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填充囊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9-07-10王朝南苏忠良周佩敏王大风郑元波傅家兴

浙江医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囊袋椎弓椎体

王朝南 苏忠良 周佩敏 王大风 郑元波 傅家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40万[1]。OVCF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具有微创、手术成本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目前临床外科治疗OVCF的主要术式[2-3]。随着其应用增多,相关并发症甚至严重并发症陆续被报道,如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等[4-5]。新型骨填充囊袋是由高分子材料相互交错编织成的网袋状结构,有利于减少PVP中骨水泥渗漏,提高手术安全性[6]。本研究应用骨填充囊袋PVP治疗老年OVCF,并与PKP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骨填充囊袋PVP或PKP治疗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囊袋组33例、PKP组37例。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无下肢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术前常规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及骨密度检查来明确椎体压缩程度、骨折新鲜程度、椎体骨皮质(特别是后壁骨皮质)是否完整、是否为骨质疏松症。纳入标准:(1)骨折椎体局部有压痛者,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完全吻合;(2)年龄≥60岁;(3)骨折椎体在T10及以下水平节段;(4)病程<6周;(5)CT检查示椎体后缘完整或无游离骨块;(6)MRI检查示骨折椎体存在水肿现象;(7)骨密度T值≤-2.5。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感染、局部骨髓炎、神经根型疼痛、良恶性肿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囊袋组男5 例,女 28 例;年龄 64~88(76.5±8.6)岁;病程 1~18(10.2±5.5)d;骨折部位:T101例,T113例,T128例,L16例,L27例,L34例,L42例,L52例。PKP组男 7例,女30 例;年龄 60~85(74.2±7.5)岁;病程 1~32(15.3±8.5)d;骨折部位:T101例,T112例,T1210例,L111例,L26例,L35例,L41例,L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腹部悬空,胸腰背部处于适当过伸位,手术采取双侧穿刺跨中线的方式。术前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椎弓根体表投影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局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透视引导下,由正位椎弓根的外上方与矢状面成约15°夹角确定穿刺进针点,经皮穿刺。当正位显示针尖达椎弓根中线、侧位显示针尖进椎弓根影的1/2处时,表明进针正确;继续在透视引导下侧位进针,穿刺针通过椎弓根,深度达椎体前1/3。确认穿刺针位置后,拔出椎体钻,建立工作通道。(1)囊袋组患者在撤出骨钻后植入骨填充囊袋,待位置良好后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骨水泥,在透视下看到骨水泥填充到骨填充囊袋中,待骨填充囊袋逐渐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骨水泥成线条状从骨填充囊袋边缘渗出,进入骨小梁间隙,一般每个椎体2.4~4.0ml(在连续透视下监测骨水泥渗漏情况);停止灌注,引入推杆,将输送装置内骨水泥推入骨填充网袋内,撤出输送装置及穿刺套管;待骨水泥适当凝固后撤出输送装置及穿刺套管,缝合包扎伤口。术后24h下床活动。(2)PKP组患者撤出骨钻,插入球囊,在透视下扩张球囊,缓慢向球囊内注入对比剂,使囊内压力逐步升高,一般压力为150~175kPa;当伤椎复位基本满意或球囊已扩张至终板时,停止进一步扩张,透视位置良好后撤出球囊;注入PMMA骨水泥,再次透视,一般每个椎体4.5~9.0ml(在连续透视下监测骨水泥渗漏情况);待骨水泥适当凝固后撤出输送装置及穿刺套管,缝合包扎伤口。术后24h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X线正侧位判断)、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12个月骨折再发情况;(2)视觉模拟评分(VAS)[7]:采用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及12个月疼痛程度。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8-9]:采用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及12个月腰部功能,包括疼痛、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 项,每项 6 个级别(0、1、2、3、4、5分),得分越低表示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量均<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及术后12个月骨折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囊袋组骨水泥少量渗漏2例,均为椎体侧方渗漏;PKP组骨水泥少量渗漏10例,包括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体侧方渗漏5例和上下终板渗漏2例;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故未作处理;PK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囊袋组(P<0.05),见表1。两组患者术中均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d、12个月时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d、12个月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同时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OVCF新发例数逐年增多。目前开展较成熟的微创手术主要有PVP、PKP。其中PVP对恢复椎体的压缩高度不太理想,不能矫正继发的脊柱畸形,同时骨水泥需在较大压力下向椎体内注射,其外溢的可能性相对较大。相关文献报道PV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达38%~72.5%,部分渗漏进入静脉系统甚至有肺栓塞的风险[10-11]。PKP是从传统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主要能矫正椎体后突畸形,在低压状态下注入骨水泥,从而降低椎体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2]。虽然PKP较PVP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但有文献报道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时仍有较高的渗漏发生率[13-14]。新型骨填充囊袋PVP是在PVP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灌注骨水泥后,高分子材料相互交错编织成的网袋状结构能包裹大部分骨水泥,仅允许少量骨水泥渗漏到网层之外,减少了骨水泥渗漏[15]。同时囊袋的形状在膨胀后相对固定,能较好地控制骨水泥的分布,使骨水泥进入骨小梁内部与骨质嵌插交错,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增强伤椎对抗剪切力的能力,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囊袋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PKP组,且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这证实了骨填充囊袋PVP的安全性。

骨填充囊袋的填充材料为PMMA骨水泥,其生物相容性好,对骨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可在短期内使骨组织与骨水泥紧密结合,结合的牢固程度取决于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嵌插绞锁的数量和程度[18]。在理论上,骨填充囊袋的牢固性优于PKP。本研究结果显示,囊袋组术后无再发骨折患者,这证实了骨填充囊袋的有效性。骨填充囊袋PVP利用扩张矫形器在伤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在囊袋的包裹下,骨水泥逐渐加压,逐步抬高终板,使塌陷的椎体抬高,同时作为骨水泥的容器而留置在椎体内,避免了伤椎回弹[19-20]。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与囊袋及网袋的设计、穿刺位置、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患者体位、操作者经验等有关[21-22]。因此,建议患者术前俯卧位练习,增加术中耐受力;体位选择垫高双肩及双髋,使腹部悬空、脊柱背伸;在拔丝期注入骨水泥,使不易渗漏。本研究结果显示,囊袋组与PKP组在伤椎高度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骨填充囊袋的疗效确切。OVCF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微骨折活动及炎症介质释放。而骨填充囊袋PVP通过灌注骨水泥与骨组织结合致密结构,可减少微骨折的活动,同时骨水泥释放高温破坏神经末梢,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缓解患者疼痛感[23]。本研究结果显示,骨填充囊袋PVP在术后VAS、ODI评分方面与PKP疗效相当,与Kim等[24]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骨填充囊袋PVP是一种既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又能防止骨水泥渗漏的方法;在抬升伤椎高度、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方面与PKP疗效相当。

猜你喜欢

囊袋椎弓椎体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骨水泥灌注时机和灌注量对囊袋成形术效果的影响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解剖法制作囊袋在心脏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