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漏网之鱼”效应下,是多张网还是换策略

2019-07-06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9年17期
关键词:厂商华为供应链

何为“漏网之鱼”效应

在消费领域,有“棘轮效应”一说。所谓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简单地说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更简单地说就是“回不去了”。

从粉丝经济角度,粉丝会对产品的期待一步一步拔高,要满足粉丝心理就得超越他们的期望,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产品要么特意留下一些缺陷慢慢改,要么就直接转型做服务。或者换赛道换场景,比如小米在国内很难突破时,就选择去印度市场(OPPO和vivo也类似)。

苹果创新不足,也是“果粉”对其期望高过了苹果的能力。也即用户对苹果的创新阈值已经提高,小打小闹已经提不起兴趣。而且iPhone横空出世之时用APP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构成从厂商、开发人员和用户的价值增值闭环,这个锚点太高,苹果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走在革命性的转折点上,或许苹果还是以前的苹果,只是我们的要求更高了。

这种压力下的苹果不可能会有令人惊艳的创新。于是,苹果开始在配件上动脑筋,推出Apple Watch和AirPods这样的产品,让人们把目光转移到周边去。

在这两个新领域,苹果同样完成了收割式的占有率。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Apple Watch市场占有率达到35.8%,AirPods达到60%。

根据估计,目前iPhone的存量用户大概还有9亿,约占全球存量市场的20%,而在iPhone之外,大约还有5亿活动设备,这是苹果的基本盘,是苹果创新的用户基础。

不过,苹果的用户数已经见顶——苹果目前这个玩法已经不可能有新的增长点,“漏网之鱼”效应明显。

“漏网之鱼”效应是笔者在渔业开采中发现的。即在大量捕捞的鱼类中往往都会捕捞体型较大的鱼,而生长较慢的鱼会更小,更好地逃离渔网,从而有更高的机会将其基因传给下一代。如此一来,捕鱼就会导致生长率和其他特性的快速进化变化,导致最终捕到的鱼越来越少。

對应到营销策略上,任何营销手段都会把一部分用户挤到别的品牌和别的平台去,无法避免,导致同样的策略变得越来越无效。任何营销策略张网的时候,用户都会有策略逃离,所以就要构筑产品矩阵和平台矩阵,才留下最多的客户。

苹果要摆脱目前困局,需要用“新网”去“捞鱼”,但无法继续在手机领域有效。根据国内第二季度的手机数据显示,除了华为大幅增长,其余品牌无一增长。海外市场受到限制的华为开始把原本海外的增量投入到国内市场,在总体市场下降的情况下,华为把对手的份额大幅“吃掉”。

面对如此压力,今年苹果已经用少有的多次调价策略来拉动销量,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在产品线上,苹果也远不如华为、OPPO和vivo丰富,在手机市场上,苹果以前的用户都成了“漏网之鱼”,这个赛道对苹果来说,已经很难再“网到鱼”了。

苹果即便再努力,最多也是回到以前的水平,无法突破,其实从2017年的大幅涨价,已经表明苹果几乎放弃挣扎,只在利益上做了最好的平衡。目前,苹果“躺挣”也比所有其他手机厂商过得好,App Store已经把iPhone的价值尽可能压榨干净,从成长的角度,苹果只剩下涨价一条路。

因为苹果几乎开发完了所有高价值客户,它不再可能网到其他“漏网之鱼”,而在高端领域,本来就存在一年换苹果、再一年换华为或三星的问题,这个市场已无彻底革新的意义,可以追随,不必要领导。

“换网”才是当务之急。

苹果还是“大哥范儿”

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苹果彻底放弃手机,对其他厂商是好是坏?

苹果目前拿走了手机市场大部分的利润,而在花钱做研发方面又有些打偏了方向,的确有些浪费。苹果天天担心花不完的钱怎么处理,有的厂商却是朝不保夕,这是行业的健康发展情形吗?

上一个在行业内挣取如此高额利润的是“Wintel联盟”,它们把PC和服务器领域“吃得”死死的,微软和Intel珠联璧合,软硬开弓无往不利,奠定了当下IT格局。Intel指挥下游厂商如御手足,但它们也完美错过了移动通信领域发展机会。除了联想以前一直有手机,后来买了摩托罗拉再次回到主流,其他IT厂商无一进入这一行(华硕有手机,没进主流)。

苹果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障碍了么?看到苹果“落”地,估计很多人期待了很久了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市场踩点高于技术创新。苹果能有今天的成绩,很重要一点是苹果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在看准市场之后敢于投入开发突破性技术,敢于试错。也即,有我不下地狱,谁先下地狱的大无畏。

现在的苹果还有这精神,但市场考量超过了技术探索精神,我们仿佛看到20世纪的苹果。

其二,看钱太重,压榨供应链太狠,导致供应链左右为难,随时砍单使得供应链很难摸准苹果脾气导致难以为继。

日本JDI给苹果订制LCD,但一年后苹果随即放弃LCD,导致JDI直接陷入困境,苹果甚至还没给清JDI厂房建设费用。

2017年苹果认为支付高通的权利金太高,转头扶持Intel,结果带来两年基带停滞,跟不上时代因小失大。

2019年,三星以苹果采购没有达到要求,索赔6.8亿美元,苹果随即找京东方合作。曾经,LG也是苹果OLED链上的一环。

不得不说,库克供应链管理出身,做事果然成本优先。

其三,技术开发打偏,苹果失去了标杆作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大家没有模仿对象,纷纷把华为当作了模仿对象。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苹果真的不行了呢?并非如此,蘋果现有的储备足够它“折腾”和研发而不担心市场状况,比如最近苹果宣布研发费用提高到160亿美元左右—终于与华为差不多。但我们要注意,苹果研发费用范围窄多了,集中度更高。

经过苹果的培养,行业内供应链品质都有大幅提高,其他厂商在某种程度上是搭了顺风车,换任何一个厂家取代苹果,都会导致混乱。某种意义上,苹果设定了一种秩序。

而这种秩序和规矩是围绕软件需求设定的,因而要打败苹果,必须要从软件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打败一两款iPhone于格局无补。即便苹果倒下,它再站起来也不难。在“果粉”之外,还有一大群“猛吹”Android,期待Android倒逼苹果降价再入iPhone的人群。

苹果现在面临的问题是iPhone的用户淘汰手机太慢。iPhone年销量只占10%左右,高的时候接近15%,但其存量手机依然占全球存量的20%左右,即iPhone的寿命是Android手机的两倍左右。到目前,6年前的iPhone 5S,5年前的iPhone 6,4年前的iPhone 6S都有继续在用的,而这几年前的Android手机安在?

为了让iPhone大规模失效成为头疼的问题,于是有苹果在iPhone 6S上的电池问题,以及iOS 10.3.3以上的降频问题。苹果为了劝说老用户体验新科技操碎了心,但反响过于强烈,苹果不得不换电池、改软件,让“老爷机”继续发光发热。

数据显示,iPhone手机的换机周期大约为4年,iPhone的销量受这个周期影响较大。理论上,今年的新iPhone应该对应2015年那一拨用户。2015年iPhone销量达到2.3亿台,2019年应该是iPhone的换机高峰期。

当下,处于4G网络和5G网络的交替时期,手机销量继续下跌。历史又一次来到转折的十字路口,尤像当年的交替转换之时。当年诺基亚没赶上3G时代而跌落,摩托罗拉想做个音乐手机结果造就了目前的苹果,华为则抓住机会也一飞冲天。如今,各大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新旧交替时刻上演着一幕幕成王败寇的大戏。

猜你喜欢

厂商华为供应链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