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地山《商人妇》中的《圣经》原型研究

2019-07-12秦艺航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许地山使徒启明星

⊙秦艺航[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许地山(1894—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剖析严酷的现实和虚幻的出世思想,平民主义和宗教色彩,浪漫风格和现实手法,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许地山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和宗教专家,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读到很浓的宗教气息。1921年,他的处女作《命命鸟》一经发表便因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引起轰动。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该集收录了许地山1921—1924年间的12部短篇小说作品。

《商人妇》是小说集《缀网劳蛛》中的一篇。题目“商人妇”指的是商人林荫乔的妻子惜官。林荫乔和惜官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林荫乔赌钱输掉生意,无奈“过番”(闽人说到南洋为过番)。本约定经常来信,且五六年后林若不能回来,惜官便去新加坡找他,但十年间只来了两封信。惜官无奈去新加坡找他。到新加坡后发现林荫乔经营了大买卖,已经另娶一位马来妇人。二人合伙将惜官卖给了一位印度穆斯林收作六房。惜官跟随印度穆斯林到印度后为其生下一子,不久男人去世。为避免其余几房在分遗产时排挤她,惜官携幼子逃跑。安定下来以后,受基督徒的影响而信教,又在教友们的影响下上学,后成为一名教师。她终回新加坡寻林荫乔,却发现人去楼空,只好在新加坡暂住几天,继续打听林的下落。

本书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惜官从小接受中国儒家思想,遵从三从四德,从未出格。后来被卖给印度的穆斯林,又帮助其印度教的邻居。在男人死后,印度教的邻居本想帮助她逃跑,她还是选择自己帮助自己。这些宗教都没有能救惜官,直到她最后接触了基督教,才最后真正从各个方面拯救了她。鉴于小说的寓言体性质及浓厚的宗教色彩,笔者认为可用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弗莱是21世纪文学批评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之一。在他的著作《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中,他说:“我对文学的直观感受是它的结构单元的稳定性:比如说,喜剧中的某些主题、情景和人物类型,从阿里斯托芬的时代到我们自己的时代几乎没有变化。我用‘原型’这个词来描述这些结构单元。”因此,原型的分类可分为主题的原型、人物的原型、意象的原型和叙事的原型等,而这里的原型文本指的是《圣经》文本。本文也将从这四种原型出发来解读《商人妇》和《圣经》之间的原型关系。

一、主题的原型

爱是《圣经》里最重要的主题。《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新约·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四至八节)。 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对爱的要求,既包括忍耐、感恩、谦虚、大方,又包括设身处地、光明正直、追求真理、包容、信任、乐观等美好品质。这是一种泛指的爱,一种博爱。《商人妇》的两大主题一是作者对惜官宽恕品质的赞扬,二是作者对林荫乔贪财、利欲熏心的贬低。这两个主题都是《圣经》的几大要义。

(一)惜官——宽容主题

《商人妇》中多次提到了惜官的宽容。在林荫乔好赌、输掉了家里的生意以后,惜官“怔了一会,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话来安慰他;更不能想出什么话来责备他”。这是她第一次选择原谅丈夫。她还用积蓄养着赋闲在家的丈夫近三个月,最后在丈夫过番时“拿了一对玉手镯让他到厦门兑来做盘费”(21)。她轻易地原谅了丈夫的马来妇人,“她(指马来妇人)这种甘美的语言,叫我把从前猜疑她的心思完全打消”(23)。最后即使丈夫卖了她到印度,她上学,成为一名教师,仍然没有忘记丈夫,而且还想到新加坡找她的丈夫。因为“我要知道卖我的到底是谁。我很相信荫哥必不忍做这事,纵然是他出的主意,终有一天会悔悟过来”(31)。她原谅了两个把她卖了的人,并且给予他们信任,认为他们有悔悟的能力。

而这与《圣经》故事中雅各的儿子约瑟的故事极其相似。雅各共有十二个儿子,其中六个是和他不爱的拉班的大女儿利亚所生,四个是和他的使女所生,两个是和他所爱的拉班的小女儿拉结所生,即约瑟和便雅悯。“在12个儿子中,雅各最宠爱的是约瑟”。他送了约瑟一件漂亮的彩衣,因此引来了兄弟们的嫉妒。这些人乘约瑟外来监工之机将其推入了一口枯井,后又用20两银子将其卖给在埃及经商的以实玛利人。约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埃及出人头地,成为法老的全权代表。后来因为旱灾,雅各一行人到埃及。在约瑟几经试探,觉得他的哥哥们已经改邪归正,再没有别的歪心思以后,向兄弟们吐露真情,彼此相认,全力帮助家人们。约瑟原谅了将他卖到埃及的兄弟们。同样是被卖,一个是从新加坡卖到了印度,一个是从迦南地被卖到了埃及。同样遥远的距离,同样是在异乡出人头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同样选择了原谅。

