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能源安全与中俄能源合作

2019-07-01李鹏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

李鹏

摘要:能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经济结构、社会稳定。当前,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对双方均有必要,并且存在着合作的现实基础,但是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既有积极有利的条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因素,需要对此给予综合的考虑。基于此,需要通过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扩大对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以及加强中俄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俄两国能源合作。

关键词:能源合作 能源安全 能源贸易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204-0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国际行为体在资源上已经无法谋求自身的资源供需平衡,合作共赢理念影响着各个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抉择。俄罗斯与中国在整个世界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着各自的位置和追求,虽然中俄两国对能源领域在认知上存在不同,但是能源安全问题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中俄的能源合作有助于两国发展双边关系,推动能源贸易往来,改善中国能源安全形势。

本文从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着手,分析了中国能源人均不足的問题、能源近几年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阐述了在这些问题上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领域与俄罗斯的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未来。

一、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经济转型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和工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面对的能源问题要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要更加突出。

(一)人均能源资源不足、分布不均

2018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5.46亿吨,接近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位于世界第一位,远超过美国的7.54亿吨。中国石油储量为1 015亿桶,居世界第七位。中国天然气可采储量为5.44万亿立方米。但我国不可再生能源采储程度低,资源不足,人均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我国绝大多数资源都远离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开采十分不便。这表明中国能源总量很多、但人均能源不足,分配不均。

(二)能源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飞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对能源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能源贸易出口额不断下降,进口额不断上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积极融入多边贸易机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使得“中国制造”畅销海外。强大的制造能力导致中国对各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能源出口下降、能源进口增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能源进口增速高于能源出口增速,导致中国能源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贸易逆差额也越来越大

(三)能源消费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煤炭,煤炭所占比例多年来保持在65%以上。不过近些年来我国正在奋力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所占比例。1978年,煤炭占中国能源结构的比重为70.7%,“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和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二、中俄能源合作概况

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使中俄双方对于对方而言都是比较重要合作伙伴。

(一)中俄石油合作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中国自身经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已经逐渐变成世界石油能源消费的大国,占有世界石油消费的很大比重,但在石油问题上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并不密切,中国对中东石油依赖远比对俄罗斯的要大,见表1。

然而,面对当今世界的国际环境,也为了降低中国海上运油的风险与俄罗斯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和俄罗斯在2004年开通了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石油的管道建设,以及通往中国大庆分公司的管道。在国际油价下降之际,中俄增加了双方合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石油工业受到了很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了石油贷款的合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石油的进出口贸易扩展到石油开采和石油精炼等领域。

(二)中俄天然气合作现状

中俄之间的天然气合作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截至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俄方第一的天然气合作对象。中俄双边天然气合作资金已经达到了900亿美元,中俄计划在2025年达到2000亿美元。到时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天然气供应,此举使得中俄实现了供需互补,既符合了中国对于清洁能源的需要,缓解自身天然气储备不足的问题,也带动了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中俄相关的天然气协议也将间接改善俄罗斯人口的就业问题。

(三)中俄煤炭合作现状

俄罗斯是一个煤电,煤炭储量极其丰富的大国,位于世界煤炭储量的前列。煤的种类丰富,从焦煤到动力煤,各种煤分布齐全。随着中国国内煤炭需求的增长和扩大,俄罗斯运输到中国煤炭也出现了不断上涨的形势,中国和俄罗斯政府也就煤炭合作方式进行了讨论。

2009年中俄定期会晤公报说,“中国和俄罗斯将发展在煤炭领域的合作,支持双方在煤炭领域的企业资源的开发和加工转换,支持两国在煤炭和煤矿方面的开采,和两国在煤炭工业设计发展的合作。”普京政府为此明确提出了增强地方经济活力,维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打算进一步通过立法、税收、财政政策等方面赋予州政府更大的权力确保各个州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中俄的煤炭合作创造更安全广阔的平台。

三、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

1.俄罗斯内部对于中俄能源合作仍有疑虑

中国和沙俄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葛,中苏之间还曾经出现武装冲突。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俄罗斯自身的经济转型却并不成功,两国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俄罗斯对中俄之间能源合作心存疑虑,认为中国加强同俄罗斯能源合作可能会控制俄罗斯能源市场。同时俄罗斯国内仍有部分人认为中国崛起对俄罗斯构成了战略威胁,俄罗斯应该谨慎对待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虽然中俄高层领导人多次肯定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但俄罗斯内部的反对声音仍会不利于未来中俄能源的深入合作。

