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2019-07-01张月陈江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农民

张月 陈江波

摘 要: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但是,由于农民个体因素的差异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不同,因此更要注重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发展自身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起到促进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作用。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在农村,所以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训有利于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所密切关心的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4-0033-03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提高的原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的振兴,农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水平与质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能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与此同时,在精准脱贫的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村的精神贫困问题愈发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封建迷信现象依然存在、聚众赌博之陋习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同辈群体的积极引导以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精神贫困問题,要努力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加大农民教育和科学普及力度,发挥宗族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是加快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要求。而农民从身份属性到职业属性的转变过程中,教育投入首当其冲。

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上看,侧重点在于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方面。而从着眼长远的角度、从塑造“职业人”的目标出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培育内容应涵盖农民在从业领域中所应具有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素质,这是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应然之义。

(一)农民精神贫困的现象广泛存在

随着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稳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许多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基本在摘帽标准以上。然而,虽然一些贫困地区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除了小部分农村地区以外,全国几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小农意识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深刻的影响着整个农村社会的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导向。农民的保守性意识极强,整个农村社会封建迷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农民在空闲时间聚众赌博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家庭主要劳动力不愿意劳动,致使二次贫困[1];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存在了精神贫困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效率,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摆脱精神贫困。

(二)农民平均文化水平较低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但是,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不具备其他职业劳动技能,所以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这种体力劳动的特点是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危险系数较高等。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使得农村出现老龄化现象、儿童留守现象等社会问题。农村的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应用性不强、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不高

一方面,农民群体大多是群居性的,大家生活在以村落为单位的小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大多都是比较相似的,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例如,经济水平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差异、认知能力的不同),农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忽视农民的个体差异性,对所有农民进行无差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农民的影响并不大,农民的精神贫困县仍然未得到改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也渴望更高质量的生活,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享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保障,而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同时,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农民缺乏甄别互联网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高的因素,这些都影响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较为缓慢。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这不平衡不充分过程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农民的问题最为重要。

(一)农民主体观念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社会的繁荣发展与进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每个农民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经济收入的差别、价值观念的异同,使得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程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同时,农民的小农意识仍然深刻影响着整个农村社会,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集体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作为国家主人的意识薄弱,无法正确行使自身的权利同时也无法很好履行义务[2]。这就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此外,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导致了他们难以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