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

2019-06-29干爱萍陶洁静曹晓丹王叶平王荷荷林央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婴体温

干爱萍,陶洁静,曹晓丹,王叶平,王荷荷,林央央

(温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温州 325000)

2016年我国6所医院启动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其是指出生时和出生后3天内提供给新生儿的保健服务,核心内容包括新生儿保暖、不间断的皮肤接触90min、延迟脐带结扎至出生后1~3min等内容[1-2]。EENC可降低22%的新生儿死亡,还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窒息、低体温的发生。EENC改变了原来产科中一些有害的做法,如立即断脐、延迟擦干、呼吸道吸引等,涵盖了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患病新生儿从出生时刻开始的基本临床保健技术。目前晚断脐、及时擦干等已经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是持续的母婴皮肤接触未得到重视。研究表明,早期、持续母婴皮肤接触促进早期母乳喂养的启动,还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3]。本研究探讨了EENC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各200例,均为足月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和新生儿各10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35岁初产妇;②经阴道分娩;③新生儿胎龄37~42周,新生儿体重>2 500g;④分娩后无并发症;⑤孕前身体健康,无妊娠合并症、严重的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⑥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10分;⑦产妇状态良好,能够主动配合;⑧均自然妊娠;⑨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产妇存在精神、意识或学习障碍、四肢难以活动者;②有新生儿复苏指征,出生后即转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诊治;③产妇1周内有发热、感冒、胃肠不适;④产妇存在早期接触禁忌症;⑤新生儿畸形、死亡者。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产妇入院后接受相同的治疗及护理保健措施,分娩时由高年资的医护人员接生。

1.2.1常规处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娩出等脐带搏动消失后断脐,置辐射台擦干全身,温度28℃~30℃,清理呼吸道,处理包扎脐带,用干毛巾擦去血迹,注射维生素K1,测身长、称体重后包好包被置产妇身边的婴儿车内观察;等产妇胎盘娩出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协助母乳喂养,由专人对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产后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会阴侧切口等情况,进行切口换药护理。告知产妇保持会阴清洁,每日观察产后恶露的气味、颜色、量以及宫底高度变化等。告知产妇产后早期活动的好处,指导并协助产妇在床上翻身,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指导产妇做好产后角色转换。进行饮食指导,讲解饮食原则,指导产妇由流质饮食过渡为半流食再到普食,合理搭配营养素和热量。

1.2.2新生儿早期保健

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健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人员培训:在对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保健服务前,医护人员均已接受EENC培训;②核心内容:分娩时让产妇解开上衣(取得产妇知情同意),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产妇腹部,用毛巾擦干全身,脐带搏动消失后结扎脐带,然后将新生儿以俯卧位放在产妇裸露的胸前,头放在产妇双侧乳房之间,脸偏向一侧,新生儿背部及身体后面覆盖一条大毛巾。同时指导产妇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放于新生儿背部,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持续进行90min,在此过程中,鼓励产妇与新生儿交流,如与新生儿轻声说话(模拟孕期跟胎儿说话的过程),低声呼唤婴儿,触摸婴儿的皮肤或抚摸婴儿头部、亲吻婴儿等[4]。当新生儿出现吸吮反应时及时协助母乳喂养,持续至母婴皮肤接触90min。皮肤接触时如果新生儿出现流口水、张口,用舌头舔、吸、咬手指等喂养信号时,开始第一次母乳喂养,若新生儿不能找到乳头,则由研究者协助。在母婴进行接触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1.3观察指标

包括①新生儿体温:由专人使用同一电子体温计测量新生儿的体温;②新生儿啼哭情况:于新生儿出生后2h由助产士进行观察,记录啼哭次数及啼哭时间;③母乳喂养相关时间:由助产士对新生儿的觅食时间、开始含接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相关时间段的定义见参考文献;④产后出血量:于产后2h采用容积法及称量法(胎儿娩出后将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产后2h采用会阴收集垫收集)测定产妇的出血量,出血量=聚血器内血量+染血后的纱布和产单+会阴垫收集的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受教育年限、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构成、接受母乳喂养培训比例、产妇乳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比较