雅各本人也是被宽容的最好例子。他的父亲以撒,晚年得子,是一对孪生兄弟,大的名以扫,小的名雅各。雅各以一碗红豆汤之名骗取了以扫的长子继承权。在父亲去世,以扫知道真相以后,气得说要马上杀掉雅各。雅各逃跑。二十年后,雅各准备了重礼回乡,祈求获得以扫的原谅。雅各“在他们前头过去,一连七次俯伏在地才接近他哥哥。以扫跑来迎接他,将他抱住,又搂着他的颈项,与他亲吻,两个人就哭了”(《旧约·创世记》第三十三章第三至四节)。亲吻代表着宽容,以扫其实早就原谅了雅各,雅各也是逃跑到了异地,并且在异地建立了自己的功绩,最后回到故地。所不同的是,他是被人原谅的那一位。

这两个故事一个是惜官宽容主题的原型,一个是相似的宽容主题。其实纵观《圣经》全书,教人宽容的地方还有很多。宽容是《商人妇》和《圣经》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林荫乔——金钱万恶主题

《商人妇》中的商人指的就是林荫乔。不论在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商人的地位都不高。《琵琶行》中有言:“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同样作为商人妇,得到的都是见利忘义的商人丈夫们的冷落。人有了钱很难不忘初心,而商人就常常会忘记自己的糟糠之妻。《圣经》中更有“神殿逐商”的故事。“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新约·约翰福音》第二章第十五至十六节)。由此可见《圣经》中对商人,尤其是见利忘义的商人的消极评价。

其实林荫乔初期并不坏。“我和他过了三四年的日子,从不曾拌过嘴,或闹过什么意见”(20)。可见他还没有把生意做大的时候还是能够体谅自己的妻子的。即使他无奈之下过番,也和妻子约定,并且特意跑回家,以“一片急步声达到门前”(21),跟妻子立约,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总得来信。若是五六年后我不能回来,你就到那边找我去”(21),可见他在这时也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妻子的。去了南洋之后,他也来过两封信,说他生意很好很忙。想必彼时他还没有忘记妻子,因为是生意初期,再忙也是可以抽空想想家的。随着他生意一步一步变好,头脑一步一步被金钱腐蚀,才逐渐忘掉了妻子,娶了马来妇人。他很可能是因为马来妇人的钱或某种利益关系才娶她的,因为马来妇人“身上缀的宝石、金、银,衬着那副黑脸孔”(22),跟妻子比起来其实是很丑陋的。直到他们二人在新加坡的再见面,许地山才第一次正面描写他的转变,因为林荫乔反问妻子:“惜官,你要来的时候,为什么不预先通知一声?是谁叫你来的?”(23)由此看出他已经彻底忘记了曾经对妻子许下的诺言。最后他冷落妻子,甚至把她卖给了印度人,都是因为妻子的出现破坏了他在众人中的形象,由此可能会妨碍他的生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钱。不过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获得好下场。许地山最后写“他的生意因此受莫大的影响,他瞧着在新加坡站不住,就把店门关起来,全家搬到别处去了”(32)。许地山设立“贪心的人不会得到好报”这一主题,实际上也是《圣经》中一个常见的主题。

《圣经》中,耶稣明确教导门徒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新约·马太福音》第六章第十九至二十节)。这是劝告人们要清廉,不要贪财。《圣经》也劝导人们要节俭,“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金钱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新约·提摩太前书》第六章第八至十节)。由于金钱的罪恶性,《圣经》中有很多对于金钱的鄙视和劝导人们抛弃敛财想法的地方,也可见金钱万恶是《商人妇》和《圣经》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二、人物的原型

宽容主题和金钱万恶主题分别对应《商人妇》中的妇人和商人,他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人物原型。惜官的原型是《圣经》中的使徒,历经磨难,终于向道;林荫乔的原型是《圣经》中的恶魔,不断考验着惜官,也让惜官在淬炼中向道,反衬出她的一片纯洁之心。

