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

2019-07-06彭方蔡佩丽林悦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降钙素住院费用缺血性

彭方 蔡佩丽 林悦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促、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征, 做好病情监测与评估, 是实现有效治疗的重要基础。本次研究选取30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 年3 月~ 2018 年10 月收治的30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NIHSS 评分>4 分)和对照组(NIHSS 评分≤4 分), 各150 例。对照组患者男90 例, 女60 例;年龄41~80 岁, 平均年龄(60.31±7.68)岁。对照组患者男92 例, 女58 例;年龄40~84 岁, 平均年龄(60.26± 7.9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使用NIHS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最高分为42 分, 评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神经缺损越严重。NIHSS 评分≤4 分为轻度卒中或小卒中, NIHSS 评分>4 分为中度卒中、中度-重度卒中、重度卒中患者。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签署了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研究知情同意书;②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③属于首次起病患者, 在发病24 h 内就医;④入组前6 个月内未使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卒中患者;②存在既往器质性脑部病变患者;③精神异常或是过敏体质患者;④病例资料不完整或无法实现长期随访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2 ml, 使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 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操作, 正常参考值为<0.1 ng/ml。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压疮、脑疝等)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实 验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42±0.38)ng/ml、(11.42±1.85)d、(9254.46±358.46)元, 对照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0.35± 0.25)ng/ml、(9.85±1.46)d、(5521.46±326.85)元, 实验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降钙素原(ng/ml)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实验组 150 1.42±0.38a 11.42±1.85a 9254.46±358.46a对照组 150 0.35±0.25 9.85±1.46 5521.46±326.85 t 28.810 8.159 94.248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阻塞, 从而导致脑组织急剧缺血缺氧具有密切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自身和坏死的脑组织能够激活炎症细胞, 并将炎症细胞趋化到坏死部位, 进而引发自身炎症损伤[1]。 同时, 被激活的炎症细胞还能够合成并释放炎症因子, 导致C反应蛋白、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以及降钙素原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并且这些抑制炎症因子以及促进炎症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程中均会产生显著的作用, 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预后恢复。

降钙素原属于全身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在炎症发生早期其水平即会显著升高, 在临床中发挥着炎症水平评估和抗菌药物指导的重要作用。血清降钙素原属于降钙素的前体糖蛋白, 由甲状腺C 细胞产生, 正常人体中的血清降钙素原处于极低水平, 几乎难以被检测, 当患者出现重症感染症状后, 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显著升高, 尤其是在全身性感染后会出现急剧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指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 降钙素原存在显著升高的状况, 这与此次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 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对于早期判断全身细菌感染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 均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2]。

本研究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 并对比分析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指标水平,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上升, 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上升, 其水平上升愈加明显。因此,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治中, 可以将降钙素原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并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相关研究指出, 降钙素原浓度变化和人体的炎症反应具有密切关系, 能够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衡量与评估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情况[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发展与炎症细胞具有密切关系, 也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预后恢复的重要因素。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连续监测发现, 利用连续性监测措施, 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细菌感染, 并及时地采取抗生素药物等针对性治疗措施, 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率[4]。另外, 有研究显示, 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无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研究发现,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升高的状况, 但相对来说, 无感染患者的指标水平上升辐度较小[5]。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42±1.85)d、(9254.46±358.46)元,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9.85±1.46)d、(5521.46±326.85)元,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降钙素原指标的监测能够发现,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阶段, 降钙素原的检测值越高, 患者出现并发症和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 因此, 降钙素原能够成为病情评估的标志物之一。在急性脑卒中临床诊治中, 通过对降钙素原指标的监测, 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明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从而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和干预措施, 有助于避免由于评估不足而引发的不良结果。在临床治疗中, 根据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 综合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能够为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完善提供更加全面与科学的指导, 从而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并降低住院费用, 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的同时, 降低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6-8]。

综上所述,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阶段, 降钙素原检测值会显著升高, 能够对病情发展及预后产生较为显著的预测效果, 能够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评估与指导指标。

猜你喜欢

降钙素住院费用缺血性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北京市医保局:部分住院费用 4月1日起“无纸化”报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