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旋转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

2019-07-05胡艳丽欧凤柳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生活病患生存率

胡艳丽 欧凤柳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30~55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宫颈无异样,容易被漏诊。临床表现多为接触性出血,近年来宫颈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1]。早期宫颈癌治疗后采取不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病患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本文探究术后辅助旋转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4例早期宫颈癌病患,所以病患均符合早期宫颈癌的纳入标准。根据给予术后不同辅助治疗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47.15±3.43)岁;宫颈癌FIGO分期标准:Ⅰa期12例,Ⅰb期30例。对照组42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6.61±3.42)岁;宫颈癌FIGO分期标准[2]:Ⅰa期13例,Ⅰb期29例。对比2组病患的年龄、FIGO分期等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患均给予手术治疗,然后进行术后放疗和化疗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应用0°、90°、180°、270°四野盒式照射,根据不同病患的病情选择剂量分布并添加楔形板,然后进行放射治疗[3]。观察组给予旋转调强放疗,平均每2°就给予1个照射野,沿着1790-1810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拉1个弧,总共要拉2个弧,然后进行放射治疗[4]。所有病患采用X射线进行放射治疗,处方的剂量为95%PTV 45.0~50.4 Gy,能量为6 MJ,1.8~2.0 Gy/次,每次分为25次左右完成,对每位病患都设定相同的优化目标,包括靶区的最大和最小剂量、接受最大剂量照射的最大体积、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等[5]。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病患在放射治疗后,给予补充阴道后装治疗,根据病患阴道长度制定靶区长度,一般情况为2 cm左右,剂量参考点取黏膜下0.8 cm,5.0~6.0 Gy/次,1次/周,一共治疗2次。所有病患放疗结束后给予化疗,每周采用30 mg/m2·d1顺铂和45~50 mg/m2·d1紫杉醇进行化疗治疗,化疗5个周期。观察疗效并对比分析对病患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早期宫颈癌术后给予不同辅助治疗后,观察并记录病患1年、2年、3年的生存状况,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和性生活质量评分,白细胞下降、膀胱反应、放射性膀胱、放射性肠炎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标准,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病患术后辅助治疗的生活质量越好。性生活质量评价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病患对自己的性生活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性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生存状况对比分析

术后对病患的生存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1年生存率100.00%、2年生存率100.00%、3年生存率97.62%,与对照组95.24%、85.71%、76.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术后生存状况对比分析(例,%)

2.2 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辅助治疗后病患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和性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大,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对比术后不同辅助治疗的白细胞下降、膀胱反应、放射性膀胱、放射性肠炎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76%(2/42),与对照组23.81%(10/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宫颈细胞学筛查广泛应用于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癌前病变能被早发现,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宫颈癌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的健康[6]。早期宫颈癌一般无任何体征症状,病情发展后可出现阴道排液、流血等症状,其病因多为生产年龄小、多性伴、多孕多产、HPV感染、吸烟等,主要通过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使得病情恶化[7]。临床治疗早期宫颈癌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疗和化疗辅助治疗,根据病患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8]。目前,临床早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有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与旋转调强放疗等,效果比较显著[9]。三维适形放疗是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让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区,达到治疗的目的[10]。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其是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增加肿瘤区放射的剂量,提高对局部肿瘤的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受损[11]。旋转调强放疗是随着癌症治疗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其不仅可以实现较小病变的高度聚焦和适形的剂量分布,而且可以通过多中心、多弧度照射形状复杂且大体积的靶区,达到治疗的目的。早期宫颈癌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长病患的生存时间,并改善术后生存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比术后应用旋转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大,说明旋转调强放疗可以有效提高病患的生存率。对比不同辅助治疗后病患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和性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大,说明旋转调强放疗后,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高。

另外,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旋转调强放疗技术的机器跳数减少、治疗时间缩短,机器跳数减少能够降低由于射线和漏射线剂量引起的剂量误差,而治疗时间缩短能够降低治疗中器官移动引起的剂量误差[12]。对比术后不同辅助治疗的白细胞下降、膀胱反应、放射性膀胱、放射性肠炎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4.76%(2/42)与对照组23.81%(10/42)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旋转调强放疗可以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因此,相比于三维适形放疗,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对病患子宫周围的直肠、膀胱和骨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病患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好。

综上,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后给予旋转调强放疗可以有效提高病患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性生活病患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性爱和谐有秘诀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性生活有“ 八 忌 ”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