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煽情恐惧症”,其实是件好事

2019-06-30贾小凡

意林绘阅读 2019年6期
关键词:誓师大会江平恐惧症

贾小凡

閱读分享:“煽情恐惧症”的产生,本质上是很多年轻人对编造的虚假故事,抑或强行煽情让你流泪的抵触。情感,唯有真实才会动人。这点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写作中都是共通的。真情实感的笔触,哪怕文笔不足,依旧比用一堆华美浮夸的词汇堆砌出的“好”文章,可爱多了。认清“煽情”和“真情”的区别,更有助于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特约教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五中 刘江平)

最近,网络上兴起一阵关于“煽情恐惧症”的讨论。事情是从人们对《流浪地球》的讨论开始的。很多观众看完不无遗憾地说,要是少点那些尴尬煽情的桥段,我还能再多给它半颗星。

不得不承认,“感动”是一种难以捉摸、无法操控的情绪。越是努力想激发你强烈的感情,力气使不对,越容易适得其反。

就像这些年的各路小品,越来越执着于结尾要走煽情流。无论前面怎么嬉皮笑脸,只要一听抒情中带着一点悲伤的背景音乐响起,演员语速放慢、姿势起范儿,大家就知道,大道理和大团圆结局还有5秒到达战场,观众请准备含泪鼓掌。

不仅是电视节目总想拉着你一起哭,其实生活中也处处是强行煽情的坑。比如,中学成人仪式、高考誓师大会、毕业典礼、过年走亲戚、毕业散伙饭等大场合。

按理说,我们应该早已对这些场景习以为常了,为什么现在却越来越对煽情心生抗拒?或许是因为,试图煽情的人低估了“感动”二字的分量。

就像那些简单粗暴的综艺或粗制滥造的电视剧,简单地认为“卖惨=别人会同情”“演员浮夸地哭天抢地=观众会跟着一起哭”。这种算计着别人的心弦又不够认真和聪明的做法,本身就是在让人们的感情贬值。

现在注重个人情感边界的年轻人非常害怕情感未能发生共鸣后的尴尬:看你煽得那么费力,我心中却毫无波动,真是尴尬啊!

其实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不就是被教育“对待什么事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吗?从小写到大的作文就可见一斑:必须有个高尚的立意,于是绞尽脑汁歌颂、赞美,在周记的每一件小事里都恨不得升华出一个感人肺腑的立意,甚至为了煽情,抛弃真实也是可以被容忍的。

有一种煽情,煽起的是对情感的单一刻板认知。好比一说到亲子关系,关键词一定是感恩、伟大、付出、牺牲,不问具体情况。永远都说着差不多的故事,流着差不多的眼泪,时间长了要么让人觉得无趣,要么让人逐渐习惯,这就是我该有的情感。尤其当下,道理说不动的时候,煽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成了最好使的迷魂药。

因此,如今对刻意煽情的警惕,大概也是蕴含着对这种“霸权”的反叛:并不想被如此裹挟,我想拥有自己的判断。

王传生摘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猜你喜欢

誓师大会江平恐惧症
Anomalous non-Hermitian dynamical phenomenon on the quantum circuit
错失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
延津县审计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全稳定誓师大会
Local evolutions of nodal points in two-dimensional systems with chiral symmetry∗
牛江平:有股“牛劲”的创业者
我校召开迎评促建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