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7-01李青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乳头

李青云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广东阳江 529500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清除胆总管结石,但在术后部分患者易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其复发率约为4%~24%,对其预后较为不利,如何减少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复发是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3]。明确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是减少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复发的关键,本研究主要是针对200例行ERCP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21~79岁,年龄≥60岁者有72例,年龄<60岁者有128例;男、女分别有104例、96例;BMI指数≥25kg/m2者有66例,BMI指数<25kg/m2者有134例;病程≥10d者有32例,病程<10d者有168例;37例患者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者有31例,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者有169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者有47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者有153例;有42例患者胆总管扩张;有23例患者存在乳头旁憩室。

1.2 方法

对这200例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随访1年内患者的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根据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随访1年内的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对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年龄(≥ 60岁或< 60岁)、性别(男或女)、BMI指 数(≥ 25kg/m2或 < 25kg/m2)、病 程(≥ 10d或<10d)、既往胆道手术史(有或无)、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或<2枚)、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或<10mm)、胆总管扩张(有或无)、乳头旁憩室(有或无)。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至Microsoft Office软件Excel表格中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资料均整理成计数资料形式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1年内,共复发39例,其复发率为19.50%,其余161例患者无复发。

2.2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年龄、BMI指数、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单因素分析中得出结果P<0.05的变量筛选出,对其进行赋值,计数资料赋值1、0,计量资料为连续变量,无需赋值,见表2;赋值后,将各变量纳入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BMI指数≥25kg/m2、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是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上属于常见胆道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上腹部绞痛、寒战等症状,如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胆道梗阻性黄疸,对其身心健康十分不利[4-5]。ERCP取石术是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术式,主要是指在内镜下对胰胆管造影,根据胰胆管造影图像明确胆总管结石分布位置,再在内镜下取出结石,可有效清理胆总管内结石,治疗成功率超过90%,是当前胆总管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6-8],但在手术后,部分患者结石清除后易出现复发,其复发率约为4%~24%,需行二次取石手术,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加重其经济负担,故临床需对其术后结石复发予以积极预防[9-10]。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各变量赋值表

明确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是预防结石复发的关键点和重要前提条件[11],本研究为了解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200例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后发现,年龄≥60岁、BMI指数≥25kg/m2、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是导致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取石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年龄≥60岁:高龄患者的胃黏膜往往会出现萎缩,其胃酸分泌减少,胃部天然屏障作用减弱,导致其十二指肠内细菌增多,易引发胆道逆行感染,且高龄患者的胆管壁弹性减弱,胆管运动功能减弱,易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久之形成结石;(2)BMI指数≥25kg/m2:肥胖患者机体内血管内脂质较多,易导致非胆酸依赖性胆汁分泌,导致胆管内胆汁增多,长期以往易引起复发;(3)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其术中往往需放置T管引流,术后易导致导管狭窄,导致胆汁排泄不畅;(4)胆总管结石数量≥2枚:结石越多,其结石残留风险越大;(5)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结石越大,患者胆总管扩张越明显,胆管功能受损,加上术中难以直接取出,需行机械性碎石处理,易导致结石残留,引起复发;(6)胆总管扩张:胆总管长期处于扩张状态,易导致胆总管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其胆管运动功能减弱,局部易形成涡流,导致胆色素析出而产生结石;(7)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往往会对患者胆总管造成压迫,导致其胆汁、胰液排泄不畅,长期以往,易引发胆道感染和结石复发[12-15]。

根据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为减少胆总管结石复发,需在术前对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术中尽可能清除结石,减少结石残留;术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摄入;嘱咐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运动锻炼,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综上所述,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指数、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数量、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可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完善手术方案、减少结石残留、术后控制饮食等措施进行预防。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乳头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