(一)惜官——使徒形象

《商人妇》中的惜官就是以使徒的形象出现的。使徒一般指最初由耶稣基督挑选并赋予传教使命的十二个门徒,原意为受差遣者。十二使徒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他们写成“四福音书”,以各自不同的角度介绍耶稣的生平,将基督教传播开去,正如惜官是《商人妇》的核心人物,她也传播她自己的“福音”,也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她自己的故事讲给“我”,而“我”也“把方才的会话录在怀中日记里头”(31),记录成“福音书”。

十二使徒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过程各自也异常艰辛曲折。即使成为使徒之后,也常常表示怀疑。西方文学中著名的表示多疑的人物形象“怀疑的多玛”就是其中之一。耶稣复活后第一次显现时多玛不在场,表示不相信。八天后亲手摸到耶稣才相信,并为自己的怀疑而感到羞愧。即使作为十二使徒之首,耶稣最信任的使徒彼得,也曾在耶稣被捕之后三次不认主。使徒保罗最开始曾参与迫害耶稣,是一次在前往大马士革的旅途中,耶稣在异象中同他讲话才改变了他的宗教信仰,这些都是他们对主表示怀疑的证据。他们也都经历了非比寻常的考验,最后也全部殉道。面对罗马人的打击和其他教派的非议,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道。

《商人妇》中的惜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也遭受了考验。首先被卖到印度,嫁给一位穆斯林,三房阿噶利马教她孟加拉文和阿拉伯文,实际是教她教义。邻居是婆罗门的印度教徒,曾经试图帮助她,让她逃往她母亲的地方。若惜官真的去了她母亲那里,很大可能会信印度教。这些异教在不断诱惑惜官,但都没有拯救惜官。最后,惜官还是抵挡住了诱惑,为主打开了大门。惜官这样评价自己:“这条路不过是冥冥中的指导者替我开的。”(31)说明她是逐渐感受到主的召唤才向主靠拢的,也符合使徒的形象。

《圣经》中耶稣在登山宝训时提到了八种有福之人,以此作为基督徒们应该坚守的品质,分别是“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悯、清心、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至十节)。惜官不正符合这些特点吗?她虚心地向阿噶利马学习文字,为丈夫卖她而恸哭,对人温柔,对道饥渴,对邻居怜悯,清心寡欲,原谅丈夫以求和睦,由此也可见惜官的原型是《圣经》中的使徒。

(二)林荫乔——魔鬼形象

《商人妇》中,与“真福八端”惜官相对应的便是“魔鬼”林荫乔。他是基督徒们所对立的形象,按基督教义是“被撒旦控制了”,因此他是一个魔鬼的形象。

首先他回家的时候少,经常不着家,后面他才说原来是去参加赌局。《圣经》有言:“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新约·马可福音》第八章第三十六节)。赌博是严重违反了基督徒的教义的。早在上帝和希伯来人最古老的立约“十诫”中就有“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旧约·出埃及记》第二十章第十七节)的说法。“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旧约·箴言》第十三章第十一节),他最后确实输得精光,赔进去了本来就不大的买卖。连惜官也觉得“他有一种妖魔的能力,不容我说,早就理会了我的意思”(21),以此导致惜官不能对他进行规劝。

林荫乔赋闲在家近三个月,都是惜官用她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甚至家务也“用不着他十分挂虑”(21)。他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全是惜官一人忙前忙后照顾他。早在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时候,上帝就警告过亚当:“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旧约·创世记》第三章第十七至十九节)上帝让男人“汗流满面才能糊口”,意思是若是不能汗流满面就不配吃上饭。这里他作为一名公子哥,吃着妻子的,本已违反了上帝对亚当及其男性后代最初的要求,原因竟是因为“他整日出外借钱做资本,可惜没有人信得过他,以致一文也借不到”(21),由此可见他的人品有问题,诚信危机,想必他平常做生意就经常偷奸耍滑,这完全就是撒旦的形象。

《圣经》里说:“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旧约·箴言》第六章第十六至十九节)这些品质都是基督徒的反例,即恶魔的形象。林荫乔占了很多种。首先“高傲的眼”,当惜官在新加坡和他相认以后,他高傲地对待惜官,嫌弃他的糟糠之妻;又有“撒谎的舌”,他做生意就经常欺骗,后来更是骗了惜官;再有“图谋恶计的心”,他和马来妇人合伙卖了惜官。这些品质都加深了他的魔鬼形象,但是他也因此成为惜官的“试金石”,凸显出惜官这个闪闪发光的金子般的形象!

