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2019-07-02张泉彭斯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张泉 彭斯达

[提要] 本文根据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模型,结合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分析,构建关税对就业的影响模型。同时,结合段玉婉等“GVC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研究成果,对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加征关税主要对中国的低端制造业的就业造成不利影响,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两类制造业产品的价格弹性的时滞程度有所不同,以及中国政府对两类制造业的政策偏向性存在差异。据此,本文认为既要通过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降低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制造业产出的影响,从而缩小对就业的影响,又要尽快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补偿企业贸易损失,稳定就业。

关键词:关税有效保护率;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8日

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同日,中国也迅速做出反应,对外公布对美钢铁、铝产品中止减让产品清单,两国贸易战自此打响。贸易保护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中美贸易战过程中,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税。两国的关税首先是影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价格,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量,这势必会影响两国国内厂商的生产状况,从而导致国内就业的变化。那么,本轮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就业会有什么影响呢?特别是在全球价值链(GVC)深入发展背景下,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为分布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阶段,世界各国的生产紧密联系,共同成为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国的贸易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还联系紧密,这种影响有多大程度呢?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一、文献综述

本文对于关税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进口国关税对出口国就业的影响。理论研究方面,Brander(1981)和Venables(1985)通过引入细分市场的古诺模型用来说明行业关税变动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发现进口国关税减让,使得出口国出口成本下降,进而增加了企业出口额,使得企业产出变动引起相应劳动需求的变动。實证研究方面,LaRochelle-Cote(2007)采用1988~1994年加拿大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美国关税减让有提高加拿大就业的效应。王苍峰等(2010)通过使用中国制造业就业的面板数据,发现进口国关税减让能提高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就业。盛斌等(2015)的研究表明中间品关税减让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企业规模的扩张显然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毛其淋等(2016)通过对中国加入WTO的微观证据的研究发现中间品关税减让显著促进了行业总体生产率的增长,进而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总的来说,相关研究大多数都认为,进口国关税水平变动和出口国的就业水平变动呈反向相关关系。

学者们对关税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名义关税率。然而,当前大量的中间品贸易使得关税对经济的影响扩散至其他国家、行业和产品上,此时再用名义关税率作为衡量关税的指标显然不是很合理了。关税有效保护率(ERP),最早由Barber(1955)提出,是指存在关税时的价格相对于无关税价格时的收益。本文是就将关税有效保护率作为衡量关税的指标。对于关税有效保护率的研究,柯登(1971)认为,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不同于名义关税率,综合了三个方面的影响,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中间产品的保护以及投入产出系数,有效保护率能够更好地衡量关税对经济活动的作用。根据Goldber和Pavcnik(2007)的发现,随着有效关税税率可得性的提高,名义关税税率与有效关税税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这一发现意味着——基于名义关税税率的研究结果将与以有效关税税率为指标的研究结果,一样具备稳健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关税有效保护率为关税的指标。

当前,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一国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为分布于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加深。李强(2014)发现,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显著提高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刘海云(2016)等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各技术层次劳动力的需求量都有促进作用。并且也有一些学者探究了关税和GVC的关系,Blanchard等(2016)研究发现,出口国会降低其对包含有本国增加值相对较高的进口最终品的关税。因此,考虑当前GVC对就业和关税的影响,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GVC视角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作为衡量关税的指标。

二、关税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

王苍峰、王恬(2010)针对关税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提出进口国关税和出口国关税都会对制造业就业产生影响。他认为,进口国加征关税对出口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首先是通过贸易效应影响降低出口国企业产品的规模,进而使得出口国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对出口国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出口国关税对出口国自身的就业也会产生影响,出口国降低关税会通过价格效应影响出口国国内产品价格,使得出口国国内竞争加剧,经营环境恶化使得部分低生产率的厂商退出市场,进而降低出口国国内就业,也就是出口国关税与出口国就业规模成正相关。王苍峰等(2010)的理论分析基于Head和Ries(1999)的思路,从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模型出发,从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分析关税减让对企业产出,进而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

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U=( q  ) ,可得企业内销量q = p  和出口量q = p  。再结合企业利润函数π=pq-cq,分别得到出口国企业总产出(qA)对本国进口关税(tA)变动的反应函数:

同样的,得到出口国企业总产出对外国进口关税(tB)变动的反应函数:

由(1)式和(2)式可看出,出口國企业总产出(qA)与本国关税(tA)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进口国关税(tB)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生产函数qA=F(LA),通过对生产函数反函数的全微分和对数微分得到关税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可得到出口国就业(LA)与出口国关税(tA)及进口国关税(tB)的动态关系模型:

d?姿LA≈?兹AA·dtA+?兹AB·dtB+?兹Zd?姿z (3)

考虑到中美双边中间产品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本文采用“关税有效保护率”替代“名义关税率”,以便更准确地衡量关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经典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公式为ERP = ,它表示某行业最终产品的关税有效保护率与该产品的关税(tj)成正相关,与该产品的中间产品的关税(ti)成负相关。相较于名义关税率,关税有效保护率分离了对最终产品关税和中间产品关税对就业的影响,将关税有效保护率作为关税的衡量指标,体现了对中间产品征税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产出下降这一现实状况,可矫正(3)式中关税对就业影响的高估。将式(3)中的出口国制造业关税(tA)和进口国制造业关税(tB)替代为出口国关税有效保护率(ERPA)和进口国关税有效保护率(ERPB),得到:

d?姿LA≈?兹AA·dERPA+?兹AB·dERPB+?兹Zd?姿z (4)

