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2019-07-02海滨

新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翼城翼城县花鼓

海滨

山西省翼城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部,自古为西通陕甘、东达豫赵的咽喉要地。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翼城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得热哄哄。”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翼城县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可见冀城花鼓在明万历以前就已存在。由清代至今,翼城花鼓已成为百姓庆丰收、祭祖先的例行表演形式,所谓“绕城西北东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即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翼城自古为承东启西之要地,地处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处,属秦、晋、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带,素有“晋南咽喉,平阳门户”之称。东有佛爷山,北有塔儿山、河上翁堆山,南有翔山、望月山、历山。翼城日照丰富,季风强盛,四季分明,为山西省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偏多、无霜冻期较长的地区之一。晋南各地,都有打花鼓这种形式。“花鼓”是山西鼓类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流传于晋南一带,故通称“晋南花鼓”。

在晋南所有的花鼓中,唯翼城花鼓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翼城花鼓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唱腔多为当地民歌,一般由花鼓手和女苗子领唱,众人齐合。表演者身背几个花鼓,上下左右,前敲后击,每每令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且还能跃上两人抬着的双杠之上,登高表演,如履平地,故深受群众欢迎。翼城的打花鼓又叫逗花鼓和闹花鼓,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节奏活泼明快,气势恢宏。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绕城东西南北走,到处皆闻花鼓声”。

翼城的花鼓与流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腰鼓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后者是每人的腰间仅挂一支鼓;而翼城花鼓鼓者的双腿、前胸、腰的左右两侧、脑门甚至后脖颈都挂着鼓,算来一个人挂了七支鼓!这种差异又形成了演奏方法的很大不同。腰鼓的鼓槌较长,与小堂鼓的槌差不多,鼓者多数情况下只敲一支鼓,演奏动作比较舒展、夸张,击鼓的力度较强。一支几十个人组成的腰鼓队边敲边扭,倒也很有气势。而花鼓则不然,它的鼓槌约手掌长,这样短的鼓槌在多数时间里鼓者不是握在槌端而是槌中间,所以击鼓力度不大。演奏的姿势也别有一番情趣,手臂多呈弯曲状,酷似中国拳道的五禽戏。鼓多演奏的变化就多,表演时辅以一定的舞蹈动作,非常漂亮。

花鼓是山西民间锣鼓的一种。它们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这些锣鼓在节奏上的共同特点就是对称。民间锣鼓中的对称节奏不仅让随鼓起舞者跳得稳定,而且上下呼应,有问有答,民风民情,妙趣横生。翼城的花鼓从鼓的结构、演奏的配置及演奏方法上看,应该更适合于表现充满情趣、生动幽默的内容。这方面的题材在农村中遍地皆是。农民艺术家们就地取材,表演起来驾轻就熟,既风趣又实在。

翼城花鼓是山西鼓类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风格淳朴。花鼓在翼城县广为流传,遍及全县各个村庄,当地人人会打花鼓,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可以说人人都有两下子打花鼓的拿手技巧,翼城因此被誉为“花鼓之乡”。

翼城县以“唐尧故地”著称于世。“翼城花鼓”源远流长,与翼城相邻的侯马出土的东周时期的陶片上有女子打细腰鼓的速写,图中的细腰鼓与现在花鼓中“胸鼓”和“腰鼓”所挂位置基本一致。另外,襄汾出土的宋金时期的砖雕上,也有多种鼓乐乐舞图,图中鼓系的位置与现在的花鼓中“低鼓”的位置非常像,而且舞姿也非常像,只是鼓的形状有点不同。还有大同市南郊石家寨出土的北魏时期的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雕有伎乐童子像,胸前挂着鼓在击鼓逗乐,与现在翼城花鼓的表演神态完全相同。虽然我们不能判断这些就是翼城花鼓的起源,但这些与花鼓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翼城花鼓俗称“打花鼓”“逗花鼓”或“闹花鼓”,也有称“小金鼓”,对于这些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是从花鼓的外形来说,花鼓的鼓帮上面过去一般都要加以彩绘,涂抹各种花纹进行装饰,而现在大部分贴剪纸花,因此叫“花鼓”。有的是从花鼓的打法上来说,认为鼓点打得花哨,因此叫“花鼓”。还有的是从表演者的服饰上来说,认为参加表演的“女苗子”头戴花冠,身着花裙,脚穿榴花鞋,非常花又好看,因此叫“花鼓”。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翼城花鼓的特征。

