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2019-07-05刘炜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效果对比

刘炜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并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的平均气道压、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均有明显改善,但觀察组新生儿的平均气道压、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少,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气胸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患儿身体康复速度,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新生儿气胸; 效果对比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02

新生儿气胸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窘迫及呼吸困难等,该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加强对新生儿气胸治疗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确保新生儿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关键[2]。为此,本次笔者所在医院将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纳入标准:经过各项常规检查核实后符合“新生儿气胸”临床诊断标准,并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指征的患儿。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肺内压缩面积大于50%的患儿。排除标准:存在合并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及DIC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及消化道疾病的患儿,患有严重的脑、肝及肾等脏器疾病的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0~5 d,平均(2.5±0.3)d;

对照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0~6 d,平均(3.0±0.4)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属通过对本次观察治疗全过程进行了解后,经协商家属自愿签署本次观察治疗知情书。所有符合标准的患儿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内容主要包括心电和体温监测、抗感染治疗、辅助吸氧、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同时对患儿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并要密切观察引流瓶水泡情况,若引流瓶不出现气泡可将引流关闭。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采用德国Drager公司EVita2。参数FiO2调整为0.3~0.8,频率调整为每分钟40~50次,吸气时间设置为0.3~0.5 s,呼气峰压设置为1.5~1.9 kPa,呼气末正压设置为0.3~0.5 kPa。之后根据患儿各项体征改善情况及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标准进行参数调整;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呼吸机采用德国Stephanie,将呼吸机设置为高频模式及低容量策略。参数FiO2调整为0.3~0.8,频率调整为8~12 Hz,振幅设置为3.5~3.9 kPa,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设置为0.8~0.4 kPa,振动程度以看到患儿胸廓振动明显为度,吸气时间设置为0.3 s。之后根据患儿各项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进行参数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胸部正位片检查及血气分析,将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的平均气道压、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对比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出现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及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显效:经检查患儿的肺功能明显改善,呼吸加快及窘迫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检查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经检查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平均气道压、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平均气道压、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记录可知,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该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及风险性高等特征,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3-4]。所以一旦确诊新生儿气胸,应立即对新生儿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措施,并对患儿的心电和体温进行密切监测,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辅助吸氧、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辅助治疗,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5-6]。相关研究表明,针对新生儿气胸的患儿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7-8]。

高频振荡通气是以高频模式及低容量的方式维持患儿生理需要,交换患儿体内气体,是一种高效特殊的通气方式,同时该通气治疗方式减少了传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给患儿造成的多种并发症。且高频振荡通气方式避免了传统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时低通气压力不能缓解肺低血氧状态,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弊端。通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儿的身体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在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的观察组新生儿的平均气道压、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少,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邱其周,程贵辉,陈虹余,等.不同通气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康复的影响[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7,8(2):82-83.

[2]雷克竞,谭静,唐国红,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6,4(3):93-94.

[3]朱建幸.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7(2):68-69.

[4]刘玲,蒋君,许松涛.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6(2):67-70.

[5]陈丹,黄西林,李小萍.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5(7):70-71.

[6]朱耀斌,罗朝峰,范祥明.高频振荡通气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重度肺损伤中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8(2):86-87.

[7]刁诗光,邱燕玲,王冬妹,等.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4(3):97-98.

[8]刘洋,张莹,王琳.新生儿气胸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2017,7(2):66-67.

猜你喜欢

效果对比
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观念对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自制护理模具在包皮环切术后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观察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桦甸地区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技术与特点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