三、意象的原型

《商人妇》中也借用了《圣经》中的几个意象,而这几个意象都是人物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在马来妇人安排的“最后的晚餐”后,她被卖到了印度。在“启明星”的召唤之下,她感受到了圣灵,更走向了道。这两个意象都是《圣经》中的常见意象,也是以《圣经》为原型。

(一)最后的晚餐

《圣经》的四部福音书中都提到了在耶稣去世的最后一个星期(即“受难周”或“圣周”)里和使徒们一起吃最后一顿晚餐的故事。在受难周里,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周四晚餐是耶稣和门徒们最后的晚餐,周五为耶稣受难日,之后第三天即周日为耶稣复活的日子,后成为复活节。在传统的基督教习俗里,这一天会举行圣餐礼和濯足礼。圣餐礼纪念耶稣仁爱的晚宴,濯足礼仿效耶稣的谦卑和无私。晚餐过后,他们来到客西马尼祷告,之后耶稣被捕,殉道,原因是他的一个使徒犹大,为了三十块银钱,把耶稣出卖给了罗马人。因此在西方世界,“最后的晚餐”特指分别的宴会,“客西马尼园”特指被捕之地,“三十块银钱”特指罪恶的交易。

《商人妇》里也安排了最后的晚餐这样一个场景。马来妇人领着惜官去参加晚宴并准备将她出卖。“进门是一个很大的花园,我一面张望,一面随着她到客厅去”(24),这很大的花园就是惜官被带走的地方,即她的“客西马尼园”。宴会上也有宗教仪式,多遵循伊斯兰教的规矩。最后“一般客人都笑着向我亲吻了一下就散了”(24)。耶稣是被他的使徒犹大出卖的。“那卖耶稣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第四十八节)。因此西方世界常常以“犹大之吻”特指叛徒的行为,叛徒的暗号。这里的吻可以理解成这些人都是出卖惜官的帮凶。她们明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却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因为她们是马来妇人的帮凶,一切都是马来妇人编排的一场宴会,请的也都是不会汉话的马来人和印度人。印度男子用钱买了惜官,这“三十块银钱”就是出卖惜官的罪恶交易。而这最后的晚餐也自然成为惜官保持自由身份的最后一餐,是分别的宴会。这些意象都与《圣经》中关于圣人耶稣与使徒们最后的晚餐相吻合。犹大就在晚餐里和耶稣一起用餐,在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时,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一至二十二节)。每个人都显得无辜,包括犹大。马来妇人也一样,她还假装跟惜官和气,开她衣服的玩笑,实际上背后虚伪叛徒的嘴脸已经跃然纸上。

许地山安排这最后的晚餐显然有其用意。首先表明惜官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被犹大出卖,她被马来妇人出卖,点明了他的小说以《圣经》为原型。以被出卖的耶稣为原型,更加衬托出惜官使徒形象的高大;以犹大为原型,更加衬托出马来妇人和林荫乔出卖行为的卑鄙。林荫乔虽未出面,但他一定也是主要的策划者之一。《圣经》中有暗含对罗马当局迫害耶稣的不满,《商人妇》中也暗含对伊斯兰教一夫多妻制的排斥。

(二)启明星

星星的意象在《圣经》和基督教中常常出现。据《世界文化象征辞典》“天空中无数的星星象征亚伯拉罕数不清的子孙”。常被八束光芒环绕的伯利恒之星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它指引智者从东方来到幼年基督所睡的马槽。而启明星的意象就更加鲜明。耶稣说:“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新约·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六节)所以,《圣经》中的启明星多指耶稣基督,但是启明星也同样可以指魔鬼撒旦。《圣经》中有言:“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旧约·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十二节)这里堕落的启明星指的是魔鬼撒旦。撒旦曾作为天使,地位居于所有天使的第二位,是上帝身边的仆人。因为想得到上帝的荣耀与地位,这个他根本不该想也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被上帝驱逐,打入地狱。他最后的命运是在地狱的火海中永存。因此可见启明星在《圣经》中的双重含义,既象征着最美好、真正能够带来光明的上帝,也象征着最阴险、拙劣地模仿着上帝光明形象的魔鬼撒旦。

