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之声

2019-07-02

新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聂耳五音芒种

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未制定前的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郭沫若曾赞誉他是“中国革命之号角”。聂耳在23年短暂的生命中留下的乐章,奏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前进!前进!前进、进!”

聂耳一生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五音戏源于民间,植根于民间

五音戏是全国的独有剧种,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传统戏剧,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五音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是由边打鼓边歌唱的“秧歌腔”发展起来的。至今传统戏《大裁衣》中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唱词,如:“我就會打鼓,你就会敲锣,打起锣鼓唱秧歌,秧歌唱来唱秧歌。”它与山东省境内流行的柳琴戏、茂腔、柳腔同属于肘鼓子系统。

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常用民间谚语和形象比喻,言简意赅,深得一方百姓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麦子快收,稻子可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一般在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

“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开始孳生,极易传染疾病。

猜你喜欢

聂耳五音芒种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化险为夷靠淡定
中药结合五音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体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芒种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夏至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