我在翼城近郊的杨家村采访了几位花鼓老艺人。这个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姓杨,他们还习惯于把村部叫大队。听说我是专门为花鼓而来,村里人马上到大队去取花鼓。原来在这个村每年闹完秧歌后,都把花鼓交由村里统一保管。老艺人们在简单介绍完花鼓渊源后,立即在一个不大的院落里表演起来,鼓声一响招来满院人。这里花鼓的表演形式是一对一:一人敲鼓,一人击锣。鼓和锣似乎在对话,似乎在争斗,非常默契。锣鼓正欢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一位一直坐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瘦老人将几个花鼓披挂起来要一试身手。据说这位老人是全村花鼓敲得最好的,也是年龄最大的老艺人。他因患哮喘病,几年前就已经收山了。疾病缠身的老人说话都有些费劲,现在他要表演,行吗?老人用浓重的晋南话说:“没事,没事。”表演正要开始,突然从人群里闪出一位三十多岁的壮汉,他是刚从地里干活回来,手上还有泥巴。旁人说:“他是个好把什。”于是老艺人与好把什,珠聯璧合,共同合作了一段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鼓锣对奏。老艺人霎时变得身轻如燕,动作是那么流畅,那么自然,灵巧的双手把短短的鼓槌控制得游刃有余,槌槌都打在鼓心上,手指轻轻一动就能奏出均匀干净的双跳来。他的节奏感无可挑剔,所有的鼓点都敲得十分准确。尤其让人佩服的是,老人不是在敲死节奏,而是把节奏当作一种语言,有交流,有倾诉,有宣泄,有愉悦,喜怒哀乐全从他敲击的鼓面上,从他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流淌出来。被称作“好把什”的后生果然名不虚传,他手拿铜锣或蹲或站,东腾西跃地围着花鼓转,他用手臂控制着锣声,或闷或响,或轻如抽丝或重如倒海,锣与鼓前后半拍对切得十分干净利落自如,配合得天衣无缝。周围是一片寂静,人们都在细心地品味着他们的表演。我忽然觉得,这两位农民艺术家不是在演奏,他们分明是在演绎一段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或是展示着一幅沟壑不平的黄土大地的壮美画卷。

20多分钟的表演让老人大汗淋漓,张着嘴直喘粗气,乡亲们急忙走上去给他捶背,老人扬扬手似乎又在说没事,没事。这是多么厚重的情感!老人是用他病弱的身躯在拼命地表达着对花鼓的挚爱,拼命地维系着花鼓的精髓。

距翼城约5公里处,有一所专门培养花鼓演奏人才的学校。学生都来自当地的初中毕业生,学校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在课程安排上,孩子们除了学习花鼓外,还有舞蹈及音乐共同课。我在院子一侧的排练厅里观看了学生的花鼓表演。他们男女各成一队,在队伍前方是一组有中国大鼓、堂鼓及各种锣镲组成的锣鼓群。这组锣鼓群既能增加演奏气氛,同时也是花鼓表演的指挥。在演奏技术上,与我在杨家村看到的差不多,但在表演形式上差别却很大,杨家村的花鼓講得是细致、情调,是鼓与锣一对一的表演,不需要另置锣鼓群助奏,而这里是群奏群舞,讲得是整齐划一,火爆热烈,另置锣鼓群的助奏更凸显了红火热闹的气势。队形在不断地变化着,演奏图式也随之变化。男孩豪放泼辣,每当敲击脑门鼓时,脑袋一摇一晃,很帅气;女孩抒放质美,动作中糅合了大秧歌的许多舞姿。表演结束时男孩摆了个叠罗汉的造型,很是惊险。在当地曾有过在两人扛的扁担上表演花鼓的传说,真是难以想象!眼前披挂着花鼓叠罗汉已相当刺激了!据悉,他们已经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进行过演出,他们走上过天安门广场,走上过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还曾到日本及欧洲各国演出,都受到了普遍欢迎。学校的领导告诉我,他们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花鼓在舞蹈和节奏上的多样性,探讨与音乐结合的可能,使之更加丰满。

花鼓是翼城的家珍,更是中国人的瑰宝。凡逢有重大的节庆活动,翼城人的花鼓总要尽情表演一番。此时,鼓手们精神抖擞,在街头边走边打,动作大方,鼓点整齐,节奏舒缓。翼城花鼓还常与秧歌、抬花轿等民间社火节目配合在一起表演,或者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停下来表演一阵,艺人此时表演都要露两手绝活,所以又叫“斗花鼓”。广场表演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这种表演节奏明快、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表演形式有二十多种,鼓点曲牌有四十多个。欢快的节奏、热烈的情绪、淳朴的风格,给节日的人们带来了喜庆与欢乐。

在翼城当地流传着“打起花鼓庆丰收,打起花鼓把年过,打起花鼓娶媳妇,打起花鼓闹满月,天黑打到公鸡叫,天亮打到日头落,一时不听花鼓声,凉水盆里着了火”的谚语。2006年5月20日,翼城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久前,翼城县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了“中国花鼓之乡”称号。

猜你喜欢

翼城翼城县花鼓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淮岸花鼓情
山西翼城王庄乡东庄村: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翼城县:打响“翼城优品”点亮乡村产业
山西翼城:创新服务防范极端天气
连翘成翼城农民持续增收“摇钱树”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漫山连翘开出“致富叶”——山西省翼城县科技赋能打造山西药茶臻品
翼城县:多措并举全力防控草地贪夜蛾入侵
幸福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