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

2019-07-08张荣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5期

摘 要: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多元化,为了理清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特征,助力农民增收,以苏北的淮安为分析对象,在对淮安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增长结构分析法构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动对收入增长贡献的分解模型。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四个不同的收入来源角度,为淮安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结构;收入增长;增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015-04

引言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解决低收入农户增收问题,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也呈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1]。国内外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与农民收入有直接显著的联系,合理的收入结构将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江苏农民收入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江苏农民增速放缓,收入结构有待优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苏北的发展相对落后,其农民收入也与苏南、苏中存在较大的差异[2]。苏北农民收入增长能有效地提升江苏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本研究以苏北淮安农民收入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淮安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并从收入结构角度为淮安市农民增收献计献策。

一、淮安市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1.淮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分析。为了深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本文搜集了2001年以来的淮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在2001—2017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 180元上升到15 601元,平均增长率达到10.22%。从环比增长周期来看,2001—2011年间,虽有所震荡,但总体趋势是缓中有升,到2011年收入增长幅度达到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发展趋缓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同时由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全面普及和深化,导致农民收入波动性增长。2011之后,增长幅度下降,仅2015年增长小幅上升。当前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如何提升农民收入,是学者和政府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2.淮安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农民收入可以从来源角度、性质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从来源角度可以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从性质角度可以分为生产性纯收入和非生产性纯收入。从来源角度对农民收入进行研究,不仅能分析出农民对自己所拥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情况,还能够了解到不同來源的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情况,从而把握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规律性特征[3],因此本文主要从来源角度进行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淮安市2006—2015年统计年鉴的查阅,淮安市农村居民近年来收入结构比重(如下页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淮安市农民收入结构在逐步地发生变化,2006—2013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淮安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两者的合计约占总收入的93%。但是从2014年开始,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与之对应的是转移性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究其原因,是淮安市近年来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的财政惠农政策,如提高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使得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虽然,从整体比重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由于占比较高,对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力度也较大,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所占比重的逐渐增大,其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加以考虑[4]。

二、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各种不同来源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收入结构,所以在实际研究中可以用收入结构的变动指数指标来反映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本文借鉴闫衍(1997)的经济增长结构分析法,在该分析法中各项收入的结构变动值是由本年度比重与上一年度比重的差额的绝对值之和来测算的[5]。在本文中,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值,就是分别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比重的变动差额绝对值之和来测算的[6]。其计算公式如下:

△Xt=∑X■■-X■■

式中,△Xt表示t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值;X■■表示t年i项收入的比重;X■■表示t-1年i项收入的比重。

表2为2007—2017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值,总体来看,收入结构呈现波动性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转移性收入比例大幅度上升,随之大幅度减少的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比例。

1.工资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为了清晰地了解工资性收入份额变动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本文将收入变动值与工资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两者统筹考虑,形成了淮安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影响分析图(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淮安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呈现波动变化,其中在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而在其余年份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小。通过对比工资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与收入的变动趋势,发现两者基本具有同向变化特点。也就是说,工资性收入增加幅度越大,当年的收入增加也会比较大,反之亦然。

2.家庭经营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为了清晰地了解家庭经营性收入份额变动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本文将收入变动值与家庭经营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两者统筹考虑,形成了淮安市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变动影响分析图(见下页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家庭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也基本呈现波动性变化,其中在2013—2014年变动幅度急剧变大,而在其余年份变动幅度相对较为平缓。通过对比家庭经营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与收入的变动趋势,发现两者基本具有反向变化特点。也就是说,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幅度越大,当年的收入增加反而会变小,反之亦然。

3.财产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为了清晰地了解财产性收入份额变动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本文将收入变动值与财产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两者统筹考虑,形成了淮安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变动影响分析图(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尽管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但是财产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波动性变化趋势显著,其中在2007—2008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等年份的变动幅度都相对较大。通过对比财产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与收入的变动趋势,发现两者基本具有同向变化特点。也就是说,财产性收入增加幅度越大,当年的收入增加也会比较大,反之亦然。

4.转移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为了清晰地了解转移性收入份额变动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本文将收入变动值与转移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两者统筹考虑,形成了淮安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变动影响分析图(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份额的变动值相对较为平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2014年,转移性收入份额突然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淮安市多项惠民政策导致。通过对比转移性收入份额变动值与收入的变动趋势,发现两者基本具有同向变化特点。也就是说,转移性收入增加幅度越大,当年的收入增加也会比较大,反之亦然。

5.农民收入结构的总变动值。本文将收入变动值与收入份额变动值两者统筹考虑,形成了淮安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影响分析图(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除2013—2014年以外,淮安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的幅度相对较为平缓,而且收入结构变动与其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有着一致性,即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程度较大的年份,其收入水平增加额也相对较大。具体而言,除了2008—2009年、2013—2015年期间,农民收入结构与总收入增长额的一致性趋势有所减弱,主要是转移性收入的大幅度变动造成的;其他年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增加幅度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三、建立在收入结构基础上的农民增收对策

1.多举并措,提高工资性收入。当前淮安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因此要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就必然要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使农民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带动农民的增收。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发挥淮安市当地高职、中专院校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农民职业培训、青年农民创业培训,同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进村、整村推进农业职业技能提升,让农村的人们有更多机会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二是扶持乡村企业吸纳就业。乡村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时具有天然优势,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乡村企业,使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7]。三是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助力创收。如借助二河优质的水资源,可发展以休闲渔业为主的垂钓中心;依托和平镇、盐河镇等地田园自然风光,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对于回乡创业或者自主创业的人员,给予政策和信贷支持。

2.多方助力,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尽管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淮安市政府可通过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一是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扩量提质,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规范发展;二是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作共建基地、“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重点发展无公害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实施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民宿计划,加快白马湖片区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实施进度,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确保全市应确权颁证到户率、所有村颁证率均超90%,并完成县级验收以及与农业部数据库汇交。二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引导“四荒”地、农村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等所有农村集体产权处置全部进入市场。三是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采取折股量化、按股分红等方式,将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组到户,合理设置股权,明确收益分配办法,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四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拓展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权能,扩大主要种植业、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和农机综合保险覆盖面,探索适合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新型险种。

4.立足精准扶贫,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一是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确保投入总量的不断提升。在继续实施耕地保护补贴直补农户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民增收财政转移支付支持补偿机制[8]。二是聚焦医疗减贫,全面落实淮安市政府《关于建立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全覆盖免费保险。三是聚焦社保托底,扩大农村低保覆盖人群,将无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纳入低保范畴,逐年提升标准,落实精准扶贫。

5.优化收入结构,助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农民家庭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变化,农民对家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家庭收益的最大化,这也就是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的实质。目前农村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政府可以依托国家优惠政策,通过信贷和财税支持,鼓励农村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主体,从而将以前以土地种养殖为主业的农民,逐步转变、过渡到以工资性收入为主。

参考文献:

[1]  冷勇峰.基于農民收入结构视角下的江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13.

[2]  张荣.基于ELES模型的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36-40.

[3]  柳芳.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4]  周雪松,刘颖.中国农民收入结构演变及其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2,(14):210-213.

[5]  闫衍.经济增长结构解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7,(11):17-22.

[6]  黄艳娴.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对收入影响的量化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2,(6):1150-1153.

[7]  李博.河南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增收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151-157.

[8]  张勇奇,湛中林,周方元.增加农民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对策解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7,(2):52-54.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