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原《楚辞》中的法家思想

2019-07-08吕秀青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楚辞屈原

吕秀青

摘要:戰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纷纷著书立说,屈原虽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家,但难免不受各家思想的影响,历来对其《楚辞》文本中的法家思想少有论述,因此从富国强兵、举贤授能、明法度三个方面来进行一一分析。

关键词:屈原;《楚辞》;法家思想

屈原的思想一向被认为是属于儒家体系的,自刘安、王逸、朱熹到戴震都无异辞。而对于屈原作品中的法家思想,近现代学者才相继讨论。郭沫若先生、汤炳正先生、戴志钧先生等皆有论述。正如汤炳正先生在《屈赋新探》一书中认为屈原思想受到儒、法、道、名等各家思想的综合影响,“屈原处在战国时代,变法革新之势方盛,因而屈原的思想,法家色彩比较浓厚。”

屈原《楚辞》作品中,并没有系统地提出法家理论,但他力图变革的呼号,却与法治的根本宗旨相暗合。他也希望通过法治和改革来实现心中的“美政理想”。根据《史记·屈原列传》的记载,屈原参与了国家“宪令”的制定。那么也必然深谙法理。在《楚辞》里,仔细从文本去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其法家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富国强兵,奖励耕战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政治目的,积极推进改革。抛弃礼乐,崇尚法治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屈原在《惜往日》里的“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回忆了追随先人功绩,阐明法度,因而国家富强,以反衬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痛心。屈原渴望修明法度来实现国家的富强。他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希望继承“先功”来推行国富政策,只可惜不被重用,政治上不得意。

我们可以从《国殇》的侧面去窥探屈原的“励战”思想。《国殇》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战歌,而其中的描写更是展示了楚国将士的精神风貌和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从《国殇》来看,楚国国家对战死将士通过祭歌的形式进行热烈的颂扬,这也看做是屈原“励战”思想的产物。

关于“力耕”思想,在《楚辞》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但是对于“力耕”的态度,屈原还是有的。在《卜居》中“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用反问语气表明了自己的选择和态度。也就是屈原肯定“诛锄草茅以力耕”,反对“游大人以成名”,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卜居》里所流露出的思想,也是法家思想在他那里的映射和反映。

二、明法度,辨赏罚

法家认为,通过赏罚这两种办法以保证法律得以有效实施,是法家的基本思想。屈原也希望有贤君明主,通过“明法度”来实现“国富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后来,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屈原被放逐。所以屈原在作品中很多地方表明了对国法无度的批判,反衬出他对修明法度的渴望。

屈原在其作品中反复抒发了他“忠而遇罚”的不平与愤懑,这种愤懑恰好与他所提倡的“明赏罚”相对应相补充。虽然他追求的三王之治的终极美政理想与孔孟无异,他对古圣贤的美好政治是持肯定向往态度的,但是谋求的手段却是迥异的。孔孟主张施行仁政、礼义,但是屈原的生存背景更为复杂,经历战争、遭遇谗言、君主的不信任,都让他更加明白重法度、明赏罚才是兴国之道。

三、举贤授能,禁朋党

战国时期的屈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主张“举贤授能”,来取代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是有进步意义的,同时,在屈原作品中也大量反映了他的这种主张。通过一生政治上的遭遇,和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各诸侯国发展的洞察,屈原深刻的认识到在维护君主专制和发展国家的争霸实力光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是不够的,能否启用和培养贤才、打破旧有的用人制度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在《离骚》和《惜往日》中,诗人所引用的事例与人物大都是社会下层的卑贱人物,如吕望之、宁戚、百里奚、伊尹等,恰好证明了他举贤不论贵贱的人才主张。

法家素来主张禁朋党而进贤士,屈原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对“朋党”的愤懑不满之情。也正是因为党人的贪婪、偷乐、鄙固,屈原才遭遇谗言与放逐,当然诗人对党人的控诉,不仅仅是位个人的遭遇鸣不平,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和革新思想。他已经看到了朋党、党人之流对政治以及国家法度的破坏,所以在作品中大肆揭露他们。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屈原《楚辞》中是明显透露着法家思想的,屈原本人也是受到法家思想影响的。他不是真正的法家,也没有系统的思想理论,但是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借鉴并融合法家思想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热切盼望国家修明法度,君主能够举贤授能,实现国家富强,他不仅仅是个诗人,也是一个在时代潮流中追求革新的伟大政治家。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屈原研究[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41.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汤炳正.屈赋新探[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115.

[4]韩非.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屈原.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2015.

猜你喜欢

楚辞屈原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辞
节奏观下《楚辞》的英译研究
秋夜读《楚辞》
屈原诗·天问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
《楚辞》情感审美特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