同时,随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不断深化,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根据段玉婉等(2018)的研究成果,采用GVC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ERP'= 替代(4)式中的经典关税有效保护率(ERP),得到:

d?姿LA≈?兹AA'·dERPA'+?兹AB'·dERPB'+?兹Zd?姿z (5)

GVC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ERP')将关税导致的产品增值量定义为从价关税税率(t  )和生产单位(A,j)产品所包含的关税成本(  )的差。(5)式进一步考虑了间接的关税成本,从而矫正了(4)式中对最终产品关税成本的低估,提高了将关税有效保护率纳入到关税就业模型中的准确性。

三、美国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

(一)模型说明。本文根据上述进口国关税影响出口国就业的理论分析,构建如下实证方程:

d?姿Lit=?茁0+?茁1dERPA'+?茁2dERPC'+?茁3d?姿w+?茁4d?姿Q+?茁5dK+vit

其中,被解释变量?姿Lit是中国制造业就业量对数,解释变量ERPA'表示美国征收制造业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控制变量ERPC'、?姿w、?姿Q和K分别表示中国征收制造业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的对数、中国制造业行业产出的对数和资本存量,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这几个控制变量取差分纳入方程,目的是控制这些变量对行业就业的影响。变量v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说明。本文以2000~2011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为了研究美国制造业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总体影响以及对不同类型行业就业的影响,本文根据OECD Stan划分标准,将制造业分为高技术制造业(包括第8,13~17共6个部门)和低技术制造业(包括第3~7,9~12共9个部门)两类,即高技术制造业涵盖了该标准中的高、中高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涵盖了该标准中的低、中低技术制造业。

被解释变量L表示中国制造业的就业量,数据来自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社会经济账户(SEA)中对中国制造业按照《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_rev3)统计的就业量。解释变量ERPA'表示美国在GVC测算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数据来源于段婉玉等(2018)的测算。

在控制变量中,ERPC'表示中国在GVC测算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数据同样来源于段婉玉等(2018)的测算。w为人均雇员报酬,是笔者通过由wiod数据库中雇员报酬和从业人数数据计算所得。Q为以当前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K为资本存量,数据都是来自于WIOD数据库。

(三)回归结果分析。本文的回归检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其原因在于:首先,研究的样本数据属于特定样本,并非随机抽取;其次,通过F检验发现贸易与就业在不同部门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当加入约束条件进行F检验时,样本间的残差平方有明显变化,模型中的截距项并不相同,故而不能使用一般的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最后,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变量与截距项之间的协方差不为零,即没有通过内生性检验。计量回归使用的软件是stata12.0。本文对中国的整体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的回归结果见表1。(表1)

从表1实证结果看,在第(1)列中,美国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估计系数为负,但不显著(-0.0018476),这说明美国提高关税虽然对中国整体制造业的就业不利,但负面影响不大。在第(2)列中,美国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估计系数也不显著(0.0047934),这表明美国提高关税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没有体现出来。在第(3)列的回归结果中,美国关税有效保护率的系数显著为负(-0.0045535),这表明美国提高制造业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中低技术制造业部门。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研究的结论是:在中国制造业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背景下,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负面影响不大,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其负面影响仅在中国低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行业有所体现。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尤其是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尽管发展迅速,但在整体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加之其劳动密度较低、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更高,因此其就业受美国进口关税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在国内已经形成体系完整、配套齐全的产业链,劳动密集度相对较高,其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且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因此,美国针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关税的提高易于导致中国低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量减少,进而导致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生产规模的收缩及其就业量的减少。据此,我国不必过于担心美国在关税方面的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本文建议:

第一,我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主发展的既定方针和战略,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步伐,转变制造业产品出口的贸易结构,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在出口中的比重。中国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模式,继续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进行转变,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充分发挥上海进口博览会的作用,以扩大进口倒逼国内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对于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企业,政府要鼓励这些企业抓住时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扩大贸易渠道,在经营中采用多元化战略分散经营风险,灵活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减少對美国等部分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

第三,要加快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工作的开展,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以财政政策、就业政策为核心,补偿由贸易带来的损失。

第四,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抵制,以便为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升级和高端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赢得必要的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鑫,薛同锐.关税削减对中国就业变动的影响——基于地区与行业视角的分析[J].全球化,2018(9).

[2]段玉婉,刘丹阳,倪红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关税有效保护率——兼评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8(7).

[3]徐伟呈,范爱军.中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7(4).

[4]高军行,薛同锐.关于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影响的文献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7(6).

[5]权家敏,强永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影响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12).

[6]毛其淋,许家云.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就业变动——来自中国加入WTO的微观证据[J].经济研究,2016.51(1).

[7]张川川.出口对就业、工资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5.14(4).

[8]卫瑞,庄宗明.生产国际化与中国就业波动:基于贸易自由化和外包视角[J].世界经济,2015.38(1).

[9]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贸易自由化、行业结构与就业门槛效应[J].中国人口科学,2014(1).

[10]张先锋,卢丹,陈琦.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贸易自由化——基于中国2000-2010年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评论,2013(6).

[11]王苍峰,王恬.关税减让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及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评论,2010(3).

[12]王恬.我国制造业行业关税有效保护率的变动[J].税务研究,2009(1).

[13]周申,李春梅,谢娟娟.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述评[J].南开经济研究,2007(3).

[14]周申,杨传伟.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及其变动——基于2004年数据的考察[J].财经研究,2006(9).

[15]谷成.关税的效应分析与中国关税政策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4.

[16]俞会新,薛敬孝.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2(10).

[17]Head K.and J.Ries.“Rationalization Effects of Tariff Reduc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7(2).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
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中国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
试论基于全球价值链提升目标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现状及其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