都属于原生态文化这一范畴。目前普遍认为对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进行评价时较早出现了该词,后来杨丽萍的大型舞剧《云南印象》把云南日常舞蹈这一原生态表演搬上舞台,阿宝以纯朴的艺术新形态在央视春晚歌唱,使“原生态”有了正式的名分,原生态文化呈现出喷薄的态势,闯入大众的视野中,成为大众在浮躁时代宁心静气的抚慰剂。

原生态文化是指原始的、未经过任何雕琢的民间文化形态,这是将文化放置在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进行新诠释。从不同角度来看,主要分为这几种:从地区来看,不同区域原生态文化不同,如江浙原生态文化和东北原生态文化各有千秋。根据自然景观可划分为原生态雪域文化、原生态高原文化等。从民族来看,我国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其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文化,如原生态藏族文化、原生态白族文化等等。也可按不同的传统节日来进行分类,如原生态中秋文化、原生态春节文化等。根据古文化角度则有原生态莫高窟文化、原生态妈祖文化等。随着现代化触角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所谓的“原生态”或多或少经历了改造,“原生态”这一文化概念是政府、传媒、企业界等合力创造了原始的生态“幻象”,并不断将这一“幻象”概念体现在各文化消费环境中,原始的真实被淹没在历史中。

事实上,原生态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限定范围的,普遍意义上的原生态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实质上是相对意义上的,是相对于现代文明来说没有被开发的资源。可以看出,原生态文化折射出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不断被人们重视的现象,体现了人们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自觉传承。因此,总体来看,原生态文化这一概念在理论的反思中进入了人类学、哲学领域,但仍然具有浓重混含性,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梳理。

二、原生态文化的审美特点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推进,大众文化获得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使雅俗界限逐渐模糊并走向相对融合之势。大众文化自身局限性的日渐暴露,使受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审美趣味逐渐钝化,原生态文化则带给已经审美疲劳的受众们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原生态文化迎合了深处浮躁社会的受众们渴望返璞归真、心灵回归平静、获得自我救赎的迫切需求。

从表演角度来看,原生态文化的表演主体是那些土生土长于民间、与原始自然和原始艺术完全融为一体的民众,他们的表演完全是自发的、随心随性的,不受任何固定章程的约束,不具备所谓的表演专业性。例如“云南印象”百分之七十的表演者来自当地山寨民众。在内容上,原生态文化展现给大众的是那些带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图景和独具民族特色的历史风韵,例如包括《云南印象》在内的原生态艺术是将完全生发于民间生活的农耕、祭祀、婚嫁、庆典等展现给观众。从表演特点来看,重本真少加工。比如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极具纯朴粗犷风韵,唱法和句式上完全随心,没有额外加工。

从审美特点来看,原生态文化的美感艺术具体体现在其具有返璞归真的自然美、祈求生命的仪式美、怪诞夸张的力量美。总体来说,学者们认为原生态文化具有以下美学风格:

第一是返璞归真的自然美。“‘自然美’是一个美学概念,是指作为人的审美对象的自然,对人来说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1比如,当观众欣赏原生态舞蹈表演时,观众从表演者的舞蹈中会获得一种情感上的超脱和个性上的自我个性上的自娱体验”2民众通过原生态文化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原生态文化成为了民众由于对疲倦现状不满的精神寄托。在特定意义上,原生态文化折射出生命最原始自然的本真状态,表达了在现代文化中生命极具活力和迸发力的本质意义。

第二是祈求生命的仪式美。先民们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这种不自觉却自发的祈福方式是他们生存欲望的反映。原生态艺术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方式,将祭祀祈福这一艺术形式内化到自己的艺术形态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仪式美和生生不息的韵味。这一艺术形态反映了民间大众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保护部落,它寄托着美好的愿望。比如《云南印象》中的《家园》除了屏幕没有任何演员,舞者像精灵一样完全和自然交融在一起。

第三是怪诞夸张的力量美。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格罗塞这样形容原生态舞蹈:“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原始人类无疑已经在舞蹈中发现了那种他们能普遍地感受的最强烈的审美享乐,多数的原始舞蹈运动是非常激烈的。”3原生态艺术以图腾崇拜为主要表现特征,带有强烈的狂欢性,舞蹈者凭借强有力量的肢体动作无声地宣泄着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浓郁的狂欢化生命活力,渗透着对大自然强烈的生命归属感。生命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体现在每一个激烈昂扬的肢体舞蹈中,内蕴着对生命和大自然无比厚重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识。

三、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原生态文化受到“礼遇”,纵观近年来对其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对原生态文化概念内涵的界定上,但学术界至今仍未梳理清楚何为原生态文化。总的来看,关于原生态文化的研究多是介绍性质,而少系统探讨原生态本身的固有价值。

从当前实践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尊重文化原生性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原生态文化蕴涵的思想情感内涵和精神力量。在传承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恰当融入现代艺术方式,形成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崭新局面,形成原生态文化在现代认同方面的积极主动性。

注释:

1.王旭晓.自然审美基础[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1.

2.徐瑞娟.中国民间舞蹈的美学魅力[J].剧影月报,2008(6).

3.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1984:165.

猜你喜欢

原生态舞蹈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