《商人妇》中的启明星也具有双重含义。首先它迷惑了惜官,“瞧见很远一点灯光由栅栏之间射来。我赶快到月台去,指着那灯问站里的人”(29)。她由于很累,又因为没有车回去,看见一点光明就以为可以回去了,这就是魔鬼撒旦的一面。她这时若受启明星的诱惑,一直想着回去,那将是完全不同的一条路,靠着印度教邻居的母亲生活,也不会走向道,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就是魔鬼的诡计得逞了。而且她想起阿噶利马的话:“那星是一个擅于迷惑男子的女人变的。”(29)更加显示了启明星对她的迷惑性。接着启明星显示了其上帝的一面,“当我瞧着它的时候,好像有一种声音从它的光传出来”(30)。这个声音就是来自上帝的声音,他在亲自给惜官授道。在听了上帝对她的教导以后,她更加坚定了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想法。这时她是最接近道的,因为她直接感受到了圣灵的召唤。后来她独居后,听见基督徒的晚祷,最后逐渐响应主的召唤,走上了道。

许地山安排启明星这一形象也显然有其用意。作为基督徒和宗教专家,他清楚启明星的两重含义。首先设置了撒旦的含义,进一步考验惜官,接着上帝的光出现,惜官终于走上了道,也把小说推向了结尾。

四、叙事的原型

与《圣经》中很多故事一样,《商人妇》也采用了U形叙事模式。诺思罗普·弗莱说:“整部《圣经》就是一部‘神曲’,遵循一种U形叙事模式。在最开始的《创世记》里,人类失去了生存所需的树和水;而在最后的《启示录》里,人类又把他们拿了回来。而在这中间是希伯来人的故事。他们最初拥有自由,后来数次陷入异教手中,但每一次都又重获自由。”这一次次的失去与重获正是一个个的U形,因此U形叙事也可以描述为最初美好单纯的生活被破坏,主人公被迫走向冒险,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困苦之后,重获了最初单纯美好生活的模式。

《商人妇》完全符合这一叙事模式。最开始惜官拥有一切。她和林荫乔过着幸福的生活,虽然单调无聊,但很少吵架。后来林荫乔的魔鬼形象逐渐暴露,输掉生意,过番,卖掉妻子。惜官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幸福的生活中。她自己也有感叹:“孩子的可爱,比一切更甚。”(30)其实她最后能不能找到林荫乔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拥有了道和可爱的孩子,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在找寻的过程中,她也有成长与变化,比如对于林荫乔的态度。最开始发现被卖自然抱怨,甚至想死。《圣经》中,耶稣曾教导门徒:“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九至四十节)又有一次,“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新约·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至二十二节)。这“七十个七次”,指的就是无限的宽容,完全的饶恕,而这不正是《商人妇》中惜官最后对于林荫乔所做的吗?这可以说明惜官在这找寻的途中醒悟了,变化了,因为圣灵的召唤而更加聪慧了。她甚至在船入港以后说出了类似于事物在不断变化的哲学性观点,并且在“我”对她表示同情后,还反劝我“你不必为我叹息,要把眼前的事情看开才好”(33),成为一个可以给别人传道,指出方向的人,确实进步了不少。

由此看来,《商人妇》与《圣经》一样,都是U形叙事模式。从开头失去美好的生活,到最后的进步、升华,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不正是许地山想让读者看到的吗?只要忍耐、宽恕,就一定能重获美好。

结语

在主题、人物、意象和叙事四个方面,《商人妇》都具有很多《圣经》原型。许地山作为宗教专家,其很多作品都有《圣经》中寓言的性质,即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又劝人向道,风格确实独树一帜,不可多得。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地山用其对于宗教的独特理解和熟练化用为当时苦难的世界华人构建了一个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精神家园。

[1]大致相当于今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临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

[2]又译为“金钱是万恶之源”。

[3]基督教主张拿撒勒人耶稣(生于伯利恒)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圣经·旧约》中的许多预言。而犹太教则予以否认,并仍然期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来临。

[4]参见《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十三章第三十八节和第十八章。

[5]《圣经》原文“Beatitudes”,译作“真福八端”或“八福”,指“八种有福之人”,或“八种福缘”。

[6]耶稣去世前一天,在最后的晚餐前,曾给每一位门徒洗脚,以显示其谦卑和仆人的心志。

[7]参见《圣经·旧约·创世记》第二十六章第四节。

[8]参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章。

[9]参见《圣经·旧约·以西结书》第二十八章第十二至十八节。

[10]参见《圣经·新约·启示录》第二十章第十节。

猜你喜欢

许地山使徒启明星
我眼中的启明星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较真
许地山伦敦“盗”宝
许地山遇事爱“较真”
东方升起启明星
东方升起启明星
东方升起启明星
全脂牛奶的奋斗史
化身使徒?!福音战士校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