2.美日因素制约中俄能源合作

美国一直视中俄两国为主要的战略对手,对中俄两国关系发展十分警惕,美国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对美国全球能源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的挑战。由于能源消费数量持续增加,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源合作伙伴,影响了世界能源格局,因此成为美国重点遏制的国家。碳排放、环境问题都是美国阻碍中国同其他国家进行能源合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中俄能源合作,美国通过加强和俄罗斯能源合作的方式加以阻挠。日本也是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国家。日本能源自给率很低,极度依赖国外市场,石油对外依存度在90%以上。日本市场也是俄罗斯能源未来重点的出口方向。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上中日两国处于竞争关系,俄罗斯同一方加强合作都会对另一方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同中国竞争,日本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拉拢俄罗斯,积极参与俄罗斯的能源开发。中日之间的竞争使俄罗斯在对外能源合作时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

1.中俄能源合作的经济基础雄厚

从生产要素角度看,中俄两国之间要素互补性较强,这是两国进行能源合作的经济基础。能源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就俄罗斯而言,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出口是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在资本获得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反而能源成为较为稀缺的生产要素,越来越制约经济发展。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需要保证一个稳定、安全的市场供应,急需拓展新的能源进口渠道,以改变能源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的局面。而俄罗斯同样存在能源出口过度集中在欧洲和独联体国家的情况,在未来的能源贸易中同样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市场。

2.中俄能源合作的政治基础良好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的邻国,一直保持比较良好的政治关系。特别是普京就任总统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目前两国互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俄中关系从层面上和质量上都处于史无前例的高水平”。在加强政治联系的基础上,中俄双方还开展了“政府导向型”的经贸合作模式,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双方建立了副总理级的能源谈判机制,以促进双方在能源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在贸易领域中俄还积极通过外交途径和双边磋商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存在的贸易争端和摩擦问题,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除了高层对话机制外,中俄双方不断建立多元合作机制,从各方面为双方能源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可以说中俄能源合作是双方战略合作在能源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出中俄能源合作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础。

3.中俄能源合作的区位优势明显

和进口中东等地区的能源相比,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中俄两国在地理上毗邻,拥有4 300余公里的陆上边界线。中俄双方开展能源合作能有效降低运输风险、降低运输成本,避免中国能源进口过度依赖远洋航运的局面。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和远东港口建设,能够大幅缩短能源运输距离,具有成本和安全优势。由于地理上的优势,中国也能更加方便的加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上来,促进双方在能源等各领域的合作。

四、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

目前俄罗斯能源政策已经比较稳定,曾发布多个有关能源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的文件,中国应该详细研究相关文件内容,把握俄罗斯未来10~20年的能源战略发展方向,寻找双方深化合作的契合点。同时中国还要重点关注俄罗斯东部地区能源开发政策,为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做准备。另外中国还要审时度势,对俄罗斯能源政策的研究要具有前瞻性,及时评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对俄罗斯相关政策的影响,降低俄罗斯能源政策变化可能对中俄能源合作的不利影响。

(二)扩大对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

中国应加强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投资,将中俄能源合作从简单的能源产品合作推向全面技术合作和产业链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还应该积极加入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加大对这一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双方在勘探开发、管道修建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应该利用俄罗斯能源领域对资金需求,加大投资,使双方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三)加强中俄企业之间的合作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通过贸易、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生产的国际化。在中俄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能源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两国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加强中俄能源合作要重视两国能源企业的作用。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中国的能源企业在非洲、南美洲和中亚等地区积极参与能源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中国能源企业应该抓住俄罗斯东部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强与俄罗斯油气企业的合作,从企业合作层面加强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

五、 结语

中国与俄罗斯同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长期以来两国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经济。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能源问题在中俄双方的经济中越发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侧面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政治与经济合作。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便利的交通还是漫长的疆界,都为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地缘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如果在推进合作进程的同时处理好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时制定有效、高效的双边政策,运用多元化能源外交方式,彼此取长补短,就可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Liao X.The Petroleum Factor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Beyond Energy Cooperation[J].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2007,7(1):23-46.

[2]Paik K W.Energy Cooperation in Sino-Russian relations:The Importance of Oil and Gas[J].The Pacific Review,1996,9(1):77-95.

[3]彼得貝克.普京发现权力之道在于控制石油[N].华盛顿邮报,2004-08-11.

[4]曹亮.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全面深入,油气供给速度加快[J].国际新闻,2006.

[5]崔民选.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R].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3.

[6]罗英杰,常思纯.俄罗斯能源外交浅析[J].国际政治,2004(2).

[7]R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大格局成型[EB/OL].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9/28/7037314.html.

[9]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EB/OL].www.bp.com/statistical review.

[10]林跃勤.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突破瓶颈的途径[J].天然气经济,2006(3):10-1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能源安全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的海外能源战略差异化研究
国家能源安全竞争力评价
能源安全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建模文献综述
日本的FTA战略与能源安全分析
中国能源安全及对策
中国能源贸易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