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的临床研究

2019-07-11刘西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刺络拔腰椎间盘腰椎

刘西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 27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退变性疾病,椎间盘老化及各种原因导致的髓核的突出,压迫相应的神经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为主的综合症候群,是引起腰腿痛的最主要病因[1]。笔者选取 2017年1月—2018年9月为研究时段,临床观察针罐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济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6.16岁。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37.2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1)多数患者曾有腰部肌肉劳损、受风受寒及外伤等病史。(2)一侧或两侧的腰背部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且疼痛持续,翻身时疼痛加重,下腰困难,可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腹压增加(如喷嚏、咳嗽)时疼痛加剧。(3)体征:腰背部肌肉僵硬,损伤相对应的棘突的叩击痛及压痛明显,多半可引起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双下肢的肌力、肌张力及皮肤浅感觉较平时可有改变,肢端血运情况及活动正常。(4)腰椎影像学检查(正侧位片、CT、MRI)可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椎MRI的诊断最佳。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经X线摄片和 CT 检查确诊;(2)年龄 25~70周岁;(3)在接受该研究方法期间停用其他治疗;(4)自愿加入该实验并签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剔除、脱落标准

排除标准:高血压、心脏病等原发性疾病发病期、精神疾病患者;不愿意接受刺络拔罐治疗者。剔除标准:纳入后未按实验方案所规定的治疗措施治疗的病例;纳入后继续接受其他的治疗方法并未告知施术者。脱落标准: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治疗并中途退出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针刺:针具使用针灸针,取穴: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华佗腰椎夹脊穴、秩边、环跳、腰阳关、腰俞、委中、悬钟。操作:患者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三焦俞、肾俞、气海俞、腰阳关直刺0.5~1寸;大肠俞直刺0.8~1.2寸;夹脊穴稍向内斜刺0.5~1寸;秩边直刺1.5~2寸;环跳直刺2~3寸;腰俞向上斜刺0.5~1寸;委中直刺约1~1.5寸;悬钟直刺0.5~0.8寸;以上腧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2周为1个疗程。(2)刺络拔罐:针具使用三棱针,取穴:主穴:经验穴-腰突穴[3](腰椎4或5棘突下旁开1.5~2.0 cm)、髂上穴(竖脊肌外侧缘与髂嵴交点处下1 cm)。配穴:腰4/5椎间盘突出选腰阳关穴;腰5骶1椎间盘突出选腰俞穴。操作:腰突穴、髂上穴:先用2%碘伏常规消毒,然后用三棱针在选中穴位上点刺5~8下,深度3~5 mm,迅速用闪火法拔罐,留罐7~10 min,每穴出血量8~15 mL;腰阳关穴、腰俞穴:操作方法同经验穴。治疗结束后,创面可贴创可贴进行保护,嘱创面48 h不要沾水。2次/1周,2周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及针刺方法同治疗组。

1.6 疗效观察

1.6.1 疼痛程度评定JOA评分[4]:JOA是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表,量表中主要包括主观症状(腰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体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动作及膀胱功能四方面评定。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功能障碍越明显者分数越低。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通过改善指数可反应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

1.6.2 疗效判定标准 运用JOA腰腿痛评分系统[4]对疗效进行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治愈:腰腿部及相关的疼痛症状消失,拉塞格征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高于75%;显效:腰腿部及相关的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拉塞格征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部及相关的疼痛症状减轻,拉塞格征疑似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部及相关的疼痛症状没有改善,拉塞格征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不足25%。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JOA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升高,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JOA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治疗组(n=40)对照组(n=40)(13.26±3.58)▼13.13±3.71(19.59±4.18)★☆(15.37±4.34)★(24.73±3.79)★☆(19.83±4.11)★

2.2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7.50%,对照组有效率85.00%,治疗组疗效更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病”范畴,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过度等是其发病的常见因素[5]。随着对针刺、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的逐步深入,对该病的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笔者选取的刺血经验穴-腰突穴接近西医解剖上腰5和骶1神经根的出口位置,研究表明[6],该穴有丰富的神经血管组织,且位于第四或五腰椎棘突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较著处,为炎性因子聚集之处,刺络该穴可直达病灶以散邪祛瘀止痛。髂上穴是臀上皮神经跨过髂棘走行于臀部的位置,刺络此穴可改善椎间盘突出部位的血液流动性、粘滞性及微循环障碍。祛除瘀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生成新血,从而缓解疼痛[7]。

针刺疗法运用四诊辨证、穴位配伍及针刺手法相结合,使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从而调理全身,疏通经络,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背腧穴位于各个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2寸,位于膀胱经,针刺此穴可起到行气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即为肾的精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腰为肾之府,肾俞穴可壮腰益肾。针刺肾俞穴可以强壮腰脊,解疫止痛。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关大肠俞的论述:“治腰痛,肠鸣,腹胀。”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大肠俞穴深层有第四、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有关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所以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各个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中,恰是督脉与膀胱经经气重叠之处,针刺此穴可以联络两经,起到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作用。夹脊穴深层解剖有腰神经后支、肋间后动脉及腰动脉。针刺此穴可以影响脊神经后支,从而影响交感神经,具有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气血运行通畅,疼痛自然可以缓解。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说明刺络拔罐能有效增加单纯针刺治疗突出腰椎间盘症的疗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了水肿的吸收及炎症的消除,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安全而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刺络拔腰椎间盘腰椎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