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源·感恩”应是学校德育的必修课

2019-07-08洪涛张倩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源感恩学校教育

洪涛 张倩

[摘 要] “感恩”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同样也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美德。饮水思源,心存感恩,尤其是在当代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思源与感恩更应该是每个孩子应该受到的教育。本文以“思源·感恩”为主题,以目前社会上思源感恩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与当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相联系,着重阐述“‘思源·感恩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必修课”这一观点。

[关键词] 学校教育;德育工作;思源·感恩;道德实践

饮水思源,当心存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样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事实上,我们都非常需要感恩,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德育作为学校品德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更应该将感恩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一、“思源·感恩”的含义

在古代,人们对“感恩”两个字总是怀着一种敬意,不仅是对于施恩之人的尊敬,更是对于心怀感恩之人的尊重,唐朝孟郊甚至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惊世名句。

到了现代,人们试图给“感恩”二字一个全面的解释,《牛津字典》对它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谢之情表现出来以回馈他人”。《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字典上能给出的只能是它的字面意思,但感恩的含义却不止如此,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处世哲学,同时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对于生活中所有看似稀松平常的事物心怀感恩之情,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幸运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一个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来说,感恩就意味着使他们知道父母与老师的付出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使他们认识到周围的一切他们所正在享用的事物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使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敬意。

二、“思源·感恩”教育的意义

1.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孟母三迁,根源都是周围环境。积极在校园中推广感恩教育,耳濡目染,提高师生对于感恩的重视程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谐友爱、充满感恩的校园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积极推进感恩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老师的辛勤付出会让学生理解周围每一个人的辛苦、接纳他人,培养一种悲悯的情怀;会让同学们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与学习心态,促成学生品德水平的提高;与周围的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成长成为一个谦逊、尊师爱友、礼貌待人的人。

2.教会知恩、识恩,促进学生真正拥有感恩情怀

识恩、知恩是懂得感恩的基本前提,假使一个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人对于自己的帮助,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恩惠,那么他是不会懂得感恩的。学校推广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们从身边的每一件事中思考感恩,懂得感恩的意义,认识到并非每一种自己正在拥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点上,曾经很多日本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玩一个叫“十月怀胎娘辛苦”的体验小游戏。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沙袋,让每一名同学把与自己出生时重量差不多的沙袋绑在自己的肚子上,并且在这一节课内不允许取下。下课后,老师让同学们谈一谈对于“十月怀胎”这个游戏的感受。据说,很多学生当场就被感动哭了。很显然,学生们需要先知恩,才会懂得感恩。感恩与其说是一种美德,不如说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只有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关于感恩教育的活动,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知恩、感恩。

三、注重“思源·感恩”教育的現实原因

1.当代学生家庭中的感恩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独生子女,家长宠爱严重。受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的影响,虽然现在“二孩”政策已经全面放开,但并没有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很多家庭更倾向于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独生子女往往不自觉地接受着几代人关爱的叠加,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宠爱,遇事很少批评,凡事以包办为主。这样的环境养成了新一代独生子女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不懂得珍惜,对于索取理所当然,并且习以为常。

2.学校德育工作被边缘化,难以有效开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点睛之笔,它致力于培养并提高学生人格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基本目的的具体体现,贯穿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引领着整个学校教育的方向。它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指向标、动力机制和思维保障。特别的,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程的小学教育,是培育和成就合格公民的起点。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却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代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重智力培养而轻品质培养的现象。就当前的教育而言,尤其是初高中学生的教育,由于面临中考、高考等各种压力,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理论水平,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教育目的,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品德素质的培育。虽然说有的学校逐渐地开始重视品德的培养,但在家长、社会普遍的以成绩为判断标准、以录取率为衡量准绳等因素一定程度的影响下,在学校整体教育中,品德教育并没有它应有的优势地位。

四、促进学校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感恩教育的措施

恩格斯曾说:“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教会学生感恩,首先要在思想意识层面上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感恩、怎么做才是感恩。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展览会、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感恩。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沟通了教师和家长间的情感,密切了家校间的联系。

2.突出感恩实践环节,重视知行合一

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应该格外重视感恩教育的道德实践环节,用亲身的经历增强学生们的感恩意识,从而使感恩教育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们的心理世界。具体来说,在家庭层面上,应鼓励学生对父母对长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从身边的每一件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开始,比如,回家帮爸爸妈妈把衣服挂在衣架上,为爷爷奶奶捏捏肩、捶捶背,帮父母打扫一次房间等。鼓励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地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学校层面上,鼓励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尊重,鼓励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但尽可能地杜绝物质上的感激。比如,为老师唱一首歌,在教师节的时候集体祝老师节日快乐等。在社会层面上,由于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对于社会的感恩又是整个感恩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可以由学校组织,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在重阳节的时候集体去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在植树节的时候组织学生集体种树,在周末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集体帮助环卫工作人们打扫卫生等等。

3.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学校教育的工作中

中小学德育大纲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教育的最普遍和最基本途径。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与学校的普通教育内容相结合,也可以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学校具体的学科教育当中去,引导学生将具体学科的思维与感恩教育的思维相结合。同样,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与知识教育内容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要在使学生获得智育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教育,需要老师合理的调整当前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采取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为学生们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4.感恩教育需要因人而异

学校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教育,不仅包括幼小中学、大学等,还包括了中职、高职教育等,感恩教育工作要想真正贯穿各级学校教育,就需要分门别类,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中间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设置不同的教育重点。比如,幼儿园阶段的感恩教育工作应以具象感知为主,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感恩;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具象感知的同时增加道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知道更多的感恩事迹等;中学阶段的孩子则显得更加成熟,他们在意识层面上普遍懂得需要感恩的道理,但却缺少具体的实践,因此中学的阶段的感恩教育应以社会实践为主,增加学生们的在感恩实践中的道德实践感和道德体验感。职业学校的感恩教育则应该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在学生们进行具体技术学习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质上的美德,还是一种身体上的行为,既需要道德情感上的培养,也需要道德行为上的践行。学校作为学生们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对于感恩教育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将感恩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和具体学科的教学中,并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春艳.浅谈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71-71.

[2]陈焕武.感恩教育,一个永不过时的议题[J].华夏教师,2016(8):93-93.

[3]罗敏.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7).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思源感恩学校教育
My Dreams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Hip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