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指标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χ2P年龄(岁)29.38±2.4729.29±3.110.6680.397体重(kg)68.24±6.7167.52±6.480.5490.435身高(cm)162.75±4.32163.52±4.750.9020.313孕周(周)39.31±1.2539.23±1.120.2340.895受教育年限(年)11.72±2.4811.25±2.570.3290.711新生儿体重(g)3221.78±298.233275.26±321.340.8860.227新生儿性别0.0200.887 男51(51.00)52(52.00) 女49(49.00)48(48.00)接受母乳喂养培训78(78.00)75(75.00)0.2500.617产妇乳头0.1420.707 正常84(84.00)82(82.00) 扁平16(16.00)18(18.00)

2.3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啼哭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h内的啼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啼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母乳喂养相关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觅食出现时间、开始含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2.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比较

组别例数(n)啼哭次数(次)持续时间(s)观察组1003.89±1.1230.62±11.53对照组10012.21±3.24179.51±56.82t14.27025.680P0.0000.000

组别 例数(n)觅食(min)开始含接(min)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min)观察组10016.56±4.5729.53±10.2440.42±12.54对照组10020.21±5.1532.85±15.5835.46±11.58t5.3012.7812.906P0.0160.0380.032

组别例数(n)产后2h出血量(mL)观察组100102.36±51.23对照组100108.71±85.74t4.641P0.019

3讨论

当前,我国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新生儿死亡所占比例仍然较高[5]。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与各会员国开发了EENC,以期改善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我国EENC的起步较晚,我院作为本地区产科领先单位,年分娩量达1万以上,为改善工作质量,与世界接轨,自2017年7月起实施EENC。

3.1 EENC对新生儿出生后体温的影响

新生儿从产妇子宫娩出后,由于室温低于宫内温度,散热会增加,加之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较多、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能源物质储备不足,易导致体温降低。体温的下降会增加耗氧量,加快呼吸、心率,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酸中毒,甚至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心肺并发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因此,如何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显得尤为重要。EENC中的早期母婴接触可以使产妇的体温快速传给新生儿,使其在进行皮肤接触后的体温达到正常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是一种有效恢复和保持刚出生新生儿体温的方法。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过程中,产妇将挽救生命的温暖传给新生儿,使其体内产热脂肪软化产热加快,达到与辐射台照射同样的保暖效果,促进新生儿体温的恢复。为了延缓新生儿体温的下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适当延长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时间或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本研究除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外,于新生儿背部及身体后面覆盖一条大毛巾,使新生儿与产妇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不仅有利于母体供给新生儿热量,而且有效减少了散热。

3.2 EENC可促进母乳喂养、改善新生儿行为状态

母乳喂养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不仅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智力、体格发育,而且能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增进母子感情[6]。本研究结果显示,EENC组的新生儿觅食、含接短,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P<0.05),提示EENC中的保健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2h内是其吮吸动作和觅食反射的最佳形成时期,也是建立母乳喂养的敏感时期[7]。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是一种爱的举动,能够对新生儿的嗅觉和触觉形成良好的刺激,利于自主寻乳,促进新生儿吸吮。新生儿的头部置于母亲裸露的胸部,母体怀抱动作帮助新生儿更靠近产妇的乳头,利于其寻找食物。研究发现,母婴皮肤接触后能够刺激产妇分泌泌乳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和垂体后叶素,形成泌乳反射,促进母乳喂养。母婴皮肤接触的时间越早,第一次母乳喂养的时间也就越早[8]。且无论采用何种分娩方式,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均能有效缩短母乳喂养启动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国外研究证实EENC中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产妇皮肤接触90min能够提高健康新生儿6周时的纯母乳喂养率[9]。EENC中的新生儿与产妇进行持续的、不间断的皮肤接触90min,产生母婴互动,新生儿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觉醒状态,而常规处理中新生儿置于婴儿车上,容易出现瞌睡而影响吸吮。黄婉崧等于2016年研究显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促进母乳喂养率,还能改善新生儿的啼哭行为。新生儿的啼哭可消耗更多的机体能力,不利于母乳喂养和自身的机体功能发育。本研究结果也显示,EENC组新生儿出生后2h的啼哭次数少、持续时间短(P<0.05),这与EENC的保健措施促进新生儿觅食,增加了安全感有关。

3.3 EENC减少产后出血量

产后出血是产妇产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EENC组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EENC通过新生儿频繁的吸吮刺激乳头神经末梢,冲动可上传至下丘脑兴奋室旁核和室上核,加快脑垂体释放催产素而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早吸吮、早接触能够促进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而且对于剖宫产的产妇,为了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且降低产妇的疼痛。

综上所述,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措施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4h内的体温,促进早期母乳喂养启动,减少产后出血量。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母婴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