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2019-07-11丁继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课堂

丁继红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不用刻意的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应当倡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重视进行口语的交际,还要重视写作,这些都是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途径。“读写结合”是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经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提高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效果,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1-0031-02

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的字词篇章等知识点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可以以听促说,以说促读,以读促写。学生获取只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课堂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会教学生读书认字,理解文章知识点,还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活用到课堂以外的生活当中,从而促进自身的水平发展。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这些好词好句可以添砖加瓦。基于此本文将对“读写结合”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1.“读写结合”的特点

1.1 “读写结合”的工具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准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媒介工具,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统一之后形成了语言,不仅有各种各同样的词汇,还包含着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从而带给人以反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语言表达的实践。重视人文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工具性。

1.2 “读写结合”的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语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学习对象,积极参与到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论是课上还是可惜啊都应当观察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情况,这是发展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这是语文运用能力的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掌握字词句篇章的学习与读写相结合。

1.3 “读写结合”的明确性。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运用明确的文字、词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受,也能根据自己的日常需要进行写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读写进行联系,学以致用。经常说一句话,在写作时,你也就会写进书里面,经常写一句话,在适合的场景你都会运用,学生应当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插入自己喜欢的句子,促进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相结合。

2.“读写结合”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

受傳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都会夸大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导致其他特点被忽略,在语文课上,教师带着学生学习每篇课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甚至会背诵一些好的文章,课堂气氛很轻松、很融洽,但是一到写作部分,学生就无话可说,也不知应当从何说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是,没有真正做到将学生的角色带入进去,学生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作者的故事,同时忽略了语文实践的部分,没有真正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精辟的语言内涵,也没有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比如:文章的结构、顺序和语言等的运用;另外的就是,大部分教师对语文的“工具性”并不是掌握得十分透彻,也不敢进行合理的训练,时间一长,语文的教学就会发生读写分离的状态,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掌握不是很全面,学生的训练不到位,得不到更大的发展,也就会得过且过,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进行适当的训练指导,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通过“读”来促进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通常会让学生通过背诵课文、摘抄句子等方式来达到好词好句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深入探究和整体感受进行积累的,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通过理性的分析来得出结论,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影响的,而让他们进行课文的背诵也是因为他们擅长记忆,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形象思维记忆要好得多,所以教师将一些语言规范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而对于课堂上一些精彩的课文,他们很难达到一个透彻的学习程度,也不能对这些好词好句进行欣赏。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介绍足够多的文章,让他们熟读熟背,长此以往,这些语言将会成为自己脱口而出的财富,成为自己的语言,带到需要的时候,只需要提笔就可以活用活现,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岁寒三友,让学生带着情感背诵《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四篇诗词,然后可以用在一些以积极向上,坚持不懈,努力奋进的写作中,从而升华文章的层次。

2.2 通过相应的训练,实现读写相结合。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需要学生具备能够把一段话清楚完整的描述下来,还要有理有据,还要具备感染力,这些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学生,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需要加强训练,因为他们该掌握的内容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现在只是需要将这些内容更加有效的串联,提高文章该有的档次,形成与他们不一样的风格。虽然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重视基本的句子结构,但是每个字,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运用都至关重要,还是应当有“从小事做起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朗读时的思想感情,来安排学生课后的写作训练任务。比如:教师教学《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想象自己明天毕业,写下自己的所有感想。

2.3 通过反复训练,促进语文知识点的消化吸收。

反复的训练可以通过随堂写作的方式进行,多次少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作文选材范围小,内容简单,与学过的文章具有很大等关联性。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语言现象的教学,在课后的写作训练中可能会用到的句子和模板,教师上课就可以重点讲解。选择句子也是一个关键点,好的句子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文章中选择某一类相差不大的句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些句子还具备可以迁移、概括性、能够举一反三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教师在介绍风景写作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教材当中的风景描写文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三峡之秋》、《长江之歌》等,让学生分别根据作者的一些词汇,运用到自己对身边的美景的描写中,多写多练,在不同的景物描写中都运用这样的词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2.4 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小妙招。

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知识语言,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阅读素材,比如:《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四大名著等,让孩子进行想象并且联系实际生活,来锻炼自己的语言,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小妙招,也就是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语言,这些万能语言适合每一个题目,可供学生在词语匮乏的时候使用,从有利的方面来讲,一旦学生遭遇词汇短缺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借助小妙招来解决。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这一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班级学生人数多,不能进行分身教学的情况。而从不利的方面来讲,这样的投机取巧的方式,又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让学生失去很多锻炼思维逻辑能力的机会,而课堂作为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舞台,这样会使得这个“舞台”失去其本身的魅力。

综上所述,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读写结合模式成为语文课堂的助推器,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陆亚楠.《读写结合,唱响语文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88):32.

[2] 周玉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