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链接,妙作用

2019-07-11潘水秀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挥作用课外阅读

潘水秀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中心,把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知识或内容巧妙、适时地带进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链接阅读,作用是非常大的。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经验,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链接阅读作用的做法:学文时链接阅读,补充知识加深理解;学文后链接阅读,拓展实践提高能力。

关键词:链接阅读;巧妙链接;课外阅读;发挥作用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阅读教学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基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灵活多样性,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为中心,把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知识或内容巧妙、适时地带进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链接阅读,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阅读素材、加深文本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延伸阅读范畴,提高阅读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链接阅读作用的做法:

一、学文时链接阅读,补充知识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会发现:选入教本的文章中,有的文本叙述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理解;有的原著文本部分内容被简化或被删除,容易造成理解断层……因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需要老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适时、适机地引出不同的链接阅读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补充相关知识,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需解开认知困惑时,链接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的写作知识,如写作背景、写作时代特点、作者生平内容、知识性内容等,学生如果不了解,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认知困惑,進而难以理解文本内涵。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出手相助,链接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及时“充电”,解开困惑。

有的文章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以学生的学识水平难以理解,甚至会感到吃力。如课文《一块特别的石头》,文中出现了“冰川”“第四纪冰川”这样的地质名词,不要说学生,如果老师不去查找资料,一定也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如果对它们不了解,就难以理解文中所讲到的李四光研究成果。我在上课时,组织学生学习第9自然段,在文中先后出现“冰川”“第四纪冰川”这两个词语时,采用了链接阅读“知识加油站”的方式,分别提供“冰川”“第四纪冰川”的科学解释内容。学生通过链接阅读相关的资料内容,很快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又如课文《詹天佑》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干线的事迹,赞扬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中最能体现詹天佑爱国的内容集中在第2、3自然段,可以从“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一内容进行教学。但因为小学生对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社会背景并不了解,因而也难以理解詹天佑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多么了不起。明白学生会遇到认知上的困难,我上课讲到“帝国主义者提出清政府用本国工程师来修筑铁路就不再过问”这一内容时,就链接了一段介绍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内容、京张铁路沿线的恶劣环境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链接阅读,明白了当时清政府的无能、懦弱和因我国落后而被他国欺负的史实,进而也就懂得了詹天佑接受修筑铁路任务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给中国人争气的爱国表现。这样做,能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的距离,更易于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需贯通感悟断层时,链接原文内容

在文章选入教材时,因为篇幅限制或文字表达方面等原因,会根据需要进行修改,部分内容会被简化或被删除。有部分文章因原文被简化或被删除,以学生认知水平阅读起来,容易造成思维跳跃,产生理解断层现象。在进行这部分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老师可及时地链接阅读原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补充阅读,在感悟断层处使思维迅速得到贯通,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课文《窃读记》,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除了语言更简练了,也删除了两部分内容——作者被一个书店老板无情赶走;另一书店店员特意留起书没卖,让作者看完。其中“作者被一个书店老板无情赶走”这一部分内容被删掉后,学生对于理解、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复杂的窃读滋味就没那么深入。对于作者为什么说“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学生因为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事情,所以会难以理解作者当时的恐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我在备课时特意搜索出相关原文内容,并制作成课件。上课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用课件出示了以下的链接阅读: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学生通过阅读链接,很容易就明白了作者在窃读时产生的那种惧怕而又无奈的滋味。那种感同身受,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获取的。老师不需要语言的渲染和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把思维调整到过去的年代,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3.需学习积累“语用”时,链接相关知识

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各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各篇课文都有计划、有阶段性地渗透了不同程度的语言文字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螺旋式的上升学习和积累。这些都是学生要进行学习和积累的,是他们今后学习、表达的基础。老师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运用方面的积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强化他们的语用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相机链接相关的语用训练知识让学生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补充相关知识。

如课文《火烧云》第3自然段中有不少描写颜色的词语,并且新出现了用物体名称加颜色词来形容的颜色词,如“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对于这些词语的学习积累,可先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认识:“这些颜色你们见过吗?读了这些词,让你想起了什么物体?”通过交流、讨论后,我再出示链接阅读内容:

借助物体名称来形容色彩的颜色词

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绘事物颜色的词汇,如白、黑、红、绿、蓝等等。“借物呈色”的颜色词,是指借助物体名称来形容色彩的颜色词。它们一般用“物体名称加颜色词”而组成,如课文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因为“葡萄、梨、茄子”这些事物比较普通,人们容易想到它们的色彩,因而“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词语所表示的颜色也比较容易让人们理解。

学生读了以上的链接阅读内容,可以了解新学的颜色词的构成特点,进一步深化认识,产生豁然开朗之感。接着,我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借助物体名称来形容色彩的颜色词”有什么。因为有了链接阅读的帮助,“火红、血红、土黄、姜黄、金黄、雪白、天蓝、湖蓝、墨黑”等颜色词,不断地从学生口中冒出来,说明学生这次的语用学习和积累教学达到了教学预期的目的。

二、学文后链接阅读,拓展实践提高能力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不过三百来篇,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汉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提高阅读能力,老师在阅读教学时除了教阅读方法之外,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时,选择适合学生課堂阅读的课外内容,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常在教学完内容后,预留一定时间,结合不同的训练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文章,组织学生通过链接阅读,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提供阅读实践机会。

1.需延伸激励阅读时,链接同著作文章

文章选入教材时,因为篇幅限制等原因,会根据需要节选出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容。为帮助学生了解前因或后续发展内容,进一步体会写作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特点,精心选择一定量的同著作内容作为课堂延伸阅读对象,让学生链接阅读后增强对同著作的兴趣。

如完成《赤壁之战》的教学内容后,我选择链接阅读文章《献密计黄盖受刑》给学生阅读。《赤壁之战》和《献密计黄盖受刑》均节选自《三国演义》。《献密计黄盖受刑》讲述的是课文《赤壁之战》之前的故事背景,即黄盖甘受苦刑帮助周瑜迷惑曹操的故事。选择这篇文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赤壁之战》的内容有辅助作用,并能通过抓住其中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三国演义》所蕴含的智慧和豪情。

又如《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上课时,我链接了《故乡》中描写“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与闰土见面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于闰土的少年与中年对比中,了解了人物的后续发展情况,也激起了想探究其中缘故的想法。

课堂时间有限,好的文章、著作等要引导让学生自主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我们课内让学生链接阅读同著作文章,能比较容易地达到激发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原著的作用。

2.需比较检验阅读时,链接同题材文章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文章的比较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同题材文章,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学生从中学会了比较,能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内涵。

如教学史铁生所写的怀念、感恩母亲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就可以链接阅读冰心所写的《纸船——寄母亲》。通过阅读比较,除了让学生感悟到写作手法上的不同,更能让学生明白:每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之间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但母爱都是那么浓厚,令孩子难忘。

又如教学王昌龄写的边塞诗《出塞》后,可提供链接阅读王翰写的边塞诗《凉州词》,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读懂链接古诗,并进行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阅读:“同题材的两首边塞诗分别表达了不同诗人什么情感?”另外,因为王昌龄是位出名的边塞诗人,写了很多边塞诗,我们也可考虑提供王昌龄写的其他边塞诗,让学生去从中阅读、比较:“同一诗人写的同题材的边塞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这样通过链接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提高鉴别力。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老师要把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知识或内容巧妙、适时地带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合适的课外阅读素材,才能更好、更大地发挥出链接阅读的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发挥作用课外阅读
如何让英雄中队在红色教育中发挥作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田玉科:老促会组织和政协可协作发挥作用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让中国标准发挥作用
认清形势积极作为 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发挥作用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