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葩后宫里的“鸡群效应”

2019-06-30佚名

意林绘阅读 2019年6期
关键词:缪尔嫔妃后宫

佚名

阅读分享:世人常祈祷天遂人愿,而事实却常常是求而不得。纵然是赫赫皇权,也难以改变客观规律。后宫的钩心斗角、处心积虑到头来终是化为泡影。但这神秘的黑暗历史却让每一个现代人讶然一惊:即使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后宫处境”也时时存在,人们永远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到底怎样做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做一个优质“多产者”呢?(特约教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辛艳春)

几天死一个皇嗣,几月死一位嫔妃的残酷宫斗剧总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百转千回却欲罢不能。清宫剧《如懿传》,最初不被人看好,却后劲十足,精彩纷呈。电视剧代表的虽然不是正史,仔细观察,也能发现有趣的地方。

古往今来,后宫嫔妃的主要任务都是延绵子嗣。后宫之人,除了出身显赫、血统纯正之外,往往还要年轻漂亮,身材窈窕,更重要的是“要好生养”。“质量好、数量多”是封建后宫的一大特色。一批批旧人随风而去,一批批新人乘风而来。

不過,细心挑选的“精英嫔妃群”貌似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繁衍子嗣的任务。反之,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子、皇孙总是多灾多难,短命得很。眼看《如懿传》里乾隆皇帝的儿女被那些居心叵测的嫔妃一个接一个地毒害暗杀,每个人的后脊梁都会嗖嗖生出一阵凉风来。

后宫生活过于艰险,但不意外,这非常符合自然规律,可以称之为后宫的“鸡群效应”。了解“鸡群效应”有助于帮我们解开后宫子嗣稀少的谜团。

美国普渡大学生物进化学家威廉·缪尔早年为了提高鸡的生产率,做了一个对照实验。

首先,他选择了一群普通鸡,放在一起养了六代,是个“普通鸡群”。随后,他将鸡群中繁殖能力最强的鸡挑了出来,创建了第二个“超级鸡”的鸡群。在这个鸡群里,威廉·缪尔只挑繁殖能力最强、体格强壮、最能抢食的那一类型的鸡。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每一代鸡都比上一代更强的目的。

然而,结果却很出人意料。“普通鸡群”中的鸡都表现得还不错,它们羽翼丰满、身体结实,鸡蛋产量持续增加。可是,“超级鸡群”却只剩下了三只鸡。最能抢食的三只最强的鸡将其他鸡都啄死了。

这是威廉·缪尔刻意筛选的可悲后果。与“性情温和”的“普通鸡群”相比,“超级鸡群”中的成员都显得特别好斗,因为它们具备太过强烈的竞争意识。最终,这让威廉·缪尔的多产计划泡了汤。

封建皇帝建立庞大的“质量高、数量多”的后宫群的初衷和威廉·缪尔的想法极其相似,结果也没啥区别:封建皇帝的皇嗣并没有一代比一代更多、更强。

实际上,“鸡群效应”不仅存在于封建后宫,也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许多人都被灌输了竞争思想,认为只有不断竞争才能走向成功,但最后和“鸡群效应”一样,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完全不顾大局的、妄想垄断资源的竞争者不仅让团队协作失调,而且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使不良风气在团队中盛行,从而让团队效率变得十分低下。

降低后宫嫔妃的数量,是对抗“鸡群效应”,真正提高子嗣的质量和数量的好方法。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在世时,常专宠她一人,后宫空荡,但子嗣数量比肩乾隆。文献皇后为他生了5个儿子,无一夭亡,存活率100%。

彼岸花开摘自微信公众号“大科技”

猜你喜欢

缪尔嫔妃后宫
缪尔的荒野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孙嫔妃
年度协议库存物资需求计划预测研究与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